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作者伍赛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saite

博文

燃气轮机车与汽轮机车

已有 4000 次阅读 2019-3-30 10:26 |个人分类:科普集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燃气轮机, 汽轮机, 燃气轮机车, 汽轮机车, 铁路运输

1 燃气轮机于铁路运输领域的应用

1.1 燃气轮机车

应用于移动载具的燃气轮机可以采用两种动力形式,一种为单轴燃气轮机,另一种则为分轴燃气轮机。机车理想牵引曲线为反比例函数,即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一支。分轴式燃气轮机的动力涡轮扭矩特性与该牵引曲线较为接近,可采用机械传动。而单轴燃气轮机的扭矩特性曲线与该牵引曲线相差较大,通常可利用其转速稳定的优势,采用电传动方式驱动机车。

1.2 燃气轮机车的优势及劣势

1.2.1 燃气轮机车的优势

燃气轮机结构轻小,在尺寸相近的前提下能比内燃机输出更高的功率,因此在机车内部有限的布置空间内可以达到较高的功率,在轴重一定的前提下更容易发展成单节大功率机车。该优势是内燃机车所无法比拟的。

燃气轮机由于结构简单、运转均匀、工作连续,因此对机车车架及铁路路基的振动冲击较小。燃气轮机可以不用水,在缺水地区进行长距离高速运输具备一定的优势。相比于内燃机车整机结构更为简单,车体更为短小,总质量更轻,其维护保养成本也相对较低。

在高原地区,内燃机的功率与效率均会下降,而燃气轮机的功率会下降较少,效率反而有所提升。燃气轮机在燃用气体燃料时效果也更好,同时也可燃用品质较差的燃料油以及煤粉。

1.2.2 燃气轮机车的劣势

燃气轮机车相比于内燃机车的劣势在于,叶片对制造工艺精度要求较高,并且材质成本更高,燃油经济性更差。如在短途交路及支线运输时采用燃气轮机车,则会丧失铁路运输单位运量运输成本较低的优势。为使转速与转矩与牵引曲线匹配,需采用减速机构,燃气轮机的转速明显高于内燃机,会导致减速机构较为复杂。同时由于燃气轮机空气流量较大,燃气轮机的气动噪声整体高于内燃机,再加上机车内部空间狭小,难以进行有效的降噪措施,该问题尤为严重。

1.3 燃气轮机应用于铁路牵引动力的可行性分析

在当前的铁路运输中,电力机车为主流牵引动力,但是热力机车仍有其难以取代的优势。由于燃气轮机部分负荷功率比内燃机下降更多,因此在短距离采用燃气轮机作为牵引动力则并不合适。燃气轮机车可在全负荷工况下长期运作,利于启动及长大坡道牵引,耐久性高于内燃机车。并且在高原地区工作时,燃气轮机车的排气可用于驾驶室取暖,还可将轮对的润滑油加热,用以保持牵引力。冬季时进气滤清器容易结冰,需要采取相应加热措施。相关噪声问题需采用有效的消音措施。

2 汽轮机于铁路运输领域的应用

2.1 汽轮机车的优势及劣势

汽轮机车是以汽轮机作为牵引动力的一类热力机车。汽轮机车相比于传统的蒸汽机车,具备以下优势:①效率更高,功率更大,牵引速度更快;②汽轮机的运动机件比蒸汽机更少,因此可靠性与耐久性更高;③活塞式蒸汽机车输出的扭矩通常呈正弦变化,在启动时更容易产生车轮滑移;④活塞式蒸汽机车的侧杆和气门机构容易对轨道产生垂向作用力。

汽轮机车相比于传统的蒸汽机车,具备以下劣势:①汽轮机车通常在高速工况下才会有较高的效率,而在部分负荷下则效率较低;燃气轮机机车有类似的特点;②辅助装置较多,尺寸较大,难于布置;③涡轮机械只能朝着同一个方向旋转,如果要进行反转,需设置倒车级方可实现。

2.2 汽轮机应用于机车牵引动力的可行性分析

汽轮机作为一类外燃机,虽然功率较大,运转平稳,但是无法像蒸汽机输出反向的轴动力。同时由于汽轮机的动力输出轴位置形式以及叶轮的径向尺寸,汽轮机机组无法像蒸汽机一般布置于机车车架两侧,难以采用传统的机械传动,通常只可采用电传动。汽轮机本体尺寸庞大,辅助装置繁杂,布置于机车有一定的困难,同时消耗水较多,目前不适用于机车牵引动力。

3 结论

①目前的主流干线牵引,仍采用电力牵引。由于电气化铁路基建成本较高,高原地区作业较为困难,燃气轮机可作为高原地区的替代性牵引动力,用于目前向未来电力牵引的过渡阶段。燃气轮机由于是连续工作,适合燃用气体燃料,因此在其他盛产油气的长交路运输路段,也适于采用燃气轮机作为牵引动力。

②汽轮机由于辅助设备繁杂,难以在机车上进行布置,同时耗水较多,目前不适于在铁路牵引领域应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3151-1170471.html

上一篇:越没本事的男人脾气越大?浅议脾性好坏与个人能力的关系
下一篇:趣谈工作中的“关键岗位”一词
收藏 IP: 101.95.20.*| 热度|

0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5: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