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wls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wlsn

博文

从《题西林壁》到地球各种动力学闲谈

已有 1982 次阅读 2021-5-8 15:10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题西林壁》这首诗是宋人苏轼所写,全诗如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短短二十八个字中,我认为诗人道出了这样一个道理:看问题,想事情,所占的位置与立场,往往限制了一个人的眼界、局限了一个人的思想。苏轼游览庐山,从外接近庐山,到置身庐山之中,再到其所在位置,以及所处位置可否俯视全庐山;他的心情和思绪都是不一样的,他对庐山的认识也是不一样的。接近庐山,先是看到庐山大的局部;走进庐山看到庐山是小的局部、甚至有时有一叶障目感觉;当其登临视野开阔处,看到庐山将是峰峦叠嶂,远山如黛,…。所以认为诗人能用二十八个字,道出如何全面认识问题,是非常了不起和值得学习的!

量子力学的发现,结束“光”是“波”是“粒子”一百多年的论战,这一论战正是对此诗的最好诠释。粒子学派看到“光”若是“岭”;波动学派看到的“光”则是“峰”;量子学派则“不在此山中”,“光”的“真面目”“波粒二象性”才終被破解。

地球动力学已形成五大动力学派:重力学派地幔分异与对流学派地球自转学派星际作用学派膨胀收缩与脉动学派。每一学派学者都不是吃素的,他们以扎实的证据诠释着他们的理论,有时甚至不容他人置喙,但有时用其理论又难以回答对方提出的问询。这些学派目前仍旧揖让而升下而饮的争论着,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各有一套说辞。地球只有一个,且仅有一个,而地球动力确形成了五大学派,这不正是“光波粒二象性”的翻版吗?

近年来笔者通过对球内合力场强度的研究表明:球内引力强度E一个正球体方程,是所有星体为球体的根本动力;地球自转离心力强度E与球内引力强度E的合力强度方程一极轴为短轴,其余二轴相等的椭球方程,是所有星球为扁球体的动力原因;地外星球以月球、太阳、银河系为主的合引力强度EEE合力强度方程是一椭球方程,因为地外合引力强度具有各种周期,使得地质记录存在各种周期与韵律。上述的简短叙述,把五大动力学中的三大动力学:重力地球自转星际作用通过球内合力强度方程联系在一起。而这些是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学的形成的结果。

但地球形成过程中星云物质聚集后存在力、热、化学势的三种不平衡。这三种不平衡将产生热运动和粒子的重组,进而产生物质的迁移;物质迁移的本质是物质遵守球内性质上浮和下沉。上浮和下沉存在浮力强度E和沉力强度E。物质的上浮存在存在一定的运动热结构,也就是地幔分异与对流。热结构在地球形成后的早期遍布全球,分异出的密度小的硅铝物位于各种热结构之间,密度大的位于热结构底部形成地球核部。热结构可生可灭,因而热结构顶部间硅铝物发生分裂与漂移。这就使的“地幔分异与对流纳入到球内合力强度方程中,至此四大动力学全部纳入到合力强度场中。

这一纳入是在以热力学一、二定律,为理论依据前提下的纳入。同时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地球对于外层空间是一热源,外层空间是一冷源。这种情况下,地球对外释热,地球不断地释热,表层岩石发生相变结壳。结壳到一定厚度又起到保温作用,同时抑制热结构运动。地球降温影响到粒子间距离,因此地球径向收缩;结壳到一定厚度,产生热平衡,这种热平衡保护热能不在大量散失。热平衡下,地球内部因放射性元素、分异等因素产生热能积累,使得内部再次升温,粒子间距离增大,地球膨胀,热结构再次活跃。这样就使的“膨胀收缩与脉动动力学”也得到理论上解释。至此五大动力系统在万有引力定律和热力学定律,通过“场”和运动学得到理顺和解释。这种理顺和解释其实是基于合力场强度不断改变的结果。尽管通过合力场强度理顺了五大动力学,但核外热的展布并没有得到理论上发现和进展,这是目前研究的缺憾。

对此是否可以上升为一种理论,还有待时间、实践的检验。所以希望读到此文的学者、老师,对我时下的形成的五大动力学解释,能多多提出建议和指导,无论您的建议和指导是批评性的、还是指导性的,在此首先都将表示感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33895-1285598.html

上一篇:游古洞遇好人吴先生
下一篇:塔 子 山
收藏 IP: 111.25.119.*| 热度|

4 郑永军 杨正瓴 彭振华 卢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30 07: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