|||
病毒感染的潜伏期
The incubation period of a viral infection
病毒(或其所致疾病) | 潜伏期(天) |
流感 | 1-2 |
普通感冒 | 1-3 |
细支气管炎 | 3-5 |
急性呼吸道疾病(腺病毒) | 5-7 |
登革热 | 5-8 |
单纯疱疹病毒 | 5-8 |
埃博拉病毒 | 2-21 |
肠道病毒病 | 6-12 |
脊髓灰质炎 | 5-20 |
麻疹 | 9-12 |
天花 | 12-14 |
鸡痘 | 13-17 |
腮腺炎 | 16-20 |
风疹 | 17-20 |
30-50 | |
甲型肝炎 | 15-40 |
乙型和丙型肝炎 | 50-150 |
狂犬病 | 30-100 |
乳头状瘤(疣) | 50-150 |
艾滋病 | 1-10年 |
病毒感染后症状出现之前的时间称为潜伏期。在此期间,病毒基因组正在复制,宿主也在作出反应,产生干扰素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可产生全身性影响,导致急性感染的典型症状(如发烧、不适、疼痛、恶心)。这些症状被称为前驱症状,以区别于病毒感染的特殊典型症状(例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麻痹、埃博拉病毒的出血热、麻疹病毒的出疹)。
受感染的人在潜伏期是否具有传染性(即此期间是否会排出病毒),视病毒本身而定。例如,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不会将病毒传染给他人。这一事实可以解释当年(2014年)发生的一个典型事件:在美国达拉斯才被诊断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来自非洲利比里亚的乘客在飞机上感染他人的可能性实际上为零。因为他在飞机上时还没有感染的症状,他还在疾病的潜伏期。
与埃博拉病毒不同,脊髓灰质炎病毒和诺如病毒在潜伏期即可通过粪便传播,可通过粪便感染他人。值得注意的是,病毒的潜伏期可能从1天或2天到几年不等(见表)。较短的潜伏期通常表明病毒在感染原发部位的活动产生了该病的特征性症状。较长的潜伏期表明,宿主的反应,或表现感染症状所需的组织损伤,发生在远离感染原发部位的地方。
该表摘自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病毒学教授Vincent Racaniello所著《病毒学原理(Principles of Virology)》第三版(2014年)。中文表格中补充了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2 - 21天)。
Vincent Racaniello教授还有一个比较独特的观点。他认为,艾滋病毒的潜伏期其实不是1-10年,而是2-4周,即出现前驱症状的时间。而HIV-1感染的典型症状――免疫抑制,出现的时间则要晚得多,为1-10年。
狂犬病毒的潜伏期绝大多数都在30-100天之间。我国晋代著名医学家葛洪在《肘后方》卷七认为该病“过三七日不发则免也,要过百日乃为大免。”即认为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不超过百日,这与现代的统计资料大体相符。
当代所有的动物实验都证明狂犬病的潜伏期不可能超过半年。目前认为人的潜伏期有个别可能超过半年但在一年之内。而所有声称人狂犬病的潜伏期超过一年的病例,其证据都不充分,或存在疑点,不能信以为真。
参考文献:
The incubation period of a viral infection http://www.virology.ws/2014/10/08/the-incubation-period-of-a-viral-infection/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