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玉聪:从被动转为主动的医学基础概念
段玉聪(Yucong Duan)
国际人工智能评价网络 DIKWP 标准化委员会(DIKWP-SC)
世界人工意识 CIC(WAC)
世界人工意识大会(WCAC)
(电子邮件:duanyucong@hotmail.com)
下文基于老子思想中的哲学阶梯(道、德、仁、义、礼)展开,并将其应用于医学的“被动”与“主动”两种模式的对比和诠释。文中还指出了将医学视为从哲学与认知科学出发,对生命与健康进行重新理解和构建的必要性。
老子的哲学序列:道 => 德 => 仁 => 义 => 礼
在老子哲学中,“道”是宇宙和谐与真理的最高原理。
“德”在失道后出现,代表从道衍生而来的道德与秩序。
“仁”在德失去后出现,用以填补失去更高层面道德所留下的空缺,以善意维系社会。
“义”在仁失去后产生,以规约和规范来维持基本正义。
“礼”在义失去后出现,只剩下外在形式与礼仪,却缺乏更深层的道德与精神内涵。
这一顺序可由老子的一句名言概括:“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教育的反向梯度:礼 => 义 => 仁 => 德 => 道
在教育中可见一种逆向回归过程:从外在的礼仪出发,逐步提升到义、仁、德,最终达成对道的领悟。这表明通过正确的学习与修养,人可以从最外层的礼仪形式回归到最高的道的境界。
在医学上的延伸——“被动医学”与“主动医学”
将老子的思想应用到医学领域,可将医学分为“被动医学”与“主动医学”两类。被动医学更偏向于对已出现症状的被动应对,而主动医学则尝试从根本原则(道)出发,先行调整与预防。
被动医学(Passive Medicine)
被动医学类似从道下行至礼的过程。它在对症下药、消极反应于疾病表现,类似依次从礼回归义、再回归仁、德、道的逆行,但可能在过程中存在“伪”的现象:
因此,被动医学容易陷入表面化和偏离原则的危险,不足以实现深层的健康理念。
“伪”(Falseness)层面:
“非义之礼”:仅有礼仪形式而无真实义理内涵,医疗行为流于表面化。
“非仁之义”:虽有义的规约,却缺少仁的善念,人道关怀不足。
“非德之仁”:表面慈悲,缺乏真正的道德德性支撑。
“非道之道”:看似追求“道”,实则无真正内涵,仅是空洞的手段。
“意”(Intention)层面:试图通过复礼 => 复义 => 复仁 => 复德 => 复道的路径,逐步从外在表象(礼)回溯至最高原则(道)。然而,这是一条漫长且被动的路径,从最外的形式开始试图恢复内在本质。
主动医学(Active Medicine)
主动医学旨在“逆转”下行的序列,从“道”开始反向回归至礼,使得每个层次都建立在更高一层原则上:
主动医学的路径是:复道 => 复德 => 复仁 => 复义 => 复礼
也就是说,它先从最高原则(道)着手,确立根本的整体健康与和谐理念,然后让德、仁、义、礼自然地表现出来。这样就不是从表层的“礼”开始试图回溯,而是自始即站在道与德的高度,对医疗行为进行道德、仁爱、正义和适当的礼仪规范。
实践层面,主动医学:
从整体和谐的最高原则(道)出发,将医疗决策建立在深层和谐与自然法则之上。
“德”保证了医学决策有坚实的道德根基。
“仁”保证医疗过程体现慈悲与关怀。
“义”确保医疗判断公正合理。
“礼”是最终的规范与制度安排,但已由道-德-仁-义的层次所贯穿,不再是空洞表象。
总结与提升:
透过老子思想中从道到礼的梯次变化,并结合被动与主动医学的概念,我们可知:
被动医学从最外层表象(礼)试图回归本源(道),危险在于过程冗长且易流于表面。
主动医学则从根本(道)出发,以德为基、仁为心、义为准、礼为形,从上而下自然建构起一套符合最高原则的医疗体系。
这意味着,医学不应被动地应对疾病,而应主动地从宏观整体、从生命的本原与大道出发,形成一套自上而下有序、合乎伦理、仁爱与正义的医疗理念与实践。
通过这种哲学化的重新诠释,医学可以摆脱单纯对症下药的范式,从而确立一个更高、更完整、更有内在逻辑与伦理支撑的医疗实践体系。这种主动医学正是对传统医学智慧与现代医学科学相结合,寻求在最高原则下真正改善人类健康与福祉的努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7: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