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congD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congDuan

博文

DIKWP语义数学(计算科学)版本-简化

已有 357 次阅读 2024-12-17 15:45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DIKWP语义数学(计算科学)版本

段玉聪(Yucong Duan)

国际人工智能评价网络 DIKWP 标准化委员会(DIKWP-SC)

世界人工意识 CIC(WAC)

世界人工意识大会(WCAC)

(电子邮件:duanyucong@hotmail.com

摘要

本报告详述了在“DIKWP语义数学(计算科学)”框架下,对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智慧(Wisdom)和意图(Purpose)等组件的数学化处理方式。该框架追求对“相同”(sameness)、“差异”(difference)和“完整性”(completeness)的客观、精确和系统化表达,通过全面的数据分析与逻辑推断来实现严格的客观性和确定性。与强调抽象、假设和不确定性的人类意识“Bug”理论版本相比,计算科学版本侧重于充分利用完整、精确且一致的数据,保证知识体系的全覆盖和无遗漏,适用于强调精确性和可验证性的应用场景。

一、背景与动机

  1. DIKWP框架简介DIKWP是一个用于描述认知和信息处理过程的模型,包括五大组件:

    • D(Data,数据):强调对“相同”属性的识别。

    • I(Information,信息):通过分析数据之间的“差异”来获得有用的信息。

    • K(Knowledge,知识):通过整合信息形成“完整”的语义网络。

    • W(Wisdom,智慧):基于完整而客观的知识进行决策。

    • P(Purpose,意图):为整个处理过程提供明确的目标导向。

  2. 计算科学版本与其目标在本版本中,我们将DIKWP框架放置于一个理想化的计算科学背景中。在这一背景中,假设我们可获得充足、精确且一致的数据,并能够对其进行详尽的分析。系统力求在数据、信息、知识层面全面、客观、完备地理解目标域,从而在决策和实现目标时不需要主观假设或抽象。此版本因此确保最大化的逻辑严谨性、确定性和可验证性。

二、DIKWP语义数学(计算科学)的核心原则

  1. 客观相同(Objective Sameness)数据层面强调“相同”的概念,即定义一组或多组严格的属性度量,使得数据集中所有元素在该属性空间保持确定的和客观的一致性。数据集中元素的属性相似性由函数 S_obj(di) 精确量化。当 S_obj(di)=Constant 时,即可判定这些数据点在该属性上具有相同本质。

  2. 客观差异(Objective Difference)信息层面通过计算数据点间的精确差异来生成有意义的信息。差异函数 Δ_obj(di,dj) 用于度量任意两个数据点在多个属性维度上的差别。此过程不依赖主观判断,而是基于全量数据进行客观分析,确保信息的产生是全面而精确的。

  3. 客观完整性(Objective Completeness)知识层面以构建一个涵盖所有可能关联关系的知识网络为目标,称为 K_obj=(N,E)。通过对信息元素的穷尽分析与闭包操作(Closure(K_obj)),知识网络呈现出逻辑上完全覆盖可推断关系的特点。这种完整性在计算层面上意味不会遗漏任何潜在的关联,从而形成一个完整而可验证的知识体系。

三、DIKWP语义数学(计算科学)版本的组件表示

  1. 数据(D)D_obj={di | S_obj(di)=Constant}在给定属性测度下,数据集中的元素满足严格的相同性标准,从而形成清晰可定义的数据子集。数据操作(如并集、交集)保持严格的客观条件,确保数据集一直处于完全可定义和操作的状态。

  2. 信息(I)I_obj={Δ_obj(di,dj) | di,dj∈D_obj}信息是通过对 D_obj 中任意两元素的比较而得到的精确差异集合。该过程面向全数据展开,不仅保证了信息生成的全面性,也为知识构建打下坚实基础。

  3. 知识(K)K_obj=(N,E),其中 N 是信息元素,E 表示信息元素间的关联关系。知识网络的构建过程使用信息集 I_obj 的所有差异分析进行闭包操作,确保知识网络具有最大限度的完整性——所有可以逻辑推出的关联均被纳入其中。

  4. 智慧(W)W_obj:智慧决策函数使用K_obj中蕴含的完整知识来进行选择。不同于依赖人类决策或假设的方式,W_obj 在计算科学版本中严格基于由客观数据和信息推得的完整知识,从而得出最合逻辑、无主观偏差的决策结果。

  5. 意图(P)P_obj=(Input,Output),通过一个确保最大契合目标和完整性要求的转换函数 T_P: Input→Output 来实现目标。意图在此版本中保持完全客观和逻辑一致性,不受人类抽象或假设影响,通过对数据、信息和知识的严格分析,确保产出与设定目标完美对齐。

四、反馈与迭代

尽管此版本假定数据充足且一致,但现实中数据可能随着时间变化。系统因此需要:

  • 动态扩展知识网络:当新数据注入,系统再度计算并更新 I_obj 与 K_obj,以保持完整性。

  • 连续验证和完善:任何新增信息都会引发对 K_obj 的闭包重新计算,保证知识网的完备性与一致性。

该反馈过程仍在完全确定的逻辑框架内进行,不涉及主观假设。只需更新数据和信息集合,系统就能自动再构建和验证知识网络的完整性。

五、适用场景与局限性

  • 适用场景:DIKWP语义数学(计算科学)版本适用于追求最大精确度和全面性的领域,如工业过程控制、高精度科学计算、严格规范的工程设计或对数据质量和覆盖率有严格要求的系统。在这些场景中,充足且精确的数据确保系统能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并做出符合逻辑的客观决策。

  • 局限性:当数据不完整、不精确或不一致时,本版本将面临困难。缺乏抽象或假设机制使其在不确定条件下适应性较差。这一点与段玉聪教授的“意识Bug”理论方法形成对照,后者允许通过假设、抽象和简化来处理不完备信息,从而在3-No问题(不完整、不精确、不一致)条件下保持功能和决策能力。

六、对比另一版本(意识“Bug”理论)的意义

与同时存在的另一DIKWP语义数学版本(基于意识“Bug”理论)相比:

  • 本计算科学版强调严格的客观性,求全求精。

  • “Bug”理论版则强调在人类思维风格下处理不完备性和不确定性,通过假设和抽象实现灵活和适应性。

这两个版本相辅相成,一个适合高数据质量场景,一个适用于信息缺失场景,从而为构建更通用、更稳健的人工意识系统提供多维度的策略参考。

七、结语与展望

本报告对 DIKWP语义数学(计算科学)版本进行了详细阐述。它为DIKWP模型的正式数学化提供了一条路径:

  • 从数据相同性入手,以信息差异为基础,推导出完整性严谨的知识网络。

  • 在高质量数据条件下,以纯逻辑和确定性思维为前提,生成完全客观的智慧决策与实现目标的策略。

未来的工作可考虑:

  • 探索将该版本与“意识Bug”理论版本相结合,构建既能在高质量数据条件下实现精确性,又能在缺失与不确定条件下保持灵活性的混合模型。

  • 针对特定应用领域,对该框架进行实践检验和优化,确认在真实任务中的性能和局限。

通过不断完善DIKWP语义数学,我们有望打造更健全的人工智能与人工意识系统,适应从理想化的数据环境到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为认知与决策领域的创新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29562-1464754.html

上一篇:The DIKWP Model Based on Semantic Mathematics
下一篇:DIKWP Semantic Mathematics (Computational Science)
收藏 IP: 140.240.3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31 01: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