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是2000年,第一次走进草原,第一次进入蒙古包,第一次接触蒙古人。之后就一口气连续跑了18年,从内蒙、到新疆再到藏区,几乎跑遍了中国的几大主要草原类型和牧区。
总想着退休之后有闲暇了,要好好地写写曾经遇到的那些人和那些事,特别是那些很特别、印象深刻的。是的,很多事情都借口现在忙,要留待退休之后。但是有时、在某种时刻,比如在某个夜晚睡不着觉的时候,脑海里努力回忆关于谁谁的故事,会忽然发现细节已经如烟花般消散。于是想着何不趁现在还记得,赶紧记录下来。尤其是我们研究组年复一年的田野调查,有那么多的趣事,是在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著作里所看不到的。一直觉得这些伴随科研的琐事、趣事,也是科研的一部分,更是研究人员生命的一部分。如果不记录下来,想来终有一天会后悔吧。
回到第一次的草原调研,冲击最大的还是关于草原民族蒙古人。 记得第一次进入蒙古包,访谈对象选择的是一个非常贫困的牧户。女主人是位老太太,估计60多岁,虽然穿的蒙古袍并不整洁,但是自始至终身体端庄地坐在那里,眼睛平视,神态坦然中透着高贵,令我联想起书中所描写的过往的贵族。说起家中生计的困境时,表情也是一直淡定的,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没有想象中的哭天抢地,神情上丝毫没有印象中贫困人口通常会表现出的自卑、萎缩。以为这是一户特例,后来年年往牧区跑,发现这是这个民族普遍的、典型神态,不由得从心里感慨真不愧是一个伟大民族的后裔。
可惜当时没有留下老太太的照片。中国草原在过去的20年终发生了巨变,文中这张照片至少有两个元素,今天的草场上已经不常见了,一个是右侧的勒勒车,传统的运水工具;另一个毡房前的放牧马匹。现如今牧民放牧基本都用摩托,运水也是机动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