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haha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zpjoe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博文

纳米粉体的团聚与分散-2

已有 4153 次阅读 2023-11-26 15:43 |个人分类:理论知识|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4. 纳米颗粒团聚分散方法

防止纳米粒子团聚的途径和方法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降低颗粒的表面能。通过表面修饰或包覆来强化纳米表面对分散介质的润湿性,改变其界面结构,提高溶剂化膜的强度和厚度,增强溶剂化排斥作用。

(2)改变双电层结构:增大纳米粒子双电层的电位绝对值,增强纳米粒子间的静电排斥作用。

(3)引入分散剂:选择能与与颗粒表面形成强键合力的分散剂,降低纳米粒子的表面能,提高空间位阻或静电排斥力。

4.1 分散剂

       分散剂的种类很多,有高分子有机物,如聚乙二醇、聚丙烯酸铵、 N,N一二甲基甲酰铵、蔗糖等,此外还有表面活性剂以及一些络合物。它们在溶液中主要通过3个作用来抑制团聚:1.是通过吸附作用来降低颗粒的表面能,从而减小界面张力;2.通过胶团体作用,在颗粒的表面形成一层液膜,以阻止颗粒的相互靠近;3.是利用空间位阻抑制颗粒的团聚。

粉体常用的分散剂:
A12O3 六偏磷酸钠、酒石酸钠、四氯化碳、油酸
SiO2 草酸钠、焦磷酸钠
TiO2 六偏磷酸钠
ZrO2如焦磷酸钠
MgC3 六偏磷酸钠
CaCO3 焦磷酸钠
BaCO3 甲基乙醇/六偏磷酸钠
金刚石 白明胶/碳酸钠
粘土 草酸钠
石墨 乙基乙醇二水一油酸钠

4.1.1 影响分散剂分撒效果的因素

分散剂用量:用量过低,粉体表面产生不同带电区域,相邻颗粒因静电引力发生吸引,导致絮凝用量过高,离子强度过高,压缩双电层,减小静电斥力;同时,还易发生桥连或絮凝,稳定性下降。分散剂种类:选择合适的分散剂种类才能达到最大的分散效果。分散温度:温度对分散工艺也有显著的影响。

4.2 表面包覆

      受粉体自身性质的影响,有些粉体对分散剂的吸附力较弱。通过在其表面沉积其他无机化合物薄层进行表面改性,以增强与分散剂的亲和力

Si3N4为例:
• 粉体表面
Si-OH基较少, 聚丙烯酸铵的吸附量较低
• 沉积一层Al(OH)3,使粉体表面被Al-(OH )2+正电位置覆盖,再与聚丙烯酸铵吸附,可极大提高粉体对分散剂的吸附量。
• 对于Si3N4粉体,包覆一层Al(OH)3,不仅可改善分散性,且Al(OH)3高温分解为Al2O3可作为无压烧结氮化硅的助烧结剂

4.3 超声波法

        超声波的传播需以介质为载体,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存在一个正负压强的交变周期, 介质在正负压强的作用下下收到挤压和拉伸。当超声波作用于水时,在负压区拉伸的距离超过水分子的临界分子距离时,水中会形成微泡,微泡长大变成空化气泡。气泡可重新溶解于介质中,也可上浮并消失,也可能脱离超声场的共振相位而溃陷。这种空化气泡在液体介质中产生、 溃陷或消失的现象,就是空化作用。 空化作用会产生局部的高温高压,并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和微射流,纳米粉体在其空化气泡的作用下,表面不断的被冲击,从而实现对纳米粉体的分散作用。

超声分散的影响因素:1:悬浮体的分散存在最适宜的超声频率,这取决于悬浮粒子的粒度。2:若长时间超声操作,会导致过热,反而会加剧团聚通常应采取间隔超声的方法。

4.4有机溶剂洗涤法

        待样品与母液分离后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多次洗涤湿粉体,然后烘干得到分散的干粉末。基本原理:有机溶剂的官能团取代胶粒表面的部分非架桥羟基,并起到一定的空间位阻作用消除部分颗粒的硬团聚;同时由于有机溶剂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也将减小脱水过程中的毛细管收缩力使凝胶颗粒之间的结合强度降低。最常见的洗涤用溶剂是无水乙醇

4.5 冷冻干燥法

         基本原理:在低温下将湿凝胶中的水冻结成冰,然后迅速抽真空降低压力,在低温低压下使冰直接升华成蒸汽,实现固液分离。冷冻干燥利用了水的特性以及表面能与温度的关系,当一定量的水冷冻成冰时,其体积膨胀变大,水在相变过程中的膨胀力使得原先相互靠近的胶粒粒子适当分开,当固态的水不经过液态直接升华变成气体时,可以避免因毛细管吸附效应所引起的粉末颗粒硬团聚。

4.6 喷雾干燥法

         基本原理:将乳浊液或者溶液利用喷雾器喷入干燥塔内进行雾化,进入塔内的雾滴与塔内热空气会合而进行干燥,雾滴中的水分受热空气的干燥作用,在塔内蒸发,从而形成干粉。其优点是迅速的将乳浊液或者溶液喷出雾化,从时间和空间上使团聚失去可能性。而且容易得到流动性较好的球状团粒,该团粒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易于成形。缺点是该方法需要大型装置,而且难以得到细微粉末

4.7 尽可能降低煅烧的温度和时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00811-1411238.html

上一篇:纳米粉体的团聚与分散-1
下一篇:均相沉淀法合成超细氧化铈粉体
收藏 IP: 112.65.1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