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OS

博文

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候选推荐(2022-029)——基于空穴超注入的高功率优值高压氧化镓二极管

已有 1310 次阅读 2022-10-24 15:30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image.png



工作简介

         ——基于空穴超注入的高功率优值高压氧化镓二极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郝跃院士、张进成教授、周弘教授等首次发现并证实了在氧化镓异质PN结二极管中存在显著的空穴超注入效应。基于该效应,研制出一种超高压p-NiO/n-Ga2O3半导体异质结二极管,利用空穴超注入效应显著降低了低掺杂n型氧化镓材料的导通电阻,从而实现了兼具超高耐压和极低导通电阻的氧化镓功率二极管,功率优值高达13.2 GW/cm2,是截止目前氧化镓半导体器件的最高值。相关成果以《Ultra-wide bandgap semiconductor Ga2O3 power diodes》为题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image.png

图1. 超宽禁带半导体氧化镓功率二极管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氧化镓(β-Ga2O3)是超宽禁带半导体的典型代表,禁带宽度高达~4.8 eV,临界击穿场强高达~8 MV/cm,是研制高耐压、大功率和高能效电子器件的理想半导体材料之一,可使半导体功率器件同时实现高耐压、低功耗和低成本三重优势,在电能传输转换、电动汽车、高铁等领域具有重大应用前景。与当前产业界火热的第三代半导体GaNSiC相比,Ga2O3功率器件在相同耐压情况下具有更低的导通电阻,可实现更低的功耗和更高的转换效率。因此,近年来,氧化镓半导体已成为半导体国际研究热点和大国技术竞争制高点。

Ga2O3由于缺乏浅能级受主杂质并且价带较平,导致p型掺杂难和空穴迁移率低,氧化镓功率器件中载流子双极输运及其电导调制效应始终没有实现,这是制约氧化镓功率器件性能进一步提升的关键瓶颈。为此,本文构筑了一种新型p-NiO/n-Ga2O3异质型PN结二极管结构,如图2(a)。一方面,通过将PN异质结、镁注入终端、高k/低k泊松终端场板等相复合,利用高温热退火抑制非故意掺杂,使器件峰值电场强度得到极大的削弱,如图2(b),为高耐压氧化镓器件发展开拓了新技术途径,实现了8.3 kV的超高耐压,如图2(c)。另一方面,得益于低导带带阶PN异质结的设计,超宽禁带PN异质结功率二极管实现了较低的开启,正向偏置时,空穴势垒降低,p区空穴跃过PN异质结进入n区,当空穴浓度高于电子浓度后,诱导电子浓度上升,从而显著降低了器件导通电阻,如图2(d)所示,随着正向电压的增加微分电阻持续降低。这是在氧化镓器件中首次发现并证实存在显著的空穴超注入效应。研制的氧化镓功率二极管拥有超高耐压和极低电阻,功率优值P-FOM高达13.2 GW/cm2,是截止目前氧化镓半导体器件的最高值。

image.png

图2. (a) 器件三维结构示意图; (b)不通器件结构在8.3 kV耐压时仿真所得电场图; (c) 器件击穿图; (d) 器件正向导通图; (e) 超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导通电阻-耐压对比图。



作者简介


image.png

第一作者

张进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副校长。


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何梁何利基金创新奖等。长期从事宽禁带、超宽禁带半导体电子材料、射频器件、功率器件及电路研究,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做特邀报告50余次,成果10余次被国际行业杂志Semiconductor Today, Compound Semiconductor专题报道。研究成果在我国5G通信基站等重大工程中成功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和第二)和省部级科技一等奖7项。


image.png

通讯作者

周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从事新型半导体功率器件和材料、微波器件以及逻辑器件的结构、工艺与机理研究,包括宽禁带半导体GaN SBDHEMT,超宽禁带半导体Ga2O3AlN SBDsFETs等微波功率与电力电子器件,Si、InGaAs10 nm节点的NC-FinFET、GAA。在国际主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5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领域顶级期刊包括Nat. Comm.、IEEE EDL、IEEE TED、IEEE TPE、IEEE TIE、APL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以第一作者在半导体领域顶级会议包括VLSI和DRC上发表会议论文20余篇;研究成果被国际知名行业杂志Compound Semiconductor、Semiconductor Today等近10余次报道,在国际会议做特邀或口头报告15次,Google学术引用超过3000次。



image.png

通讯作者

郝跃,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基金委信息学部主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


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产品"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专家组组长、国务院第七届学科评议组(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召集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第九、第十、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奖、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等。

郝跃院士长期从事新型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微纳米半导体器件与高可靠集成电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在氮化镓∕碳化硅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功能材料和微波器件、半导体短波长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和推广、微纳米CMOS器件可靠性与失效机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成果。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5G通信、北斗导航、新型雷达等众多领域,为我国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0余项,出版《氮化物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电子器件》、《碳化硅宽带隙半导体技术》、《集成电路制造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和《微纳米CMOS器件可靠性与失效机理》、《NITRIDE WIDE BANDGAP SEMICONDUCTOR MATERIAL AND ELECTRONIC DEVICES》等多部著作,在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


原文传递


详情请点击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1664-y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06013-1360732.html

上一篇: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候选推荐(2022-028)——利用200 mm晶圆工艺平台集成制备的高性能自旋轨道矩MRAM器件
下一篇: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候选推荐(2022-030)——单片集成的硫化铅胶体量子点短波红外成像面阵
收藏 IP: 223.71.1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4: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