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春季学期龚明老师的物理学思想史课程论文,主要探究了古希腊时期存在的一些时空观点和气背后的逻辑。其中因为作者水平有限,出现错误与纰漏还是希望大家指出。感谢您的阅读。
对古希腊时期的时空观的探究
汤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发掘古希腊时期人类文明中已经出现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时空观念,对其按时间顺序进行整理,以理解古人是如何发展出并赋予“时间”与“空间”这两个概念以深刻内涵的,并且希望通过探究尚处于人类发展阶段初期的时空观念,感受并理解人们对这一自然科学概念孜孜以求的态度,发掘其与近代乃至现代时空观的联系并体悟时空观的发展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前言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转星移几度秋。”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毫不夸张地说,“时间”的流逝和天体在“空间”中的轮回千百年以来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它们时而变成美的化身,给予人们写作的灵感或者无限的遐想;时而成为情感的寄托,静静地面对着迁客骚人们不尽的倾述。
“日转星移”作为生活中大家再熟悉不过的自然现象,其中蕴含的“时空观念”本身也是自然哲学中一个永恒不变的命题。时空的概念可以说是科学思想的基本构成要素,而时空观对于物理学发展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几乎每一次时空观念的革新就会给物理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以至于时至今日,时空问题仍然是物理学里最有魅力、最有意义的基本问题之一,它蕴含了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不断地激发着人们的想象力和探索欲。而人们探索时空的本质的过程本身也是物理学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从古希腊时期愚昧懵懂的神话阶段到近代相对论的横空出世,再到时空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与深化,它印证了人类从愚昧无知、迷信崇拜自然的状态,再到渐渐学会运用理性逻辑探索世界,发现真理的过程。
一、存在于神话故事之中的时空观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神话故事往往蕴含了古人们对待自然现象的一些的观点,其中就包含有他们的时空观点。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1]的《神谱》[2]述说了宇宙诸神与奥林匹斯诸神的诞生。在这些神灵之中,有这样一位神——柯罗诺斯(拉丁语Chronos,希腊语Khronos)。它被认为是古希腊文明中时间的神格化,它象征着至始至终都存在着的时间。与神话创作有着密不可分关系的俄耳甫斯教[3]认为宇宙诞生之始是一片混沌,而时间的出现导致了运动的出现,运动能将混沌区分开来并逐渐形成今天我们所见的按照一定规律、秩序运作的宇宙万物。于是象征时间的柯罗诺斯作为宇宙诞生后最初的几位神之一,自然而然地成了宇宙从混沌变为有秩序的第一因素。 [1]这说明,古代希腊人已经对时间与宇宙演化的关系有所认识了,然而他们将这一切归因于神的作用,这种依靠想象力构建的神话的世界观或多或少的体现出他们对“时间”这种未知事物怀有的崇敬感和神秘感。
而神话故事中同样对与“空间”相关的事物做出了解释。《神谱》中描述了大地之神盖亚,也是众神之母(希腊语:Γαία、英语:Gaia (Gaea)),生下了天空之神乌拉诺斯(Uranos)、海洋之神蓬托斯(Pontus)和山脉之神乌瑞亚(Ourea),以及其他的众多天神的故事。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虽然说古希腊神话中并直接没有出现“空间”的概念,而是将诸如“天空”、“大地”等能够被直观感知的与“空间”存在一定关系的事物统统神格化,而造成这些的原因可想而知:因为认知能力有限,导致此时的人们只能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来创造出有关“时间”和“空间”的神话以解释这些自然规律,而这些神话故事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探索与思考。此时的人类就像仍在襁褓中的孩子,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停留在猜测、想象和编造的阶段。
图一:时间之神——柯罗诺斯(图片来自于网络)
