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Hiroyuki Inuzuka博士课题组在Acta Materia Medica上发表了题为“An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COVID-19 and aging”的评论论文(DOI: 10.15212/AMM-2023-0030),总结并讨论了COVID-19与衰老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出现和传播给全球人民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份报告,截至2023年7月,全球累计病例超过7.67亿例,其中,690万确诊死亡病例,超过80%的COVID -19相关死亡发生在年龄≥60岁的人群中。因此,探究COVID-19与衰老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抗衰老相关研究将为减轻COVID -19感染后严重程度和预防相关并发症提供重要依据。
衰老是一种自然的生物过程,其特征是身体功能的逐渐退化,包括免疫反应受损、疾病和损伤并发症增加以及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个体的衰老因素也被认为是引发新冠重症甚至导致死亡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在这篇论文中,作者首先总结了COVID-19与衰老之间的内在联系:(1)COVID-19更容易影响老年人,引发更严重的症状,加速衰老,并破坏内部衰老时钟(图1a,b);(2)通过细胞衰老、慢性炎症和基因组不稳定(图1c)增加感染易感性;(3)与年龄相关的组织生理变化,如肺活量减少、呼吸能力下降、清除体内粘液的能力减弱,使老年人更容易受到呼吸道感染。因此,作者在文中呼吁有必要在考虑个人情况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并采取措施为老年人提供适当的照顾。
图1. COVID-19与衰老的相互作用
接着,作者对病毒感染加速细胞衰老机制进行了总结(图2):(1)SARS-CoV-2感染引起病毒复制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活性氧产生升高,进而激活下游NF-κB信号通路;(2)SARS-CoV-2感染刺激病毒RNA途径,导致cGAS/STING/IRF3信号轴激活,从而激活先天免疫途径;(3)感染引起的NF-κB和IRF3转录因子激活诱导下游靶基因表达,加剧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SASP)产生,而老年人群机体中存在更高比例的衰老细胞,病毒诱发的SASP对老年人群影响更为剧烈,促进了“细胞因子风暴”、内皮炎症、巨噬细胞异常活化和肺血栓形成。因此,病毒诱导的衰老细胞积累损害了组织修复和再生能力,导致组织损伤的积累和衰老过程的加速。
图2. SARS-CoV-2诱导细胞衰老的信号通路。
临床前和早期临床研究表明,靶向清除衰老细胞可以为减轻COVID-19患者的临床恶化、提高SARS-CoV-2或其他病原体感染后的恢复能力提供一个新的治疗契机。进一步,作者总结了近年来调控衰老细胞,缓解COVID-19感染后严重程度和预防covid -19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1)选择性靶向衰老细胞的抗衰老试剂可有效消除SARS-CoV-2诱导的衰老细胞,缓解COVID-19患者的症状;(2)抗衰老药,例如白藜芦醇,通过多种作用显示出潜在的抗SARS-CoV-2功效,包括抑制NF-κB信号,增强细胞抗氧化活性,阻断SARS-CoV-2刺突蛋白与ACE2受体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表明抗衰老药可显著降低老年小鼠冠状病毒介导的死亡率;
同时,作者也指出,由于COVID-19的独特特点和快速传播,公共生活空间、密切互动和共享用餐区促进了病毒的传播,并增加了老年人对严重疾病的脆弱性。因此,作者建议:(1)需要采取其他措施保护老年人免受严重疾病之害,包括适当的政策、对感染做法的持续监测、充足的资源、密切的精神和情感健康关注以及优先获得疫苗接种;(2)由政府和社区组织提供的有关大流行的准确、及时、适龄和可理解的信息,对于老年人做出知情决定并在未来的大流行中更好地提供预防和治疗选择至关重要。
COVID-19大流行是一个全球性的高影响公共卫生问题,其对健康影响可能持续多年。虽然这次大流行疫情已基本结束,但COVID-19已在全球造成数百万人死亡,并扰乱了常规医疗服务。老年人,特别是那些患有与年龄有关的慢性和一般健康问题的人,主要由于免疫系统减弱而面临更大的风险性。因此,作者指出,虽然老年人在未来的大流行病中感染疾病的风险更高,但个人和医院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这次大流行病中获得的宝贵知识为基础,减轻病毒的传播,减少严重疾病。同时,更深入地了解衰老的分子机制和开发能够有效延缓甚至逆转衰老过程的药物,也可能有助于预防未来的流行病及其对老年人的影响。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pen.com/hosted-document?doi=10.15212/AMM-2023-003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9: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