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入门系列之四
推理是论证的工具,是按一定的逻辑,从前提推导出结论的过程。科学是从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知识[1]。因此构建科学知识的过程,是应用推理构建一个严密论证的过程。推理和实验、观察、数学一起,构成科学方法论的主体。
批判性思维是批判论证的工具。科研活动是不断质疑和检验现有理论和学说的思维活动。批判性思维贯穿科学问题从发现到解决的全过程,是科研能力的精髓。
因此,推理作为论证的工具,批判性思维作为批判论证的工具,是科研人员必须尽早掌握并不断磨砺的两大思维工具。
科学论文是科学思维的结晶。每篇论文都是批判性思维的成果,是用一系列推理链条,精心编织的论证之网。为了对论文开展批判性阅读,需要先分析论文的论证结构:提取文中的诸多前提和结论,厘清连接前提和结论的多个推理链条,将其按照图尔敏模型标准化(参考2023年4月30日博文《批判性思维和论证结构分析》)。
在扩展的图尔敏模型中,前提包括“根据”、“确认”、“保证”、“支撑”和“辩驳”(图1)。承担“确认”、“保证”和“支撑”角色的某些前提,经常被作者有意无意地隐含起来。需要按照忠实作者原意的原则,为每个推理补充隐含前提,使论证更有效、更完善。必要时画出结构图。在科学探究前期,构建科学假说的推理过程,也可以画出一个类似的结构图。图1展示依据图尔敏模型概化的科学论证结构图,包含两个相继的推理。
大部分科学研究的论证包含先后两步推理。第一步推理是演绎推理,即从一系列不同作用的前提出发,推导出适用于特定研究对象的非普适结论。在这步推理中,来自观察和实验的数据、资料(即“根据”)构成演绎推理的小前提,连接数据/资料和结论的是普遍性原则和科学规律,是演绎推理的大前提(“保证”)。除非这步演绎推理是从最底层的逻辑出发,否则还会有一些更底层的前提来支撑大前提为真(“支撑”)。底层的前提包含一些根本假设。这些根本假设经常以研究范式的形式,被有意无意地隐含起来。质疑和推翻这些根本假设是范式革命的任务。
研究方法和背景知识也是这步演绎推理的前提,用于确保数据和资料的有效性(“确认”)。涉及研究方法的细节性假设,比如“在一天中不同时间采样,不会影响数据的可比性”,也经常被有意无意地隐含起来。
科学研究论证的第二步推理是归纳推理,即从本人和前人的有限观察或实验中得到的非普适结论,推论到普适性结论。广义上的归纳推理有四种:简单枚举、统计、类比和因果。选择某个典型研究区,研究某个具有普适性的科学问题,是应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统计推理最常用,其可靠性主要取决于样本的代表性和正确使用统计数据。类比推理是仿生学和物理模型的逻辑基础,要求类比的两个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建立正确的相似律,是物理模型可靠的保证。
因果推理指从已知的现象中推导出普遍的因果关系。仅仅依靠现象之间时间上或统计上的关联,不足以确定它们具有因果关系。根据经典的穆勒五法[2,3]设计控制实验,应用前沿的数学方法分析时间序列信息,都能探测可能的因果关系。但是,只有正确理解因果作用的机制,才可能确认某个因果关系真实存在,提出的解释才有预测力。
由于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双向因果、因果传递等现象在复杂系统中普遍存在,加上原因的类型多样(如直接/间接、内因/外因、偶然/必然),因果关系普遍具有复杂性。因此,因果推理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科学推理类型。提出和验证有关因果机制的假说是科学探索的深层目标。创建假说使用溯因推理。后者提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即待检验的最佳解释,来解释某个现象为什么会发生。溯因推理是一种特殊的因果推理,常用于地质学和人工智能研究。
绝大部分研究联合应用至少两种归纳推理。例如,利用斑马鱼模型筛选人类的靶向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了类比、统计和因果三种归纳推理,因此也有三个对应的推理链条。
了解了科学论证的典型结构和推理类型,接着讲如何在科研活动中开展批判性思维。批判性阅读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批判性思维活动。批判性阅读剖析、审查、评价科学文献里的论证,还经常进一步构思替代的假说或发现新的科学问题。批判性阅读有八个步骤:
1.通读全文,重在理解科学问题及其研究的意义。评价科学问题的重要性、研究思想的独特性、研究方案的创新性和研究成果的科学价值,筛选值得进一步精读的文献。
2.精读全文,依据扩展的图尔敏模型,分析论证结构,必要时画出结构图。辨认文中各个推理的所有前提和结论。注意作者在论证过程中是否无意识地转移论题或错失主旨,结论不是对科学问题的正面回答。检查从前提到结论的推理链条是否存在缺口(缺乏“保证”)。挖掘尽可能多的隐含前提(为此需要阅读更多相关文献),包括没有提及的背景知识、研究方法背后的理论支撑和细节性假设、当前的研究范式、理所当然的信念等,补充到论证结构图中。这一步为审查和评价论证做准备,是批判性阅读的关键,考验读者的科学素养。
3.标注出关键的概念和重要的词句,仔细体会、正确理解作者赋予它们的含义。注意论证是否存在定义过宽或过窄、概念界定不清、措辞前后不一致、偷换概念、同义反复、循环论证、模棱两可、引用文献是否断章取义等语言意义上的缺陷。遵守论证的语言意义规则,是作者科学素养的表现。
4.根据推理的类型,结合研究方法,审查“根据”的可靠性、充足性,以及和结论的相关性[2,3,4]。这一步需要查阅相关专业文献,了解针对性强的审查要点。以下列举一些审查要点:
(1)在演绎推理中,模型输入数据的来源是否可靠?不确定性是否过大,足以影响输出结果的可靠性?
