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工作简介 ——基于范德华异质结的超微型近红外光谱仪
图2. 光谱仪应用演示。
图3. 不同技术路线实现的微型光谱仪参数对照。
2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张永哲,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年于兰州大学获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分别在韩国延世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以博士后和研究科学家(Research Scientist)身份从事研究工作,2015年1月起在北京工业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荣获北京市杰出青年基金,入选北京市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等人才项目。专注于半导体光电器件物理研究工作,研究其中的材料物理和器件物理机制,进而实现高效光电转换器件,具体包括硅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和光电探测器,迄今为止在Nature Ener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等杂志发表论文130余篇,被引用3500多次,申请专利50余项。
第一作者
邓文杰,博士,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部讲师。
第一作者
郑子龙,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副教授。
本科(2006年)、博士(201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在美国肯特州立大学(2013年)、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2014-2018年)从事博士后研究,开展光电半导体材料的理论研究。2018年回国,入选“北京工业大学高端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优秀人才项目,继续光电半导体材料的设计工作。2020年入选北京市朝阳区“凤凰计划”项目。揭示了光电半导体中“原子组成-结构形貌-器件性能”的物理联系规律,为研发新型、高效光电转换材料铺垫了重要理论基础(Nature Materials 2018,Nature Reviews Materials 2019,Nature Energy 2021)。
第一作者
李菁桢,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部助理研究员。
2020年于北京大学获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哈佛大学进行交流学习。主要从事低维高性能电子及光电器件应用基础研究。近五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主持XX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其他委办项目1项,担任《真空与低温》杂志青年编委,以及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和Journal Of Molecular Graphics & Modelling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专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Advanced Materials、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Nanoscale、Nano Research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
3 原文传递
详情请点击论文链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 20: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