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37年,莫尔斯(Morse)发明了莫尔斯电码和有线电报。1896年,意大利人伽利尔摩·马可尼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无线电通信,通信距离为30米。1973年,手机被发明。从1G到今天的5G,只用了不到50年。
随着人类交流的更加频繁,通信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发挥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关于通信技术的研究也日益丰富起来,得到工程技术领域研究科研者的青睐。今天就和通信技术方向研究的科研小伙伴们一起了解一本涵盖本领域的优秀期刊--IET Communications。
IET Communications(E-ISSN: 1751-8636)是由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于2007年创办的半月刊,现在属于Wiley出版管理。期刊主编为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Liuqing Yang教授。
官方网站:
https://ietresearch.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7518636
JCR 3区
中科院4区
根据2021年12月刚出炉的中科院分区显示,IET Communications位于工程技术大类4区,工程:电子与电气小类4区。非Top期刊,非综述期刊。
发文类型
IET Communications刊发的论文类型有Article(研究文章)、Review(综述文章),还有少量的Case Report(案例报告)、Editorial(社论)和Letter(快讯)。
收录情况
IET Communications已被SCIE、EI Compendex、IET Inspec、DOAJ、Scopus等数据库收录。
Liuqing Yang
IEEE Fellow
明尼苏达大学
Liuqing Yang是明尼苏达大学的电气和计算机工程系的教授,IEEE Fellow,IET Communications主编。她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无线通信和网络的理论和应用,通信、传感和信息处理的协同。她已经就这些主题发表了290多篇技术论文、三本专著和三本专著的章节。她获得了各种奖项,包括IEEE GLOBECOM’14、ICC’16和GLOBECOM’18的最佳论文奖。
3
收稿范围
IET Communications涵盖基础和通用研究,旨在更好地理解通信技术,利用各种有线或无线介质利用信号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编辑对报告噪音、干扰、定时和误差等主要问题的新颖解决方案的研究论文特别感兴趣,以减少系统缺陷,如浪费频谱、能量和带宽等稀缺资源。
收录的内容涵盖但不仅限于以下:
编码和通信理论
调制和信号设计
有线、无线和光学通信
通讯系统
我们通过Web of Science对IET Communications的刊文量(只记录文章和综述)进行统计,2017(351),2018(328),2019(427),2020(507),2021(218)。2021年,IET Communications转为开放获取期刊,刊文量有所下降,但仍保持了不低的刊文量。
我们通过Web of Science对在IET Communications发文作者所在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统计,过去三年,国人学者的科研论文收录量位列第一,共571篇,可见本刊对国人学者还是十分友好的。
对在IET Communications上发文的科研机构进行统计,前十位中中国作者的机构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学技术大学。
我们通过查询Web of Science,IET Communications近5年影响因子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趋势,2020年最新影响因子为1.542。
我们通过Web of Science对从IET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发表文章的被其他期刊引用情况来看,其中以2+分期刊居多数,IET Communications认可度还是得到一定肯定的。这对本领域有需要发文小伙伴来说,本刊是十分值得被关注。
根据2021年数据,IET Communications的稿件接受率约为47.5%。
我们以三篇以发表的文章为例,来感受一下IET Communications的审稿速度,整体来看文章从收到稿件到接收约为4个月。
总体的来看,IET Communications作为一本通信技术方向的优秀期刊,接收速度也是可以让广大投稿者满意的。
IET Communications是金色开放获取期刊,文章出版费(APC)为22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900元。
总的来说,IET Communications作为一本专注于通信技术方向的优秀期刊,在该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该刊多年来影响因子保持稳定的趋势,有华人主编掌舵,很值得本领域研究的小伙伴们投稿!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9: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