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OS

博文

半导体学报2022年第3期——中文导读

已有 2515 次阅读 2022-3-18 14:32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综 述  


基于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存内计算研究综述:电路,功能以及应用

近年来,硅基光电子技术由于其在高密度、高性能光电集成电路方面的巨大潜力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它与CMOS技术的兼容性更进一步使其具备成为大规模、廉价光电子集成电路平台的潜力。但对于硅材料来说,其~1.12 eV的禁带宽度使其几乎不吸收1310 nm和1550 nm通信波段的光,因而硅本身很难用于通信波段的光电探测器。光电转换是光互连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高速和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可以左右整个光互连系统的设计、性能和成本。因此,实现高性能的光电探测器是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以边缘计算和智能生活为代表的新兴智能应用出现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中。这些新兴的智能应用在处理事件时往往需要频繁访问内存。然而,冯·诺依曼体系架构是最常用的数据处理体系架构,它是通过分离内存和计算单元来实现的。大量数据在内存和计算单元之间往返,这会消耗大量能源。此外,内存带宽限制了计算吞吐量。由此产生的内存限制会增加能耗和延迟,并降低效率。这种限制在资源受限的设备中更为严重。因此,探索解决“存储墙”问题的方法非常重要。

作为一种旨在解决冯·诺依曼瓶颈的计算架构,有学者提出了内存计算(computing in-memoryCIM)技术。所谓内存计算是一种直接在内存中进行计算的新体系架构和技术。它突破了传统体系架构的局限性,优化了存储单元和逻辑单元的结构,实现了存储单元和逻辑单元的集成,避免了将数据传输到处理器寄存器进行计算再返回内存的繁琐过程,从而显著降低了芯片的延迟和能耗。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因其单元的健壮性和存取速度而成为存算中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

近日,安徽大学吴秀龙教授和蔺智挺教授课题组在基于SRAM存内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一些进展,并且将该领域研究成果做了总结与展望。他们在该工作中从电路、功能和应用三个层面系统地回顾了基于SRAM的存内计算技术的研究进展。并且还指出了目前基于SRAM存内计算面临的问题、挑战以及其应用前景。第一个层面电路主要包括两方面:1)基本存储单元,包括读写分离结构、可转置结构和紧凑耦合结构;2)外围辅助电路,包括模数转换电路(analog-to-digitalconversion, ADC)、数模转换电路(digital-to-analogconversion, DAC)、冗余参考列,数字辅助电路和模拟辅助电路(图1(a))。第二个层面所能实现的运算操作:1)纯数字存内计算,包括布尔逻辑和内容可寻址(content-addressablememory, CAM); 2)混合信号存内计算,包括乘累加(multiplication andaccumulation, MAC)、汉明距离和绝对值差和(sum of absolute differenceSAD)(图1(b))。第三个层次主要从加速卷积神经网络算法(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分类器算法、模式识别算法(k-nearest neighbork-NN)和高级加密标准算法(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AES)等应用方面进行总结与回顾(图1(c))。最后,从这三个层面讨论了基于SRAM的存内计算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基于SRAM存内计算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该技术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运算速度。这也为未来将存算技术实际商用提供了坚实基础。


image.png

1. 基于SRAM存算一体化研究总体框架:a)采用的电路;(b)运算功能;(c)应用场景。


A review on SRAM-based computing in-memory: Circuits, functions, and applications

Zhiting Lin, Zhongzhen Tong, Jin Zhang, Fangming Wang, Tian Xu, Yue Zhao, Xiulong Wu, Chunyu Peng, Wenjuan Lu, Qiang Zhao, Junning Chen

J. Semicond. 2022, 43(3): 031401

doi: 10.1088/1674-4926/43/3/031401

Full Text


研究论文


Fe3+-替代对四元钙钛矿CaCu3Ti4O12 J-E特性的热变化和直流电阻率的影响

本文利用不同温度下电流密度对电场的函数及直流电阻率的热变化函数,研究了立方相钙钛矿系列 (x = 0.0, 0.1, 0.3, 0.5 和 0.7 )的电学性质。结果表明,所有组分的CaCu3–xTi4–xFe2xO12都呈现出很强的非欧姆行为。结合结构、微观结构及正电子寿命等参数,击穿场、开关行为发生温度及电流密度最大值 (Jmax)的浓度依赖特性得到了很好的解释。在零组分CaCu3–xTi4–xFe2xO12中,电流密度最Jmax = 327 mA/cm2,是已有报道的最大值。非线性系数的数值表明这类钙钛矿陶瓷材料适合应用于低压变阻器。Arrhenius图显示材料具有典型的半导体性质。而活化能的数值表明,其导电过程是通过材料体系中与形变相关的电子完成的。

image.png

图1. 不同成分的 lnJ0与温度的关系图。


Fe3+-substitution effect on the thermal variation of JE characteristics and DC resistivity of quadruple perovskite CaCu3Ti4O12