二、存在于前亚里士多德时期的时空观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人们逐步抛弃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宗教迷信和神话传说来思考自然现象产生的背后原因。为此,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们也对“时间”和“空间”的问题的进行过思考和探索。其中以亚里士多德[4]的贡献最为突出,其实在亚里士多德之前,许多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们提出过较为粗浅的时空观,而亚里士多德则是更多地将逻辑、理性和实证结合对时空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使他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开启了人们对时空观认识的新阶段。
前亚里士多德时期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家有关于“时间”和“空间”的一些看法相比前者更具有主观与直觉的成分,不过因此导致的一些谬误也一定程度上为亚里士多德时空观的建立做了铺垫。
比方说那时普遍存在的不同古希腊学派对“时间”就存在一些各异的看法,毕达哥拉斯学派[5]就认为:“时间就是天球本身”。又比如,爱菲斯学派(希腊语:Έφεσσος)[6]的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7]则认为:“时间······在具有尺度、限度和过程的秩序中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太阳是时间的管理者和监护者,因为它规定、裁决、揭示并照明变化,而且,它还带来了万物的季节”。他还说:“时间是一个玩骰子的儿童,儿童掌握着王权”。再有,爱利亚学派[8]是早期希腊哲学中最重要的哲学流派,其奠基人和领袖巴门尼德否定“时间”的真实存在,认为时间是不属于本原的存在,它只存在于感性世界这个假象之中。[1]
有趣的是,与“时间”概念有所不同的是,“空间”概念出现的较晚。在“空间”概念出现之前,古希腊自然哲学家们曾提出过与“空间”相关的看法有如: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泰勒斯[9]深受神话诗篇《神谱》影响[10]而提出大地浮在水上,大地在水上飘流就如同木块及其他事物一样,而水是构成世界的本原的观点。
毕达哥拉斯学派则明确提出宇宙的结构是球状的,而宇宙机体呼吸着在它之外、包围着它的气。同样受到《神谱》一定的影响,他们引用了赫西俄德关于“虚空”的思想[11],进一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嘘气与虚空”的概念。亚里士多德说:“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人们也宣传虚空的存在,并且认为它是从无限的嘘气进入天,把天作为吸入区别自然物的虚空,仿佛虚空是分离和区分彼此接续的事物的某种东西。这首先表现在数目中,因为虚空区分开了它们的本性。”这段看起来比较晦涩的文字表明了该学派的对于“虚空”主要想法:“虚空”由无限的呼吸进入宇宙,它的存在是将万物区分开的重要前提,空间作为万物的间隔,相应也为运动提供了的必要条件。不得不提的是,由于该学派认为“数”是解释自然的主要原理,引入“虚空”的概念[12]也是为了区分数与物体,这也体现出“空间”给人直观的、感觉上的能够用于辨别不同的事物的特点。
与毕达哥拉斯学派观点相左的是爱利亚学派,他们认为存在是连续且不可分的,因此他们否定了“虚空”的存在性,并由此基础认定宇宙外的“虚空”不存在进而推出了宇宙无限大的结论。另外,是他们首次提出了“空间”的概念,学派里的哲学家芝诺[13]则通过他的一系列著名悖论[14]对空间的可分性及空间与运动的关系提出了疑问。
而早期的原子论者德默克利特[15]认为“虚空”存在于原子不存在的地方,原子之所以不可分是因为其内部没有虚空,可以看到原子论者的理念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理念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认为世界并不连续而是由许多最小的单位(比如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或原子论者的“原子”)组成,而原子论者的学说相当于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质点改换成了原子这一物理实在。[2]
到这里,除了下面将要出场的柏拉图[16]。关于古希腊前亚里士多德时期的“时间”和“空间”观点概述到此为止。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们从神话故事中攫取有关概念并加以思考提出的时空观虽然存在着较多不太切合实际的构想,不过至少可以说形成了人类初期时空观的雏形,也为接下来的进一步研究创造了条件,在这点上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图二:芝诺悖论之阿基里斯和乌龟悖论(图片来自于网络)
