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论中的一对范畴,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规律的歪曲反映。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人类受客观条件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总是存在着历史局限性,导致人类建立的科学理论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谬误,因此,科学理论先天就具有产生谬误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谬误是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存在形态。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谬误不断产生并被克服的过程。
从《物理学》角度看,《随机过程》是一门研究质点随机运动现象及规律的数学理论,但是,《随机过程》教科书中出现了多个与客观实不符的谬误,“喝醉的酒鬼总能找到回家的路”便是其中之一。
一、随机游走问题
1905年,英国著名数学家、现代统计科学的创立者皮尔逊(Pearson)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公开求解随机游走问题(Random Walk Problem):如果一个醉汉走路时每步的方向完全随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在什么地方找到他的可能性最大?
二、随机游走定理
1921年,波利亚(Polya)发表了关于随机游走问题的研究论文,证明了“一维和二维简单随机游走是常返的”随机游走定理,表明从原点出发的醉汉最终一定能回到起点,从数学上证明了皮尔逊提出的随机游走问题。
随机游走定理被《数学之书(The Math Book)》列为数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250个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
日本著名数学家角谷静夫将随机游走定理形象地表述为:喝醉的酒鬼总能找到回家的路(A drunk man will eventually find his way home),因此随机游走定理也被称为酒鬼回家定理。
三、随机游走定理的逻辑检验
数学理论是借助于形式逻辑推理规则构建出的演绎逻辑系统,形式逻辑的无矛盾性是其重要特征。也就是说,数学理论的定义(基本假设)和结论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不能出现相互矛盾的结论(逻辑悖论),在逻辑上是完备自洽的。
我们用中学生检查错题的特殊情形检验法,来检验随机游走定理是否正确。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问题的特殊情况往往比一般情况更易解决,因此通过特殊值、特例或极端状态很容易快速检验出答案是否正确。
以X(n)表示质点(醉汉)在第n步时的位置(图1),根据随机游走定理,质点最终一定会返回原点,假设质点在第n步返回原点,此时X(n)=0,X(n)的方差为
D[X(n)]=D[0]=0
但是,根据随机游走定义,X(n)的方差
D[X(n)]=n
显然,质点在第n步返回原点时的方差与随机游走定义矛盾,证明随机游走定理为假,不能成立,因此喝醉的酒鬼不可能找到回家的路。
图1 随机游走定理的特殊值检验
四、随机游走定理的实验检验
数学理论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系统化知识体系,它的最本质特征是必须正确地反映现实世界的客观规律。从数学理论推出的可检验结论应该与经验事实相符,通过实验检验方法可以判断随机游走定理是否与经验事实一致。
早在 1873 年,英国生物统计学家高尔顿(Galton)就专门设计了一个演示随机游走的实验装置(图2),俗称高尔顿板。
图2 高尔顿板在线演示软件界面
高尔顿板上的每一个圆点表示钉在板上的一颗钉子,它们彼此的距离均相等,上一层的每一颗钉子的水平位置恰好位于下一层的两颗钉子正中间。
从入口处放进一个直径略小于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的小球,当小球向下降落过程中,碰到钉子后随机地向左或向右滚下,于是又碰到下一层钉子。如此继续下去,直到滚到底板的一个格子内为止。
小球在第n层时距高尔顿板中线的距离,就是该小球在第n步时的位移X(n)。
如果高尔顿板面积足够大,小球在下落过程中将不断向左或向右两个方向移动。
高尔顿板试验结果表明:一维简单对称随机游走的小球随步数n远离原点,随机游走定理与高尔顿板试验结果完全不符。
五、原因分析
根据随机过程定义,质点在第n步时的位置X(n)是样本函数,但是,随机游走定义和随机游走定理却违反同一律逻辑要求,将X(n)当作随机变量,从而产生了“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导致出现了上述自相矛盾的方差逻辑悖论。
数学史上的三次重大数学危机均由逻辑悖论的发现而引起,消除逻辑悖论也导致了数学史上的三次重大数学突破。“毕达哥拉斯悖论”促成了公理几何与逻辑的诞生,“贝克莱悖论”促成了分析基础理论的完善与集合论的创立,“罗素悖论”则导致了数理逻辑与一批现代数学的产生,逻辑悖论是推动数学理论取得创新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
参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7: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