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导读
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一类新型的多孔材料,由金属节点和有机连接体组成。MOFs材料内部具有丰富的金属位点,以及可调控的框架结构,可应用于各种催化反应。同时,MOFs 的多孔结构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允许更多的分子在框架内转移,从而提高了物质在孔道内部与活性位点接触的效率。目前,已经有一系列的MOFs被报道用于光催化的研究,如NH2-UIO-66、NH2-MIL-125和NO2-MIL-101。此外,二维MOFs材料有利于表面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点,从而有利于提高原子利用率。
西安交通大学杨庆远教授课题组开发了光响应硫化镉(CdS)和螯合铂(Pt)原子活性位点MOF的 2D/2D 材料,与纯CdS NSs相比,它表现出更高的可见光催化析氢速率。Cd-TCPP(Pt) 的二维结构负载的Pt活性位点,降低了还原氢质子所需的反应能垒。此外,在CdS表面原位生长含Pt原子的二维MOF材料,提高了CdS与Pt活性位点之间的相互作用。该文章发表在Green Chemical Engineering(GreenChE),题为“Boosting visible-light-driven hydrogen evolution through Pt site anchored 2D/2D heterostructure catalyst: Cd-TCPP(Pt)@CdS”。博士生管国伟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杨庆远教授为通讯作者。
研究亮点
1. 2D/2D复合材料,提高了单原子活性位点与光响应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 该材料在可见光与太阳光条件下,展现出高的析氢活性,相对于纯CdS提高了11倍。
3. 利用电化学测试与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解释了该复合催化剂进行析氢反应的原理。
内容概述
本研究工作中,以吡咯和对甲基苯甲酸甲酯为原料合成卟啉环。然后,添加二氯亚铂(PtCl2)以合成含Pt的卟啉配体。另一方面,我们合成了CdS纳米片,然后在CdS纳米片上原位生长Cd-TCPP(Pt)(图1)。光电子能谱显示(图2),在引入Pt位点之后,CdS的结合能变高。这是电子云密度从CdS迁移到Pt颗粒上所导致。同时,Pt的结合能表现出其在催化剂体系中处于配位的状态,这有利于Pt原子在催化剂中均匀分散。
图1. Cd-TCPP(Pt)@CdS NSs复合催化剂的合成示意图。
图2.(a)XPS总谱图;(b)-(f)C 1s,N 1s,Cd 3d,S 2p和Pt 4f的高分辨率XPS谱图。
通过光催化析氢实验(图3),可以看出该催化剂的活性随着CdS和二维MOF含量的变化呈现火山型曲线。而Cd-TCPP(Pt)@CdS NSs系列催化剂在可见光下表现出最高13.4 mmol g-1 h-1的析氢活性,该活性为CdS NSs 的11倍。同时,该材料在单波长光下依旧有较高的活性。通过计算得知,在450 nm处的AQY为4.4%。
图3.(a)紫外可见光谱图;(b)和(c)活性可见光下的析氢活性数据;(d)Cd-TCPP(Pt)@CdS NSs-3的循环稳定性数据;(e)Cd-TCPP(Pt)@CdS NSs-3在各个单波长下的活性;(f)AQY和UV-Vis DRS 复合图。
电化学测试以及DFT计算揭示了催化反应机理(图4)。电化学测试和紫外可见光谱发现,在CdS和二维MOF之间存在电势差。该电势差可以有效将电子从CdS的导带迁移到二维MOF的LUMO能级,从而有利于光生电子转移。同时DFT计算证明在Pt上的析氢自由能为0.28 eV。该自由能有利于析氢反应的发生,以及确保Pt活性位点能有效地解离出氢气,从而提高了Pt活性位点的利用率。差分电荷密度图显示,CdS的电子云密度降低,而Pt活性位点上的电子云密度升高,该结果和XPS谱图结果一致。同时,CdS与Pt活性位点之间的电子转移,有利于提高光生电子的利用率。
图4.(a)莫特-肖特基电势曲线;(b)电化学阻抗曲线;(c)Pt位点吸附氢质子结构图;(d)Pt颗粒吸附氢质子结构图;(e)自由能曲线;(f)差分电荷密度图。
总结与展望
近年来,该课题组围绕MOF等框架材料,利用其结构易调控且具有丰富活性中心等特点,进行一系列光催化还原反应研究。旨在光照射的条件下,设计出高活性且稳定的催化剂材料。
该工作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在CdS纳米片上进行原位生长二维材料。该方法提高了Pt活性位点与CdS纳米片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其催化析氢效果显著提升。该工作揭示了复合催化剂之间提高相互作用力的方式,同时,利用MOF材料中丰富的活性位点,能够大大提高光催化析氢效率。
通讯作者简介
杨庆远 教授
杨庆远,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陕西省高层次人才、西安市领军人才、小米青年学者、西安交大青年拔尖人才等支持计划。担任中国晶体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西安交大化工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SCI期刊《Chin. Chem. Lett.》、《Chin. J. Struct. Chem. 》的青年编委;获陕西省“特聘专家”称号。课题组团队专注晶态多孔框架材料研究近20年,在材料的结构设计和工程应用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截至目前,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Science Advances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申请专利15项,参与制定团体标准2项,参与出版教材2部,主持12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荣获第一届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纳米研究奖。
撰稿:原文作者
编辑:GreenChE编辑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0: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