三、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时空观
当研究“时空”的接力棒被继续传递,“时空”的概念被哲学家们一步步地明确。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及位列希腊三贤[17]之一的柏拉图。柏拉图晚期的著作《蒂迈欧篇》[18]中就以神话的方式谈及了对于宇宙形成和空间、时间的理解:他认为宇宙是神按照某种原本创造出来的,是原本的摹本,柏拉图说:“他(造物主)决定让摹本更像原本,原本是永恒的,他也尽可能的使宇宙永恒······因而,他决定造一个永恒的运动性摹本。他使天空井然有序,模仿那永居统一的永恒,创造了永恒的摹本。摹本要按照定数运动,这个摹本我们叫它时间。在天空形成之前,没有日、夜、月、年,他在创造天空的同时,也同样创造了它们,它们都是时间的部分。”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也间接地运用到了天体的运动来阐述时间,不过在这里他并没有将时间直接与天体等同起来,而是认为天体运动是时间的表现形式。但是,柏拉图并没有承认时间的客观存在性,他认为只有理念世界[19]的永恒模型才是真实存在的,而时间只不过真实存在的原本的一个摹本罢了。
而对于“空间”,按照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意思,古希腊之前的哲学家们都主要在试图讨论类似“有没有空间”的问题,而他的老师柏拉图则已经尝试去说明“空间是什么”的问题了,并首次赋予空间以哲学内涵。具体地体现在,关于空间柏拉图有以下几个具有逻辑层次的观点:第一,空间不像时间那样是被创造出来的,而是世界生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它是独立永恒的存在,因而不会毁灭。第二,空间为所有生成的事物提供运动和变化的场所,是物质世界存在的必要条件。第三,空间是作为物体界面内部的空间,指物体内部的间隔和空隙。[2]不过,柏拉图的空间观念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关于空间的本质问题也即“空间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并没有被回答清楚。
图三:日月星辰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背后规律千百年来一直困扰着人们(图片来自于网络)
正如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20]中所言:“究竟什么是空间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有很多困难。因为根据一切有关的现象加以研究,大家得出的结论都不一样。而且在这个问题方面,我们从以前的思想家那里也没有得到任何教益(无论是提出的疑问,还是有关的解答)”。而相对于之前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家,“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对“时间”和“空间”观念的研究真正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这样的完备性理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使他的理论在之后的两千年间占有很高的地位。
首先,亚里士多德讨论了“空间”的存在性以及其本质问题。在讨论“空间”存在性问题时,亚里士多德利用“相互换位”的现象:水从容器中流出,然后就会有空气补充到原先水所在的“空间”,这说明“空间”是有别于“水”和“空气”这两者的另一种东西,也即空间是客观存在的。另外,他认为自然物体的位移也证明了“空间”的存在性,每一种自然体趋向于与自己特性有关的“特定的空间”,并且这种“特定的空间”在自然界是固定的,他说:空间有上、下、左、右、前、后之分,“上”不是一个偶然的处所,是火和气等比较轻的物体所在的地方,“下”也不是一个偶然的处所,而是水和土等比较重的物体所在的地方。
在讨论了存在性之后,亚里士多德试图通过“空间”的一些特性来探讨“空间”的本质问题。他首先提出空间有三维:长、阔、高,又承认了“点”和“面”的空间的客观存在。然后他再次综合自然界的种种现象,运用逻辑推理论证得出空间既不可以等同于“体积”也不可以等同于事物的 “外形”,其根本原因是空间是可以脱离事物而存在的,而“体积”和“外形”则不行。他说到:“空间是事物的‘直接包围者’,而又不是该事物的一部分。”而他的《物理学》中提到的由“直接包围者”引申出来“直接空间”的概念,亚里士多德对此的补充说明是,“直接空间”既不大于也不小于包围事物,是事物的直接的界面。由于他认为还需要结合考虑到物体的运动与空间的关系,亚里士多德对“空间”做出更为精确的补充定义是:空间是包围者的静止的最直接的界面。
亚里士多德根据此进一步说明了自己的“宇宙观”和“空间”之间的关系:宇宙是一个绕着地球旋转的旋转体,地球作为一个球状物体同时作为宇宙的中心是静止的(即地心说的本质),而空间的“下”和“上”分别对应着这一旋转体系的绝对静止的中心和体系面对着我们的表面(可理解为包围着气或火之类较轻的物体的呈球壳状的空间)。
