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del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idelong

博文

大陆漂移的源动力

已有 2730 次阅读 2023-7-24 12:56 |个人分类:大陆漂移的源动力|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依据地球多重德拜球层(CMDS)机理,在CMDS+--:地壳所在层;+:电离层D所在层)充释电动态平衡中,相邻层间不同地区,尤其相邻地区的 CMDS+-释电之间相互抑制。地壳表面的凸区对应CMDS+-释电区,而凹区对应CMDS+-充电区凹凸区分别荷负、正电。凹凸区相间分布。大陆漂移的源动力为凸区(大陆)间库伦斥力,以及高于一定纬度,同(南/北)半球上相邻凸区(大陆)所对应CMDS+-释电条之间磁斥力,前者为主导。

1. 背景

2012年路甬祥发表了对大陆漂移学说的纪念文章《地球科学的革命——纪念大陆漂移学说发表 100周年》,1912年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1)。2013年梁光河发表了《驱动板块运动的三大动力机制探讨》(2)。下面依据地球多重德拜球层机理,展现大陆漂移的源动力。

2. 地球多重德拜球层(CMDS

在地球内部,尤其地球中心区域,那里的物质处于高温电离状态,即处于等离子体状态。由于负荷电粒子的质量远小于正荷电粒子的质量,导致它们的扩散率区别很大。因此,在地球中心形成球状正电荷区域,而在其外围生成球层状负电荷区域,即球层状德拜鞘。并由此向外衍生出地球多重德拜球层(CMDS)(34)。如1所示地球多重德拜球层(CMDS)。

地球多重德拜球层2.jpg

3.     地球大气为等离子体

地球高层大气处于强电离或高度电离的状态,而低层大气处于弱电离或低度电离的状态,即地球大气为等离子体,只是低层大气中中性粒子相对较多,而高层大气中性粒子相对较少(5)。换言之,地球大气的电导率不为零,是可导电的。


4. 地球多重德拜球层(CMDS)中地壳的位形变化与荷电状态

CMDS+-(-:地壳所在层;+:电离层D所在层)充电与释电动态平衡中,在释电上升力与充电下沉力作用下,在释电强而充电弱的地区形成凸区,在充电强而释电弱的地区形成凹区。地壳上凹区对应CMDS+-充电区,而凸区对应CMDS+-释电区。因此,相对于地壳平均荷电状态,凹区拥有相对较多的负电荷,而凸区拥有较多的正电荷。即凹区荷负电,而凸区荷正电。如2所示(6)。

 

充释电条中凹凸区的荷电.jpg

5. 地球多重德拜球层(CMDS)中地壳表面的凹凸区相间分布

CMDS+-(-:地壳所在层;+:电离层D所在层)充电与释电动态平衡中,相邻层间不同地区,尤其相邻地区的 CMDS+-释电之间相互抑制。如3所示,AB 两地区所对应CMDS+-释电IAIB,遵循并联电路工作原理,IAIB相互抑制。因此,在CMDS+- 充电与释电动态平衡中,CMDS+-释电条与充电条相间分布。作为CMDS+-释电条底座的凸区,作为充电条底座的凹区,也随之在地壳上呈现相间分布。

相邻层不同区域的释放电.jpg

6.     地壳上凸区对应CMDS+-释电条的驱动作用

高于一定纬度,凸区对应CMDS+-释电条以正气旋式运动,或以凸区为中心对应CMDS+-释电条以正气旋式运动,对凸区及其周围地壳表面具有驱动作用(7)。其具体表达,如,在北半球以凸区-青藏高原为中心CMDS+-释电条的正气旋式驱动,使青藏高原及其周边以逆时针旋转并向青藏高原聚拢辐合、上升。因此,印度板块冲压青藏高原的动力源于以凸区-青藏高原为中心CMDS+-释电条的正气旋式驱动。如4所示。

 

凸区释电条的正气旋驱动作用.jpg

7.     地壳上凸区对应CMDS+-释电条的磁场

高于一定纬度,凸区对应CMDS+-释电条以正气旋式运动,其磁场生成机制与龙卷风的磁场生成机制同理。即其磁场在北半球上端S下端N在南半球上端N下端S。因此,高于一定纬度,同(/)半球中,相邻凸区对应CMDS+-释电条之间存在磁斥力。

8. 地壳上凸区(大陆)的根基是活动的

由于地壳表面凹凸区荷电异性,在凹凸区的交界处,凹凸区之间的电能释放可转化为热能,加热地壳,形成熔岩,使凸区不是牢固地固定在地壳上,即凸区的跟足并不是焊死在地壳上。它是活动的。

火山分布于凹凸区交界处,即凹凸区之间的过渡区(带),简言之坡上。这正是凹凸区之间电能释放并转化为热能所致。如图5所示,其中ABCD分别为黄石公园火山,樱岛火山,夏威夷火山,富士山火山。

火山分布.jpg



9. 大陆漂移

由于

(1)           地壳表面凹区之间,凸区(大陆)之间存在库伦斥力。而凹凸区之间存在库伦引力。

(2)           由于荷电体分布位形,在水平方向上,地壳表面上相邻凸区之间的库伦斥力表达远强于相邻凹区之间库伦斥力的表达。换言之,在地壳表面上彰显凸区之间库仑斥力。如图6所示。

(3)           高于一定纬度,同(南/北)半球上相邻凸区(大陆)所对应CMDS+-释电条之间存在磁斥力。

(4)           凹凸区的交界处是活动的。

因此,凹区与凸区(大陆)在地壳上虽都可漂移,但彰显凸区(大陆)。相邻凸区(大陆)的边缘呈现互补位形,正是相邻凸区(大陆)之间库伦斥力所致。

screenshot_20230724_170536.jpg

10.     结论

(1)   大陆漂移的源动力为凸区(大陆)间库伦斥力,以及高于一定纬度,同(南/北)半球上相邻凸区(大陆)所对应CMDS+-释电条之间磁斥力,前者为主导。

(2)   趋极力为以凸区为中心所对应CMDS+-释电条的正气旋式驱动作用的表达。

参考文献

1.        路甬祥,魏格纳等给我们的启示——纪念大陆漂移学说发表一百周年,科学中国人,2012,17:13-21

2.        梁光河, 驱动板块运动的三大动力机制探讨(201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4480-750486.html

3.        Delong ChiA new perspective on Earth’s radiation zone

https://www.scirp.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113575

4.        池德龙,太阳活动水平的预测方法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474929&do=blog&id=1386150

5.        池德龙,雷雨云起电机制的探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4929-1364967.html

6.        池德龙,龙卷风的动力机制与磁场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474929&do=blog&id=1392026

7.          池德龙,太阳系-6行星分布的规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4929-132868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4929-1396447.html

上一篇:龙卷风的动力机制与磁场
下一篇:依据地球多重德拜球层机理分析与减轻自然灾害的系统及方法
收藏 IP: 117.129.5.*| 热度|

23 尤明庆 杨正瓴 张学文 宁利中 曾纪晴 高宏 朱林 范振英 王成玉 孙颉 陆仲绩 郑永军 籍利平 朱晓刚 刘炜 葛维亚 周少祥 李俊臻 马鸣 李务伦 苏法王 史永文 杨学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22: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