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以小见大。一个科研人员或研究生,到底在科研素养上有多好的修养,可以从参考文献上一窥端倪。
对本专业熟悉的,应该清楚相关期刊、会议的名称,格式。比如说,期刊一般是有卷、号的。如果一篇文章在5年前发表的,那它必然不会停留在Early Access的状态。 但凡重新查阅下,就能确认其准确的卷、号及相应的页码。
而对于会议论文也是,一是应该清楚相关专业的会议名称具体是什么。比如我们人工智能领域的神经信息处理会议,有些学生可能会错写成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但实际上它是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如果这都写错了,必须会让评审贻笑大方,觉得作者不专业。二是会议论文的页码。如果引用的会议论文页码写成是从1到4页。就需要想一想,一篇会议出现在会议论文集第一页的概率能有多高。
类似地页码问题还有,比如,一篇文章只有一页的概率有多高呢?除了评论他人论文的Comments文章外,显然这种情况是极低的。即使是我们行业里论文比较短的ICASSP会议,其论文正文长度也有4页。但偏偏有作者会在参考文献中引用只有一页的论文。这说明,作者只是盲目的在收集文献,没有稍微转下脑子思考下其中的合理性。
当然,更让人无语的是,只有论文标题没有任何出版信息的引用。没有期刊或会议名,没有页码,甚至没有出版的时间点。这种情况引用,只有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作者压根就没想过要认真写这篇论文。
还有姓名的写法。有些作者会在缩写的时候,把名错写成姓。英文姓名也就罢了,比较让人无语的是中文名也写错了。那对于国人来说,应该是一下就能看出来的。毕竟Junping Z的写法,明眼人都会读着别扭,知道Junping是名不是姓。这显然是需要纠正的。当然,也并非没有例外,比如人工智能领域非常著名的李飞飞教授,她对引用自己论文的要求,就是强调要写成Fei-Fei L。原因据说是因为,她认为国内外姓李的太多,如果写成Li F-F有可能不清楚是谁,但反过来写,必然会是唯一的且印象深刻。
还有会议举办方的单位,一般其缩写是都需要大写的,比如IEEE,ACM等。但不能只首字母大写,而将其他字母小写成Ieee和Acm的形式。如果某些单词出现得比较奇怪,比如Asme,似乎非本行业熟悉的名词,也不像是一个单词,那就需要搜索下其真实含义,了解到其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 (ASME)(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的缩写后,同样,将四个字母均大写。
排版问题也是参考文献中缺乏严谨思维、完美主义的表现。比如姓名后面多余的空格。例如“Junping Zhang,”写成了”Junping Zhang , ”。比如参考文献格式的一致性,作者姓名都需要按投稿期刊或会议论文要求,统一写成要么是J Zhang,要么是Zhang J,要么是Junping Zhang的形式,但不能混用。论文标题也应该遵循要求,要么首字母全大写,要么仅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也不能混用。另外,还需要注意专有名词,首字母一定要大写,比如Gaussian, Bayesian。专用名词的问题,在Latex排版的时代,经常会出现,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作者以为在Bib上写成大写就行了。但实际上在编译的时候,会自动变成小写。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再需要大写的字母那加一个括号,如{G}aussian,编译后就保留大写了。再比如等等的写法,我想没有哪位作者喜欢自己变成等等。但作者多的时候,又不得不等等。一般的做法是写三位,再将其它作者缩写成et al.,或者中文的“等”。但千万不要只写一个作者,就把其它都列成等等了。每次看文章出现这个问题,就不禁让我想起当年热播的动画片《灌篮高手》里的一个有趣剧情。
樱木花道和水户洋平等人在篮球场被外校学生围攻时,樱木军团闪亮登场来救援。结果,对方学生将樱木花道和水户洋平介绍完,便将高宫望、大楠雄二、野间忠一郎直接称为等等,以致于这三人愤而将介绍的学生揍了一顿,并责问之“谁是等等”,然后再将自己的名字挨个介绍。
实际上,参考文献还有不少其它问题。比如直接从学术谷歌上粘贴并不正确的引用格式。比如相同的参考文献重复出现问题。比如根本没引用的论文出现在参考文献中充数的问题。比如高规格的投稿论文中出现不入流的期刊或论文论文的引用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对于早已经经历了千锤百炼的评审们来说,是会一眼就能挑出来的毛病。它会让评审往下低估作者的科研素养,进而也会或多或少影响到对论文的评分。不仅如此,某些期刊甚至已经明示,如果参考文献格式写的不规范的话,可以不进入审稿环节,而直接进行拒稿。因为参考文献都写得不认真,凭什么理由让人相信正文的内容是真实可信和认真写作的呢?
不要以为这些情况不会发生或很少发生。事实上,对于缺乏科研论文写作经验的人,对于不追求论文写作完美主义的科研人员来说,这些都是会经常出现的。
表面看上去,这似乎只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小细节,但却严重拉低了科研素养,阻碍了好的科研习惯的养成。国内学者们,尤其是研究生们,应该学会在参考文献规范上严格要求自己,形成下意识的反应。只有这样,才有助于让国内科研人员的科研素养得到整体提升。
张军平
2022年11月2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