图四: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图片来自于网络)
接下来,亚里士多德谈到对“虚空”的看法。他先是明确了“虚空”的定义:不包容有任何可触知物体的地方。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虚空是脱离了具有固有性质(“轻”或“重”等)物体的空间,事物在虚空中就会因为没有向某个特定方向运动的趋势而不发生自然的运动;另外,他通过物体在介质中运动速度与介质的“稀薄与稠密”程度有关的结论[21]而推出物体在虚空中会以不可估量的大的速度运动的不合理之处。亚里士多德正是通过以上理由推得“万物在虚空中均不能运动,虚空本身极轻也不能运动”的结论,并对“虚空”的存在持否定的态度。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他的论述未必完全合理,但结论是正确的,现代科学已经证明自然界并不存在绝对没有物质的空间。[2]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亚里士多德并没有认识到力与物体运动的正确关系,也不曾意识到“万有引力”的存在,导致他在对“空间”的讨论以及“虚空”的存在性的论证中多多少少出现了一些谬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亚里士多德不少对于“空间”的论述直至今日仍然具有一定正确性和价值,以及亚里士多德在论证过程中引入思考物理问题时富有逻辑推理和辩证思维的方法即使在今天的物理学研究中仍然具有借鉴的意义。综合前亚里士多德各哲学家和他本人的观点,虽然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们提出了“空间”的原始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论证,但是事实上,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们并没有近代意义上背景化和几何化的“空间”概念。
现在我们再来谈谈亚里士多德的“时间”观点。亚里士多德先对于他的时代流行的一种时间看法——“把时间当作一种运动与变化”做出了研究,并认为“时间”与“运动和变化”并不可以被等同。理由如下:首先,时间同等地出现在一切的地方,与一切事物同在。其次,变化的快慢并不能确定时间,因为快慢本身就是时间确定的,因此用变化的快慢来确定时间相当于用时间确定时间在逻辑上是不合理的,时间亦不能用运动变化中的已达到的质或量来确定。另外,虽然他认为“时间”不可以与“运动与变化”相等同,但是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认识到了“时间”和“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时间既不是运动,也不能脱离运动,因此他认为“时间”既然不是“运动”,就必然是“运动的某某”。
亚里士多德在此基础上对“时间”与“运动”关系的进行了深入探究:首先,他认为运动与连续的量相联系,这导致运动本身也是连续的,而时间是通过运动体现的,这是因为运动完成了多少总被认为也说明时间过了多少。在这一思维前提下,他认为因为运动与连续的量相互关联,又空间也具有连续性,所以跟空间相关的“前后”的概念可以类推到“运动”这个概念上,再通过“运动”与“时间”相联系的关系可以进一步推知“时间”具有的“前后”概念,但应注意这两种“前后”的本质上的差异。
他进一步地对已存在的“现在”的概念与“时间”的关系做出了辨析,他认为“现在”的概念将时间分为“前”和“后”,“时间”与“现在”的概念相互依存,但是“现在”并非时间的一部分,理由是:部分是计量整体的,整体必须由若干个部分合成,而时间不被认为由若干个“现在”构成的。“现在”是不能一个接在另一个后面的,就像几何学里的“点”不能一个接着一个一样(“点”本身没有体积,或者说“点”是不可分的,“点”没有部分的概念,也即没有“外界”的概念)。最后,亚里士多德认为“时间”与“现在”的关系应该对应于“运动的可被计量的数”与“数的单位”的关系,因此“时间”因“现在”而得以连续,也因现在而得以划分;“现在”虽不能与“时间”的概念完全等同,但却是属于“时间”的;“现在”是已过的“时间”的终点和将来“时间”的起点,因此,“时间”不会消灭,它总是在开始。
亚里士多德关于“时间”还存在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观点,那就是“时间是否客观存在”的问题:首先,亚里士多德认为“时间”既然是被计量的数,因此如果没有计量者,也就不存在被计量的数,因而不会存在“时间”,但仍会有作为“时间”存在基础的“运动”存在。在这里,从笔者个人的角度认为,亚里士多德并没有承认“时间”存在的客观性,这与他的老师柏拉图的观点有些类似。
图五:拉斐尔名画《雅典学院》(图片来自于网络)
图六:《雅典学院》中的柏拉图(左)和亚里士多德(右)(图片来自于网络)
四、存在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时空观
