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keshengm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okeshengming

博文

《自然》上新!美国西北大学何源团队揭示DNA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的结构分子机制

已有 4171 次阅读 2021-4-15 08:43 |个人分类:小柯生命|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北京时间2021年4月14日晚23时,美国西北大学何源课题组(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陈思雨为第一作者)在Nature上发表长文——“Structural basis of long-range to short-range synaptic transition in NHEJ”(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中长距至短距DNA连接态转换的结构基础)。


这项研究应用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找到并解析了NHEJ中两个重要中间步骤的复合体结构,其中一个包含DNAPK,XRCC4,LigIV与XLF,同时两个DNA末端被拉近至间距约115Å(long-range synaptic complex, LR)。在此之后,自磷酸化的DNAPKcs离开修复位点,剩余的NHEJ修复因子(Ku70/80, XRCC4与XLF)将DNA末端排列完整,并在第二个复合体(short-range synaptic complex, SR)中完成DNA修复。


9.jpg


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DSB)是细胞内危害很强的DNA损伤方式,未及时修复的DNA双链断裂与细胞癌变密切相关。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non-homologous end-joining, NHEJ)是细胞内主要的DNA双链断裂修复方式之一。与同源重组不同,由于不需要同源DNA作为修复模版,NHEJ在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均可修复断裂DNA。NHEJ还参与多样性抗体与T细胞受体的重组过程。


在NHEJ中,DSB末端首先被Ku70/80识别并结合,之后与DNA依赖性蛋白激酶(DNA-PKcs)结合组成DNA-PK复合体,即NHEJ起始复合体(DNAPK)。继而,两个DNAPK将断裂的DNA末端结合,同时招募后续的NHEJ修复因子(XRCC4与XLF)以及DNA连接酶IV(LigIV)将断裂的DNA修复。近二十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这个重要的DNA修复途径,其中重要蛋白的分子结构也陆续被解析,然而,人们仍不清楚这些因子如何相互配合,从而在NHEJ通路中聚合并排列两个断裂的DNA末端,完成DNA修复。


通过不断优化与尝试不同的DNA底物,何源课题组将LR复合体结构分辨率解析至4.6Å,其中DNA-PKcs的分辨率达到4.1Å。利用已有的各蛋白结构,他们搭建了LR复合体包含两个DNAPK复合体、两个XRCC4/LigIV复合体及一个XLF二聚体的模型(图 1)。之前,研究者们一直对NHEJ中参与断裂DNA整合的因子组成有不同的假说,有的认为DNA-PKcs与DNA结合,通过二聚来连接两个断裂DNA末端,其他人则认为XRCC4与XLF可以通过重复聚合形成长链来连接DNA。


何源课题组的LR复合体是第一个包含所有必要NHEJ蛋白与两个DNA末端的复合体结构模型,其中,DNAPK的二聚与XRCC4/XLF的相互作用共同协助,同时对复合体的形成与DNA末端的连接起到了重要作用。对DNA-PKcs多年的研究表明,DNA-PKcs在NHEJ中倾向于磷酸化自身靶点,同时脱离招募它的底物DNA来推动NHEJ进入下一步骤。本研究中的LR复合体结构进一步支持了DNA-PKcs自磷酸化的反式作用机制,即二聚的蛋白在复合体中相互磷酸化,保证NHEJ的进行过程包含两个所需的DNA末端。

 

10.jpg

图1,LR复合体结构的电镜结构。a, LR复合体的冷冻电镜正视 (左) 与俯视 (右)密度图。b, LR复合体在对应视角下的分子结构模型。


在此基础上,何源课题组还将不含DNA-PKcs,柔性更强的SR复合体重组并解析至约7Å分辨率(图 2)。尽管SR复合体并不包含DNA-PKcs,但其它NHEJ因子的整体结构与相互接触表面并未大幅变动。相应地,Ku70/80与XRCC4、XLF的局部构象变化将SR复合体中的DNA末端完整对接,同时一个连接酶IV的催化结构域与复合体中央的DNA末端相互作用,最终将断裂DNA完整连接(视频1)。单独的连接酶IV被认为只能完成一个DNA链的修复循环,因此,SR复合体中的两个连接酶IV催化结构域可以依次与DNA末端结合,分别将两个断裂的单链修复。


有趣的是,DNA-PKcs在离开修复位点后,其暴露的DNA结合区域长度正好与形成稳定SR复合体所需的DNA长度相仿,这也可能解释了DNA-PKcs通过离开DNA底物来辅助SR复合体形成的分子机制。

 

11.jpg

图2,SR复合体结构的电镜结构。a, SR复合体的冷冻电镜正视 (左) 与俯视 (右)密度图。b, SR复合体在对应视角下的分子结构模型。各蛋白着色与图 1相同。


综合上述发现,何源课题组的这项工作几乎展示了一个完整的NHEJ识别、连接并修复两条断裂DNA的完整途径,为研究者在更加宏观、综合的层面上理解NHEJ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458-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23233-1282047.html

上一篇:西北大学梁海华团队揭示铜绿假单胞菌六型分泌系统响应厌氧环境压力的分子机制
下一篇:北大蒋争凡实验室发现STING共配体sGAGs及STING转位至高尔基体活化的原因
收藏 IP: 183.198.20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02: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