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高奇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gaoqi666 经典热力学也称平衡态热力学,研究系统由一个热力学平衡态变化至另一个热力学平衡态的准静态过程的自发性; 它是真实热力学过程发生的必要条件。

博文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的典型习题剖析

已有 3669 次阅读 2022-6-13 22:09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是经典热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热力学教学的难点. 本文拟结合热力学基本原理,剖析多组分系统热力学中的两个典型习题, 仅供热力学爱好者参考.

 1. 平衡态热力学的潜在规定

       通常热力学研究内容包括系统状态与具体的热力学过程两部分.

 1.1 状态

       系统状态也称热力学平衡态,它应同时满足热平衡、力平衡、相平衡及化学平衡;它的温度、压强、体积等状态函数均确定且单值.

 1.2 热力学过程

       热力学过程是指热力学系统由一个状态变化至另一个状态的经历.

       按照熵变计算方法的差异,可将热力学过程划分为元熵过程与复熵过程两大类[1].

       平衡态热力学规定热力学过程为系统组成保持恒定的准静态过程.

      以下将通过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的典型习题剖析,进一步说明平衡态热力学的潜在规定.

 2.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的典型习题

  2.1 偏摩尔体积计算

       例1:1摩尔液态A与n摩尔液态B组成的溶液,总体积为0.65dm3;当xB=0.8时, A的偏摩尔体积VA=0.090dm3·mol-1, 试计算B的偏摩尔体积VB.

        析:平衡态热力学规定整个热力学过程,系统组成保持恒定,即xB=0.8对应的溶液即由1摩尔液态A与n摩尔液态B构成.

 解:依题 xB=n/(1+n)=0.8      (1)

        解之得:n=4摩尔

        依偏摩尔量集合公式:V=nA·VA+nB·VB           (2)

        将已知条件代入式(2)可得:0.65=1×0.090+4×VB        (3)

        由式(3)可得:VB=0.14(dm3·mol-1

   2.2 ΔmixG、ΔmixS计算

        例2[2]:液体B与液体C可以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 在常压及25℃下,向总量n=10mol,组成为xC=0.4的B、C液态混合物中加入14mol的纯液体C,形成新的混合物,试计算该过程的ΔmixG、ΔmixS.

       析:混合过程,系统组成始终恒定,ΔmixG、ΔmixS的计算只与始、末态有关,这是热力学的潜在规定.

       解:混合前系统包括14mol纯液体C,组成为xC=0.4的6mol液体B及4mol的液体C;

               混合后系统包括组成为xC=18/(18+6)=0.75的6mol液体B及18mol的液体C.

       另理想液态混合物i组分化学势计算公式参见式(4):

       μi(l)=μ*i(l) + RT·lnxi             (4)

      依题混合前系统总化学势为:14μ*C(l)+6(μ*B(l) RT·ln0.6)+4(μ*C(l) RT·ln0.4);

             混合后系统总化学势为:6(μ*B(l) RT·ln0.25)+18(μ*C(l) RT·ln0.75).

ΔmixG=[6(μ*B(l) RT·ln0.25)+18(μ*C(l) RT·ln0.75)]-[14μ*C(l)+6(μ*B(l) RT·ln0.6)+4(μ*C(l) RT·ln0.4)]

          =RT·(6×ln0.25+18×ln0.75-6×ln0.6-4×ln0.4)

          =8.314×298.15×(-6.766)

          =-16.77(kJ·mol-1)

         由于理想液态混合物混合过程ΔmixH=0      (5)

         ΔmixGmixH-T·ΔmixS              (6)

         结合式(5)及(6)可得:ΔmixS=-ΔmixG/T= 16.77×103/298.15=56.25(J·mol-1·K-1

 3. 结论

      ⑴平衡态热力学过程为系统组成保持恒定的准静态过程;

      ⑵状态及热力学过程是平衡态热力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

[1]余高奇. 热力学第一定律研究. http://blog.sciencenet.cn/u/yugaoqi666. 科学网博客, 2021,8.

[2]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 物理化学(上册,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5:19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4471-1342857.html

上一篇:反应机理及速率方程推导(二)
下一篇:换角度思考ΔG(最大功)的物理意义
收藏 IP: 171.113.185.*| 热度|

1 张学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30 07: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