正当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对“时空”做出了自己的思考和阐述的同时,位于欧亚大陆彼岸的中华文明正处在春秋战国时期。无独有偶,关于“时空”的记载也出现在《管子》[22]的《宇宙》篇中,其中“宇宙”二字连用传说出自老子,《文子·自然》[23]引老子的话说:“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3]从这句话可以见得,先秦时期的中国人已经分别对“时”与“空”有了分别的认识,并且又将两者相结合地看待,进一步创造出了“宇宙”这个词。《墨经》[24]中也对“时空”作出了定义:
《经》上第39条 宇:弥异所也。
说 宇:蒙东西南北。
《经》上第40条 久:弥异时也。
说 久:合古今旦莫。
即称“空间”为“宇”,称“时间”为“久”。“宇:蒙东西南北”就是说“空间”这个东西包含了东方、西方、南方、北方;而“久:合古今旦莫”就是说“时间”这个东西包括过去、现在、白天、黑天。“宇:弥异所也”和“久:弥异时也”则分别表明了“空间包含任意不同处所”和“时间包含任意不同时间”的意思。另外,《墨经》还讨论了“时间”和“空间”的有限还是无限的问题,比如《墨经》有说“久,有穷、无穷”,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时间”是有限和无限的结合,无限的“时间”是特定有限的“时间”的总和;而对于“空间”,由于当时认识的局限性,《墨经》并未得出确定的结论,于是相应地说“有穷无穷未可知”。
应该说,先秦时代的中国在时空观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相比之下在逻辑性上与古希腊哲学家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我们同样有对“时空”观念从经验上升到抽象的认识能力。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对“时空”的认识以及研究的方法同时存在相似性与差异性也是可以被理解的。
图七:浩瀚无边的宇宙使人浮想联翩,蕴含其中的时空规律是怎样的?(图片来自于网络)
结语
负有盛名的物理学家牛顿[25]曾在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26]说明了自己“绝对空间”以及“绝对时间”的时空观点:其中有关于“绝对空间”的论述:“绝对空间,就其本性来说,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始终保持着相似和不变。”以及有关于“绝对时间”的论述:“绝对的、纯粹的、数学的时间,就其本性来说,均匀地流逝,而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其实牛顿的时空观很大程度地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时空观念中的思想,虽然说哥白尼的“日心说”在牛顿的时期已经深入人心,人们放弃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观点,这对牛顿时空观的塑造造成了直接的影响,但是,牛顿同样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许多关于“时空”思想,比如时间的均匀流动的性质与亚里士多德所认为的:时间不可以用快慢来衡量的想法有同样的内涵。又比如,牛顿的“绝对空间”是独立于事物的客观存在,这与亚里士多德的想法不谋而合。
甚至在今天,即便在爱因斯坦[27]的相对论[28]已经被大量实验事实所验证的情况下,人们又进一步地认识到“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两者之间其实有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这种观点简单来说就是:牛顿的时空观蕴含的是脱离了物质而存在的时空,代表着时空固有的、绝对的性质;而爱因斯坦的时空观所蕴含的就是一种随着物质形式不断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的时空,代表着时空具体的、相对的性质。而发展到今天的现代物理学已经同时地认识到这两种时空的客观存在性。[4]
总而言之,“时空观”可以说重来就是物理研究的基石,这一事实以不同的时态存在于无论是在几千年前的古希腊、中国或是其他古老文明的时期;还是在牛顿或爱因斯坦的理论为物理学带来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的近现代;亦或是随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进一步认识,使得“时空”的理念内涵仍在不断进步完善的今天。时空观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也是人类与自然共处的过程中产生的美妙物语,它无疑值得那些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人们的思考和欣赏!