Kunal B. Modi, Pooja Y. Raval, Dolly J. Parekh, Shrey K. Modi, Niketa P. Joshi, Akshay R. Makadiya, Nimish H. Vasoya, Utpal S. Joshi

J. Semicond. 2022, 43(3): 032001

doi: 10.1088/1674-4926/43/3/032001

Full Text


超宽带低相差CMOS数字T型衰减器

减器(及移相器)是相控阵应用的核心器件,主要完成信号的幅相控制,实现波束合成,在雷达、5G毫米波通信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传统的衰减器大都采用化合物(主要是GaAs)工艺实现,而基于硅基的幅相控制芯片是近几年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的热点,可以实现更高的集成度、更优的性能以及更低的成本。对于相控阵不断追求的目标之一是实现更高的精度,由此需要不断提高衰减器的精度以及附加相移等性能。

(本课题接受装发信息系统局型谱项目的支助,基于某些原因,不便透露相关信息,但技术内容是公开的)。本项目课题组是国内最早开展硅基幅相控制多功能芯片研究的团队之一,已实现频率覆盖X波段到Ka波段的多款芯片。衰减器是幅相控制多功能芯片的核心模块,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超宽带低相位误差CMOS数字T型衰减器,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电感相位补偿网络,该网络在典型的开关T型衰减器拓扑中引入了衰减路径;与传统的低通滤波网络或者电容补偿网络相比,用更小的面积实现了更优的相位补偿性能。

image.png

图1.  电感补偿衰减器及相位补偿性能。

本文采用的电感补偿网络实现的T型衰减器,已实际应用于工程样品中,实现了良好的附加移相性能,提高了幅相控制多功能芯片的整体性能。该思想及方法不受工艺的限制,可以拓展到SiGe及GaAs工艺中;同时其本身具有超宽带的特性,可以适用于不同频段的衰减器,应用面广且易于实现。

Ultra wideband CMOS digital T-type attenuator with low phase errors

Chao Fan, Yahua Ran, Liqun Ye

J. Semicond. 2022, 43(3): 032401

doi: 10.1088/1674-4926/43/3/032401

Full Text

基于0.18 μm低压CMOS工艺的一款垂直型霍尔磁场传感器

随着对检测三维(3D)磁场分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仅仅采用集成的水平霍尔板作为传感器件的CMOS霍尔传感器已经无法达到多种应用要求,因此需要研究检测平行于器件表面的磁场的垂直霍尔器件(VHDs),为实现二维或三维霍尔传感器提供了一个成本优化的片上系统(SoC)解决方案。然而由于受到固有的器件结构和CMOS制造工艺的限制,N阱的浅扩散层和高掺杂浓度使输入偏置电流很容易流过器件表面接触区域,导致VHDs的磁场灵敏度极低。为了缓解这种短路效应,通常采用具有特殊的低掺杂深n扩散层(NTUB)的高压(HV)CMOS技术来制造VHD。但是这将不可避免地增加额外的制造成本。此外,由于传统VHDs缺乏电气性能上的对称性,它的失调电压通常比霍尔电压大得多,使得VHDs很难检测到低磁场,因此必须采用全对称垂直霍尔器件(FSVHD)来减少器件的失调。其中,四阱三孔结构的VHD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尽管如此,其灵敏度仍然需要改进。

近日,南京邮电大学徐跃教授课题组针对以上问题深入研究了基于低压标准CMOS技术的集成VHD的磁传感器微系统,采用0.18 μm低压CMOS工艺成功研制了一款垂直霍尔磁场传感器芯片。他们在该工作中研究了FSVHD结构中N+接触孔之间距离,N+接触孔宽度等参数对灵敏度的影响,显著提高了VHDs的灵敏度。此外,还提出了一个新颖的四相开关电容(SC)电路及其相应的调制电路,有效消除了霍尔失调并线性放大霍尔信号。测试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的系统灵敏度为1.22 V/T,残余失调小于60 μT,在-200 mT至200 mT的磁场范围内,输出霍尔电压的线性度高达99.9%,可以用于低成本的全集成二维或三维磁传感器微系统,进行位移、角度、电流、转速等方面的测量。

image.png

图1. CMOS直霍尔磁场传感器结构框图。

image.png

图2. 测试的输出霍尔电压随磁场的线性变化。

An integrated front-end vertical hall magnetic sensor fabricated in 0.18 μm low-voltage CMOS technology

