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我很早以前就听说过我国科学家赵忠尧(Chung-Yao Chao)在正电子的发现中作出了重大贡献。B.A. Li和C.N. Yang在1989年写过一篇文章,详细追述了这一段历史(here)。今天我看了这篇文章以及赵忠尧的原始文章(两个实验结果,见here1和here2)。看完之后,我觉得和C. D. Anderson(他和赵忠尧是同学,隔壁实验室)平分Nobel Prize是合适的。
赵忠尧的实验简单来说,就是用208Th源产生的2.6MeV(eV是能量单位,一个电子在1伏特每米的电场下走1米,电场所作的功)的光子来轰击各种材料。发现重的材料(重,是指原子序数大)对光子的吸收大于当时的理论预言。这实际上是因为光子更容易在重的原子核附近产生正负电子对,反应式如下。也就是说他发现了电子对产生机制。
在进一步的实验中,他观察到了这个过程伴随着一种当时未知的反常辐射(anomalous rays),并测量到反常辐射大概是均匀分布,且波长约为22XU(XU是一个很老的长度单位,大概为10-13米,see here),换算成能量就是0.5 MeV。这就是电子的质量啊!!!所以,他其实发现了电子对湮灭机制。反应式如下。
下面是赵忠尧第二个实验文章截图,我们清楚的看到他估测了反常辐射的波长约为22XU。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16: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