参考文献:
[1]. 亚里士多德的时间观念研究,胡化凯,张道武.
[2]. 亚里士多德空间观研究,高伟.
[3]. 李晓春, 中国古代时空观与道观念的演变.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43(03): 第27-33页.
[4]. 鞠昕彤, 绝对时空观与相对时空观的辩证关系.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0(11): 第110-131页.
[1]赫西俄德(古希腊文:Ἡσίοδος,英语:Hesiod,前8世纪,享年不明),是古希腊诗人。原籍小亚细亚,出生于南欧地区的希腊比奥西亚境内的阿斯克拉村。从小靠自耕为生,他可能生活在前8世纪。(引用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5%AB%E8%A5%BF%E4%BF%84%E5%BE%B7)
[2] 作者为赫西俄德(希腊语:Ἡσίοδος)古希腊诗人,他可能生活在前8世纪。《神谱》描写的是宇宙和神的诞生,讲述从地神盖亚诞生一直到奥林匹亚诸神统治世界这段时间的历史。内容大部分是神之间的争斗和权利的更替。(引用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5%9E%E8%B0%B1/4430582)
[3] 俄耳甫斯教(Orpheus)诞生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引用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F%84%E8%80%B3%E7%94%AB%E6%96%AF%E6%95%99)
[4]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引用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9A%E9%87%8C%E5%A3%AB%E5%A4%9A%E5%BE%B7/26769)
[5]毕达哥拉斯学派(Pythagoreischer)亦称“南意大利学派”(存在于公元前800一公元前500年),是由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及其信徒组成的学派。他们多是自然科学家,把美学视为自然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引用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F%95%E8%BE%BE%E5%93%A5%E6%8B%89%E6%96%AF%E5%AD%A6%E6%B4%BE/1544113)
[6] 爱菲斯学派产生于伊奥尼亚的爱菲斯城邦,其代表人物是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哲学的主要特征是强调变化。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变化之中,并认为事物的流转变化遵循着一定的秩序或规律。由于他对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的理解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因而他被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引用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8%B1%E8%8F%B2%E6%96%AF%E5%AD%A6%E6%B4%BE)
[7]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35年-公元前475年),是一位富传奇色彩的哲学家,是爱菲斯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伊奥尼亚地区的爱菲斯城邦的王族家庭里。他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是他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兄弟,自己跑到女神阿尔迪美斯庙附近隐居起来。据说,波斯国王大流士曾经写信邀请他去波斯宫廷教导希腊文化。著有《论自然》一书,现有残篇留存。(引用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5%AB%E6%8B%89%E5%85%8B%E5%88%A9%E7%89%B9)
[8]爱利亚学派(Eleatic School),早期希腊哲学中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意大利南部爱利亚城邦 ,这一派别的中心思想是: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引用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8%B1%E5%88%A9%E4%BA%9A%E5%AD%A6%E6%B4%BE)
[9] 泰勒斯,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出生于爱奥尼亚的米利都城,创建了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是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也称爱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古希腊七贤之一,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有记载有名字留下来的思想家,被称为“科学和哲学之祖”。(引用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3%B0%E5%8B%92%E6%96%AF)
[10] 依照赫西俄德的《神谱》,太初是混沌,从中分出天和地,天地的儿子就是俄刻阿诺,天地的女儿是特提斯,俄刻阿诺和特提斯结合生出众神。可见,泰勒斯之前的古希腊认为海洋是万物的始祖。[2]
[11] 据说,第一个提出“虚空”概念的是赫西阿德(hesiods),他说:“在有万物之前就已存在着深邃的虚空了。”这里的意思是,事物的存在必须以虚空的存在为前提。[2]
[12]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宇宙可以用单独一个主要原理加以说明,这就是数;科学的世界和美的世界是按照数组纵就绪的。美表现于数量比例上的对称和和谐,和谐起于差异的对立,美的本质在于和谐。(引用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F%95%E8%BE%BE%E5%93%A5%E6%8B%89%E6%96%AF%E5%AD%A6%E6%B4%BE/1544113)
[13] 芝诺 (约前490-前425),英文(Zeno of Elea),出生地为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埃利亚。古希腊数学、哲学家,以芝诺悖论著称。(引用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A%9D%E8%AF%BA/85093)
