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MingHu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angMingHui

博文

表面悬挂键电子数计算及钝化规则

已有 401 次阅读 2024-11-18 17:07 |个人分类: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分析|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一 如何计算共价键化合物中悬挂键的电子数,并合理进行钝化?

在共价键化合物中,悬挂键的电子数 ( N ) 的计算和钝化处理方法如下:

1. 悬挂键电子数的计算

悬挂键电子数 ( N ) 反映表面原子未参与键合的电子数。具体计算步骤:

1. 明确原子的价电子数:

 基于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确定价电子数,例如:

 碳(C):4个价电子

 氧(O):6个价电子

 氢(H):1个价电子

2. 分析原子的键合情况:

 统计表面原子与周围原子的实际键合数。每个共价键共享2个电子。

3. 悬挂键电子数公式:

N = 价电子数 - 2 × 原子实际键的数目

 若 ( N > 0):存在悬挂键,需要钝化。

 若 ( N ≤ 0):无悬挂键,无需钝化。

2. 钝化策略

钝化方式是通过添加氢或赝氢来中和悬挂键的未配对电子数:

- 选择赝氢的电子数:

根据悬挂键电子数 ( N ),选择钝化所需的赝氢电子数 ( 2 - N ):

 ( N = 1 ):选择单电子的赝氢(与实际氢相同)。

 ( N = 0.5 ):选择1.5电子的赝氢。

 ( N = 0 ):无需钝化。

3. 示例分析

情况1:表面硅原子(Si)

 硅的价电子数为4。

 如果表面硅原子仅与其他3个原子键合,则实际参与的电子为 \( 2 \times 3 = 6 \)。

 悬挂键电子数:

N = 4 - 6 = -2

因此,需选择 \( 2 - (-2) = 0 \),无需钝化。

情况2:表面氧原子(O)

 氧的价电子数为6。

 如果表面氧原子仅与1个原子键合,实际参与电子为 \( 2 \times 1 = 2 \)。

 悬挂键电子数:

N = 6 - 2 = 4

需要选择 ( 2 - 4 = -2 ),需使用赝氢中和。

二 对于离子化合物,如何计算悬挂键电子数,并进行钝化?

对于离子化合物,悬挂键的电子数和钝化需要不同于共价键的处理方法。

1. 离子化合物的悬挂键电子数计算

在离子化合物中,键合主要依赖于离子的电荷状态。悬挂键的电子数 ( N ) 计算如下:

1. 明确离子的理想电荷状态:

 例如,在 NaCl 中:

 Na 为 ( Na+ ),失去1个电子。

 Cl 为 ( Cl-),获得1个电子。

2. 计算悬挂键电子数 ( N ):

N = (离子的理想价电子数) - (实际获得的电子数)

 若 ( N > 0 ):存在悬挂键,需要钝化。

- 若 ( N ≤ 0 ):无悬挂键,通常无需钝化。

2. 钝化策略

离子化合物的钝化需要中和表面离子的电荷状态,常用方法如下:

1. 添加对称的对离子:

 为表面阳离子或阴离子补充对离子中和电荷。

 例如,为未配位的 (Na+ ) 添加 ( Cl- )。

2. 调整表面电子分布:

 在计算中人为调整表面电荷,使其达到中性。

 对未配位的阳离子,补充电子;对阴离子,减少电子。

3. 引入赝原子钝化:

 使用赝氢或其他模拟原子来平衡表面的悬挂键电子数。

4. 施加外加电场:

 通过外加电场调节表面离子的电荷分布。

3. 示例分析

情况1:NaCl(典型离子化合物)

 NaCl 表面,若 Na+ 离子仅配位2个 Cl-

 悬挂键电子数:

NNa = 1 - (配位 Cl 数)

若配位不足,可引入 Cl- 补偿。

情况2:MgO(氧化镁,离子化合物)

 MgO 表面,Mg2+ 和 O2- 的配位数不足:

 Mg2+ 配位减少,带正电。

 O2- 配位减少,带负电。

 解决方法:

 为 Mg2+ 补充电子(添加赝氢)。

 为 O2- 减少电子(施加正电荷或添加 Mg2+)。

总结

共价化合物的悬挂键电子数基于价电子数与键合数的关系计算,钝化通常通过添加赝氢处理。

离子化合物的悬挂键电子数需基于离子的电荷状态和表面实际配位数计算,钝化方法包括补偿对离子、调整表面电荷或引入赝原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34486-1460610.html

上一篇:[转载]VERY BAD NEWS! internal error in subroutine IBZKPT
收藏 IP: 112.16.14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