(2)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中,对于研究某个科学问题,研究对象是否足够典型?枚举的例子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多样化?例子数量是否足够多?
(3)在统计归纳推理中,抽样的规模和范围是否足够大?样本选取是否随机?是否受到观测方法的影响?是否以偏概全?是否存在幸存者偏差现象?是否存在统计数据误用问题?例如“平均数”有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几何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等。不恰当使用这些平均数,将得到错误的结论。除了平均数误用,统计数据误用还包括绝对数陷阱、百分比陷阱、数据和结论不相关、数据不可比、未提供背景信息的独立数据谬误等,详细可参考[3,4]。
(4)对于类比推理,模型和原型在本质上是否相似?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是否比差异性更显著、更重要、和结论的相关性更强?
(5)对于因果推理,控制实验的设计是否合理,实验结果是否有效?实验条件是否过于复杂,初始条件是否难以精确控制,导致实验可重复性降低,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过大?对于特定的科学问题,时间序列的长度是否足够大?信噪比是否足够高?采样频率是否合理?是否包含有意义的极值和变点?
5.对于每一个推理,审查“确认”是否有效,“保证”、“支撑”和“辩驳”是否为真,是否适合论证的主题。只有所有的前提(包括隐含前提)都为真,加上有效的推理,结论才 有可信度。拷问和质疑隐含前提,它们经常是论证谬误的根源。欧几里得教导我们“没有假设,就没有证明”,法拉第则警告我们:人类思维有“依赖于假设”的倾向,经常忘记这个假设尚未得到证明。未经证明的根本假设越多,依赖这些根本假设的研究范式越不可靠,遵循这一范式获得的结论为真的可能性越小。深入挖掘和审慎评价隐含前提,考验读者的知识储备和洞察力。
6.根据推理类型,审查和评价各个推理,判断结论的可信度。运用推理的起步条件是所有的前提都可靠,且都和结论相关(第4、5步)。好推理的判别标准是“充足性”,即结论能从前提中得到充足的支持。
对于不同类型的推理,审查“充足性”的要点不同。对于演绎推理,审查要点是考查推理的有效性:问一下“这个推理的方式有没有可能从真前提中推导出错误的结论?”并找出一个错误的例子。科研中常犯的一种推理错误是肯定后件谬误。其推理形式如下:如果P,则Q。Q。所以,P。举个例子:如果过度放牧,草原会退化。某草原退化了,所以那儿存在过度放牧。这个推理是无效的,因为气候干冷、虫灾等也会造成草原退化。另一种常犯的推理错误是否定前项谬误:如果P,则Q。非P。所以,非Q。举个例子:如果过度放牧,草原会退化。某草原没有过度放牧,所以该草原不会退化。这个推理也是无效的,理由同第一个例子。逻辑学家总结了一系列有效的演绎推理形式,参考文献[2,5]。
对于归纳推理,审查要点是考查结论为真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的大小和结论的范围及强度有关。换句话说,推理是有限度的。推理的进展超越事实越多,结论为真的可能性越小,假说被验证为真的难度越大[6]。
7.构造替代的论证。批判性阅读不提倡光挑毛病、光破不立,提倡持求真、反思、开放的态度和创新、竞争的意识,构造替代的论证,提出新假说。构造替代论证的方法有六种。(1)采用相反的结论,找新理由来支持它。(2)采用相反的结论,反驳旧理由。(3)用旧理由,构造全新的结论。(4)发现或想象反例,来构造全新的论证。(5)承认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综合使用以上方法,构造包含正反两面的论证。(6)变换论证的细节,开展“如果这样会如何”的假想推理,提出新论证。例如,想象如果时间、地点、条件等变了,结论还正确吗?需要如何修改?[2]
8.继续全方位开放思考,从文献中挖掘启示。例如,本文的哪些思路与方法值得学习?能把它们用到别的问题上吗?现有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能从本文中找到解决方法或启示吗?本文讨论的主题、提出的结论,和其他文献讨论的主题、提出的结论,是否存在有意义的联系?能否基于这个联系,提出新的科学问题,构建新的假说?本文阐释的概念、规律和结论等,和其他学科的内容有无类似之处,为什么?
科研活动中除了深度阅读文献需要应用批判性思维,进一步考察、验证、评判替代的论证(第7步),权衡评判哪个课题值得钻研,凝炼科学问题,提出科学假说,设计研究方案以便符合逻辑地、有条理地解决科学问题,写作论文等都需要应用批判性思维,开展自我批判。
推理与批判性思维,是科研人员的创新思维工具。科学推理要求科研人员严谨求实,批判性思维要求科研人员克服偏见和保守。这些都不是人类的本能,都是需要学习、坚持实践才能提高的技能。推理与批判性思维都需要结合大量范例学习。文末的参考文献中有大量范例。
作业:请找一篇自己很熟悉的科学论文或一篇科学新闻报道,参照参考文献[2]《批判性思维原理与方法》一书中辨别、分析、评价论证的范例,对这篇文章开展批判性阅读。尽量完成所有八个步骤。
附:科学新闻报道《火星上有水》的批判性阅读,摘自参考文献[2]第130-133页。
[1]A.F.查尔斯顿. 科学究竟是什么?商务印书馆,2018.
[2]董毓.批判性思维原理与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周建武.科学推理:逻辑与科学思维方法.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4]周建武.论证有效性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5]安东尼·韦斯顿. 论证是一门学问.新华出版社,2011.
[6]W.I.B.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出版社,197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0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