[14]芝诺悖论是一系列关于运动的不可分性的哲学悖论。由于量子的发现,这些芝诺悖论已经得到完善的解决。芝诺生活在古希腊的埃利亚城邦,是埃利亚学派的著名哲学家巴门尼德(Parmenides)的学生和朋友。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较少。(引用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A%9D%E8%AF%BA/85093)
[15]德谟克利特(希腊文:Δημόκριτος, 约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出生在色雷斯海滨的阿布德拉的商业城市,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唯物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率先提出原子论(万物由原子构成))。古希腊伟大哲学家留基伯(希腊文:Λεύκιππος, 英文:Leucippus 或 Leukippos. 约公元前500 - 约公元前440年)的学生。(引用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E%B7%E8%B0%9F%E5%85%8B%E5%88%A9%E7%89%B9)
[16] 柏拉图(Plato,Πλατών, 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都有苏格拉底出场。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其中的苏格拉底形象并不完全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苏格拉底。(引用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F%8F%E6%8B%89%E5%9B%BE/85471)
[17] 柏拉图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引用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8%8C%E8%85%8A%E4%B8%89%E8%B4%A4/10841418)
[18] 《蒂迈欧篇》为柏拉图的晚期著作,是柏拉图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献。本篇对话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作为事物材料来源的载体,以及为事物提供形式结构的理型。柏拉图运用几何化的理型来解释万事万物的结构,并认为事物的内在结构是事物的本质。(引用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2%82%E8%BF%88%E6%AC%A7%E7%AF%87)
[19] 柏拉图指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引用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F%8F%E6%8B%89%E5%9B%BE/85471)
[20] 《物理学》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之一,是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自然哲学著作,其中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自然观和运动观,他的时空观也体现在此书中。
[21] 这个结论并不是正确的
[22]《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博大,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引用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E%A1%E5%AD%90/2803861#viewPageContent)
[23] 《文子》的作者文子,姓辛氏,号计然。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引用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87%E5%AD%90/29661)
[24] 中国战国时期后期墨家的著作。指今本《墨子》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 6篇﹔《墨经》亦称《墨辩》﹐主要是讨论认识论﹑逻辑和自然科学的问题。(引用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2%A8%E7%BB%8F)
[25]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引用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9%BE%E8%90%A8%E5%85%8B%C2%B7%E7%89%9B%E9%A1%BF/1119240?fromtitle=%E7%89%9B%E9%A1%BF&fromid=5463)
[26]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创作的物理学哲学著作,1687年首次出版。(引用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7%AA%E7%84%B6%E5%93%B2%E5%AD%A6%E7%9A%84%E6%95%B0%E5%AD%A6%E5%8E%9F%E7%90%86)
[27]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被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引用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8%BF%E5%B0%94%E4%BC%AF%E7%89%B9%C2%B7%E7%88%B1%E5%9B%A0%E6%96%AF%E5%9D%A6)
[28] 相对论(英语:Theory of relativity)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理论,主要由爱因斯坦创立,依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引用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B%B8%E5%AF%B9%E8%AE%BA/4875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2: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