Zhengwu Shu, Lei Jiang, Xingxing Hu, Yue Xu

J. Semicond. 2022, 43(3): 032402

doi: 10.1088/1674-4926/43/3/032402

Full Text


5 Cu-Zn-Sn-S纳米晶的光催化析氢性能调控

氢气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在碳中和与碳达峰的大背景下,其发展较为迅速。氢气可以通过光催化水分解产生,产氢的效率与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的光电转化性能息息相关。近年来,半导体纳米材料发展迅速,典型的催化剂包括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石墨烯、氮化物等。在众多半导体催化剂中,多元铜基硫族半导体纳米由于具有以下特点受到了关注:首先铜等元素具有丰富的材料储存,并且价格低廉,毒性低;其次,具有合适的光吸收带隙和载流子迁移率;最后,通过改变反应参数可以精确控制纳米晶元素组成和内部晶体结构,调控活性位点。目前,多元铜基硫族半导体纳米晶的合成和光催化应用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实际效率与理论转换效率仍有较大差距。这主要是由于多元铜基硫族半导体纳米晶体的晶型、带隙、缺陷浓度与其合成条件密切相关,进而会影响其光催化性能。因此,通过调控化学合成参数来优化其晶体结构、吸收带隙和催化活性位点来提高其光催化性能十分必要。

多元铜基硫族半导体纳米晶是一个丰富的材料体系。二元Cu2-xVI(VI = S,Se,Te)材料是最基本的多元铜基硫族半导体纳米晶,通过引入不同元素,Cu2-xVI可以演变为具有多种晶相结构的三元,甚至四元半导体纳米晶。近日,北京交通大学唐爱伟教授课题组、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王智杰研究员课题组采用一锅法合成了四元Cu-Zn-Sn-S(CZTS)纳米晶,并通过调节铜含量、表面配体、反应温度等条件,获得了纯锌锡矿和纯六方纤锌矿CZTS纳米晶,揭示了影响晶型的关键因素,即铜含量。进一步地,论文对CZTS纳米晶的带隙、能级结构和电荷转移能力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表明,该实验中铜元素加入量为1 mmol时可以得到纯六方纤锌矿CZTS纳米晶,禁带宽度为1.74 eV。六方纤锌矿CZTS纳米晶相较于锌锡矿、表现出更高的光催化析氢活性。具体地,六方纤锌矿CZTS纳米晶在可见光范围具有较高的光吸收能力,并且电化学阻抗较小,光电流较大。在模拟太阳光的照射下,六方纤锌矿CZTS纳米晶产生的光电流为0.5 μA/cm2,是锌锡矿的2倍。在光催化析氢应用中,六方纤锌矿CZTS纳米晶的产氢速率为825.6 μmol/(g·h),是锌锡矿的1.5倍。

论文系统分析了由铜控制的CZTS晶型转变过程,探究了纯六方纤锌矿CZTS的在光催化析氢领域的应用,对促进铜基硫族半导体在氢能领域的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image.png

图1. (a) CZTS纳米晶的一锅法合成示意图。(b) 不同铜含量下获得的CZTS纳米晶的XRD;六方纤锌矿CZTS的 (c) TEM、(d) SAED、(e, f) HRTEM图像。

image.png

图2. (a 六方纤锌矿CZTS纳米晶的能级结构图;(b) 不同铜含量半导体纳米晶的光催化产氢量随时间变化图。

Tunable crystal structure of Cu–Zn–Sn–S nanocrystals for improving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enabled by copper element regulation

Zhe Yin, Min Hu, Jun Liu, Hao Fu, Zhijie Wang, Aiwei Tang

J. Semicond. 2022, 43(3): 032701

doi: 10.1088/1674-4926/43/3/032701

Full Text


T形栅极增强型AlGaN/GaN MIS-HEMT寄生电容的不稳定性机理研究

AlGaN/GaN MIS-HEMT基于超极化形成的二维电子气(2EDG),具有高速开关、低寄生和低导通电阻等优点,在射频和高速开关电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钝化介质上形成栅场板和源场板结构是提高HEMT击穿电压的常用手段,并能够有效抑制电流崩塌效应。但是,场板结构同样会增大寄生电容,增大开关损耗和开关时间。尤其是在高场下,钝化介质/(Al)GaN界面态和介质内部体缺陷对电子的trapping/de-trapping效应将会导致寄生电容的动态漂移,容易引起MIS-HEMT在开关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响应,然而该可靠性问题很少有人研究。

