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组中的启动子,增强子, 抑制子等顺式调控元件,通过远程的三维DNA相互作用,在细胞的转录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顺式调控原件的染色质通常是开放性的,ATAC-seq可以用来捕获这些开放性的顺式调控元件在基因组中的序列,但是不能获得它们在基因组中的三维相互作用的信息。Hi-C作为研究3D基因组的“金标准”,能够全面获取基因组的三维空间信息,但无法富集顺式调控元件的序列,所以所需的测序数据量非常巨大。例如要想获得高分辨的人或者小鼠的DNA相互作用信息, 通常需要几个billion的Hi-C reads,普通的实验室很难承受的起这样的花费。
近来非常流行的HiChIP和PLAC-seq技术结合了ChIP-seq和Hi-C,可以富集一部分顺式调控元件的三维空间信息,但是这种富集仅仅局限于某一种组蛋白修饰(或者蛋白结合)的位点,不能用来研究所有开放性的染色质相关的三维结构。同时,HiChIP/PLAC-seq需要高质量的抗体,这也影响了它们应用的广泛性。
北京时间2022年2月23日凌晨,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刁亚锐课题组在Molecular Cell发表论文——“HiCAR is a robust and sensitive method to analyze open chromatin associated genome organization”。 该论文报道的HiCAR技术将ATACseq和Hi-C的优点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捕获顺式调控元件,而且能够捕获被这些顺调控元件调控的基因。
HiCAR技术首先利用Tn5转座酶将DNA接头 (adapter)插入到基因组中的开放区域(顺式调控元件区),再通过细胞核内的原位酶切和连接,将Tn5携带的DNA接头连接到空间距离相近的染色体DNA(图1A)。最终得到的文库,测序得到read2为Tn5插入的顺式调控元件区(图1B),而read1 为与顺式调控元件相互作用的序列。
图1 HiCAR实验设计和数据展示
实验结果表明read2的track与ATAC的track非常相似(图1C),通过分析read2能够捕获绝大多数的ATACseq 的peak(图1D)。仅需要500 Million reads的测序深度,HiCAR构建的三维基因组相互作用的矩阵和深度测序的Hi-C (2.53 billion reads) 构建的矩阵非常相似,并可以得到非常类似的高分辨率(5kb)的基因组相互作用的细节(图1E)。同时,HiCAR能够捕获到大多数通过其他技术捕获到的DNA相互作用(图2)。HiCAR整个建库流程简单,成本低,不需要biotin富集。由于Tn5的高灵敏度,HiCAR只需要30k-100K 左右的细胞和300 million的测序深度,就可以鉴定5kb分辨率的顺式调控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图2. HiCAR捕捉的顺式调控元件的远程作用于其他方法的比较
通过分析人的胚胎干细胞(H1 hESC)的HiCAR数据,作者发现了许多启动子与启动子的相互作用。根据经典的转录调控模型,启动子只负责调控其紧密相邻的基因的表达。近些年来的研究结果,包括刁亚锐在Bing Ren实验室博士后期间的工作,发现一个基因的启动子可以作为另一个基因的增强子,从而远程调控另一个基因的表达。通过HiCAR的分析,课题组发现许多没有转录活性的启动子(poised promoter)可以作为抑制子(silencer),通过远程相互作用来抑制另一个基因的表达。这个结果进一步扩展了我们对于“启动子”的远程基因转录调控功能的理解。
最后,为了验证HiCAR是否能够应用于非常少量的原代细胞或者病理组织,作者利用流式细胞仪从病人的活检组织中筛选到30K的人肌肉干细胞,用于HiCAR实验分析,并得到了高分辨率的DNA相互作用图谱。在人类干细胞中,HiCAR找到了约46K个顺式调控元件,以及26K个DNA相互作用位点,并且发现了MYF5、MYOD1(肌肉干细胞主要调节因子)的细胞类型特异的顺式作用元件。
综上所述,作者证明HiCAR确实能够利用少量的细胞、较少的测序数据量,精确的捕获高分辨率的顺式调控元件以及顺式调控元件调控的基因。杜克大学的尉晓林博士和向禹博士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杜克大学助理教授刁亚锐为通讯作者。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molcel.2022.01.023
附:杜克大学刁亚锐课题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向:一,作为一个硬核基因组学实验室,通过开发新的基因组学技术,来研究基因组结构和功能对转录调控的影响。二,应用先进的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技术,包括单细胞多组学,时空转录组,结合小鼠模型和临床病人的组织,来研究骨骼肌再生、修复,以及肌肉相关疾病(包括衰老,横纹肌肉瘤,肌肉缺血损伤等等)过程中的转录调控。
课题组经费充足,正在招聘博士后(包括生物信息学和湿实验),欢迎对功能基因组学、干细胞和组织再生感兴趣的小伙伴加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5: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