近期,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蒋其梦、黄森老师课题组通过高频C-V测试和电感负载开关测试,对LPCVD-SiNx介质钝化增强型AlGaN/GaN MIS-HEMT的栅极相关寄生电容开展系统性研究。在栅电容C-V特性曲线和栅漏电容C-V特性曲线上,T形栅场板引入的寄生电容部分和增强型沟道电容部分表现出不同的夹断电压。通过不同频率和初始测试电压的测试结果,验证了T型栅场板寄生电容部分的不稳定性是由LPCVD-SiNx钝化介质引入界面态和体缺陷造成的。在电感负载开关测试结果的输出电压曲线中,表现出分段的电压下降斜率,反映出相应附加的开关功耗和开关时间。

T形栅结构寄生电容的不稳定性研究为增强型AlGaN/GaN高压开关器件的结构设计和工艺加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推动后者在高速开关电路中的应用。

image.png

图1. T形栅增强型AlGaN/GaN MIS-HEMT C-V特性曲线:(a) CG-VG;(b) CDG-VGD。

image.png

图2. 电感负载开关测试结果:(a) 输入-输出电压波形;(b) DUT开启过程波形。

Instability of parasitic capacitance in T-shape-gate enhancement-mode AlGaN/GaN MIS-HEMTs

Lan Bi, Yixu Yao, Qimeng Jiang, Sen Huang, Xinhua Wang, Hao Jin, Xinyue Dai, Zhengyuan Xu, Jie Fan, Haibo Yin, Ke Wei, Xinyu Liu

J. Semicond. 2022, 43(3): 032801

doi: 10.1088/1674-4926/43/3/032801

Full Text


纯ZnO和银掺杂的ZnO纳米结构的结构、光学及抗菌性能

本工作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氧化锌(ZnO)和银(Ag)掺杂的氧化锌纳米结构。材料的结构质量以X射线衍射(XRD)为依据,确认了纯ZnO和Ag掺杂的ZnO纳米结构均为六方纤锌矿结构。XRD进一步证实了晶体取向沿c轴,(101)面方向。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揭示了合成ZnO颗粒Ag掺杂浓度为3 wt%时,从六方到针状的形状变化。ZnO纳米结构的光学带隙和晶格应变随着Ag掺杂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已经通过琼脂糖凝胶扩散测试评估了合成纳米结构对革兰氏阳性人类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对于Ag掺杂浓度为3 wt% 的ZnO纳米结构,抑制区达到了最大值22 mm,清楚地证明了其显著的抗菌活性。

image.png

图1. 水热法示意图。

Structural, optical and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pure and Ag-doped ZnO nanostructures

Sagar Vikal, Yogendra K. Gautam, Anit K. Ambedkar, Durvesh Gautam, Jyoti Singh, Dharmendra Pratap, Ashwani Kumar, Sanjay Kumar, Meenal Gupta, Beer Pal Singh

J. Semicond. 2022, 43(3): 032802

doi: 10.1088/1674-4926/43/3/032802

Full Text


高温度范围的Al0.24Ga0.76As/GaAs霍尔传感器的建模与测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霍尔效应传感器以其高性能、小体积和低成本占据了磁性传感器的大部分市场。它们的各种应用,如电子罗盘、位置检测、电流传感和非接触开关,使其成为最受欢迎的磁性设备。这是更真实的,因为硅霍尔传感器很容易集成在互补金属氧化物工艺(CMOS)晶片上,并带有读出电子元件。通常,霍尔传感器的探测范围从10 μT到20 T不等,空间分辨率小于1 μm,带宽从直流到1 MHz以上。然而,随着霍尔传感器在工业和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研究更高性能的霍尔传感器材料和制造工艺变得尤为重要。在迁移率方面,Si<GaN<GaAs<InAs<InSb。根据载流子漂移速度与电子迁移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载流子迁移率越高,霍尔器件的磁灵敏度越高。砷化铟(InAs)和锑化铟(InSb)虽然具有超高的迁移率,但它们狭窄的能隙导致了较差的温度性能,限制了它们的应用。砷化镓是一种优良的霍尔效应器件材料,因为它具有较大的迁移率和能隙。砷化镓霍尔传感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有设计方案,但由于价格昂贵,它们不像硅霍尔效应传感器那样得到了广泛应用。

砷化镓作为射频(RF)和微波组件的优秀材料,5G通信技术促进了它的发展。近日,电子科技大学樊华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基于GaAs的霍尔传感器及其恒压偏置模型。他们使用COMSOL多物理模拟工具研究了几何结构对霍尔电压的影响。研究发现,当W/h等于3时,全对称的霍尔传感器的灵敏度最佳且窄交叉的灵敏度优于完全对称的霍尔元件。当长接触端口的长度是短接触端口长度的两倍时,得到了最佳的灵敏度。同时他们使用了Silvaco TCAD模拟了十字形霍尔传感器,以研究其灵敏度和温度性能。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高度一致,通过实验获得了0.28 V/V/T的高灵敏度。在5 V偏置电压下,砷化镓霍尔传感器获得了1.38 V/T的高灵敏度。并且砷化镓霍尔传感器在-40 °C时仍得到了最大72.5 mV的霍尔电压以及0.275 V/V/T的灵敏度。

可以看出砷化镓霍尔传感器的优越性能,未来的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使用标准 CMOS 技术设计和实现带有读出电路的整个霍尔传感器系出现。

image.png

图1. (a) 砷化镓霍尔效应传感器的二维垂直剖切面。GaAs层(深绿色)是掺杂层,AlxGa1-xAs/GaAs(绿色)是沟道层;(b) 添加 5 V 电源电压时 2DEG GaAs 霍尔效应传感器的一维电子分布;(c) AlxGa1-xAs/GaAs 霍尔传感器的模拟输出电压。

image.png

图2. 结合2种外延层结构和2种物理模型,给出4种仿真结果。(a,b )变量为磁场以及物理模型;(c,d) 变量为温度以及物理模型 (T = 50 mT)。

Modelling and fabrication of wide temperature range Al0.24Ga0.76As/GaAs Hall magnetic sensors

Hua Fan, Huichao Yue, Jiangmin Mao, Ting Peng, Siming Zuo, Quanyuan Feng, Qi Wei, Hadi Heidari

J. Semicond. 2022, 43(3): 034101
doi: 10.1088/1674-4926/43/3/034101

Full Text


Al掺杂及表面处理协同提升InZnO薄膜晶体管性能

开展溶液法制备高性能氧化物薄膜晶体管(TFTs)的研究对印刷平板显示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常见的n型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之一,InZnO(IZO)具有迁移率高、易于溶液法制备的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稳定剂的缺失及对空气中水氧分子的高灵敏性导致IZO TFTs常面临着开启电压为负、稳定性较低的问题。

近日,重庆大学臧志刚教授课题组通过掺杂及表面处理的手段,获得了溶液法制备的高性能IZO TFTs。他们在该工作中采用Al作为掺杂元素,系统研究了掺杂对IZO薄膜及TFT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掺杂浓度下,薄膜内氧空位等缺陷含量显著降低,IZO:Al TFTs的开启电压被调节至0 V左右。此外,他们还研究了氧化物TFTs顶层界面条件对器件性能的重要性,采用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OTES)这一疏水自组装单层膜对器件进行封装,有效减弱空气中水氧分子的影响,大幅降低顶层界面缺陷密度,实现TFTs回滞现象的降低及开关比、长时和偏压稳定性等的提升。通过替换使用具有高电容强度的AlOx作为栅绝缘层,该组人员进一步制备了低电压工作的高性能IZO:Al TFTs,在1.5 V的工作电压下实现了>104电流开关比及4.6 cm2/(Vs)的迁移率。该工作为氧化物TFTs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促进氧化物TFTs在低成本、印刷电子领域的实际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image.png

1. (a) 未处理及(b) OTES处理的IZO:Al TFTs在不同Al掺杂浓度下的转移特性曲线;(cOTES表面疏水处理的工作原理。

image.png

图2. AlOx的(a)漏电电流密度及(b)表面形貌;AlOx/IZO:Al TFTs的(c)输出及(d)转移特性曲线。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solution-processed InZnO thin-film transistors by Al doping and surface passivation
Wensi Cai, Haiyun Li, Mengchao Li, Zhigang Zang
J. Semicond. 2022, 43(3): 034102
doi: 10.1088/1674-4926/43/3/034102

Full Text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06013-1330003.html

上一篇: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候选推荐(2022-001)——首次实现亚1纳米栅长晶体管
下一篇: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候选推荐(2022-002)——表界面单原子调控制备高品质二维半导体材料
收藏 IP: 223.71.1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5 08: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