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土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hliu 理论物理博士,湖南大学教授。

博文

赵凯华先生令我印象深刻的两段话 精选

已有 18459 次阅读 2010-8-25 14:16 |个人分类:拾穗记|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学, 物理, 北京大学, 赵凯华

在内地各单位的人事制度中,院士可以永不退休。不过在个别中国高校,还是法外立规设有一些特殊人才的退休政策,例如在南开大学画家范曾就是极少数可以不退休的教师之一。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也有这样一位教授,他不是院士,却也可以永不退休,他就是赵凯华先生。多年前,我和一位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工作的美女闲聊,她自报家门是先生的门生,才知道先生一直坚持等离子体方面的科研工作。不过,我相信赵先生的地位主要是由于他在物理教学方面的贡献。教育部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联合起来,独一无二设立了一个《物理教学杰出成就奖》,于2008年颁奖给了先生。在中国物理教学界,近期有没有来者值得两个半民间组织联合起来专门表示对他的敬仰,是一个疑问。

 

————————

博客文章,不可能中规中矩。夫子文章放在博客里,可能就是点击率毒药。我写博客文章时,思维特别活跃,万语千言涌向指头,能说一点无?

 

插播一

我个人认为本科生可以从事高水平的实验研究,同时认为本科生不合适从事非常前沿的纯粹数学和理论物理课题的研究。

上半部分观点的一个例证。我关心美国Bucknell University物理系,主要原因在于这所大学在美国的大学排名在30名左右,湖南大学在国内大学中也在30-40位之间。我看了这所大学物理系的,全部都是本科生发表论文的记录。辉煌的记录,简直可以使国内很多教授博导失色。不过论文都是实验或者观测为主的文章。

观点下半部分观点的证据。叫一位优秀的本科生拿篇T. Tao的文章读读。读了半年或者一年就能写出一篇有点新意的学士论文,根本就不是人,而是神!一位师兄告诉我一个故事,有点夸张。说是有一次,E. Witten写了一篇超弦的(超炫?)文章,国内专门开了几次研讨会仍不知所云,两年后才有一位研究员彻底弄明白。这位研究人员还被邀请到境外报告多次。当年Onsager完成了二维Ising模型的严格解,国际物理学界研读了大半年,首先彻底弄懂的是杨振宁。这件事,杨先生津津乐道到如今。你能指望一位本科生能立即理解T. TaoE. WittenOnsager?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1900年前后一位19岁的匈牙利少年Fejér发明的Fejér平均,一举解决了当时困扰了数学界20年的Fourier级数收敛性问题。我也有一篇别帚自珍的文章,就是和一位本科生合作完成的,谈不上前沿,确是包含了nice的结果,赢得了欧洲竞争对手的好评。

————————

 

2010522,由北京大学、中国物理学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了“物理教育研讨会暨赵凯华先生八十寿辰庆祝会”。我是少数受邀请的京外代表之一。那几个月,由于颈椎问题导致大脑供血不足,我常常处于眩晕之中。眩晕症患者特别怕旅行。在会场上,由于被点名发言,我几乎晕倒。不过赵先生的答谢发言中有一段话,足令我在眩晕中清醒过来。他说,在改革开放后,有机会和国际物理学界交流,发现了物理教学研究中有很多新的进展,后来都反映了到了他的五卷本《新概念物理教程》中。可以说,这里面的一些好东西,都是向别人学来的。你如何认定一样东西好? 没有共鸣是不行的! 而要和一个好东西发生共鸣,没有道行也是不行的! 没有道行,杨振宁能在上班的汽车上突然领悟到Onsager推导的妙处?

先生在其它场合也说过类似的话。2005520-22日在重庆《全国大学物理学术报告会暨<大学物理>第七届编委扩大会议》上,先生有大会发言。他谈到,当年他编写《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卷,写完广义相对论这部分的初稿,然后和有关专家讨论,被有关专家评价为有基本错误。他认真听取后反复修改,最后才形成教材中的有关内容。

在湖南大学,曾经用过《力学》《热学》和《电磁学》这三卷作为教材。(现在教学改革,湖南大学应用物理系的普通物理课程和工科大学物理全同安排。)《新概念物理教程》作为教材是否合适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不过,这些教材的水平如何? 借我校热物理课程教学研究有五十余年的沈抗存教授的话说,对很多他自己认为有疑问的热物理教学方面的处理,如果去读《新概念物理教程》中的《热学》卷,发现先生几乎都深入思考过。这太难了! 一部教材,问题千奇百怪,谁能做到对几乎每个问题都深入思考过? 因此,认为《新概念物理教程》五卷代表了内地物理学教学研究的水平,大概不会有异议。

   

人非圣贤,有点不足之处本不稀奇。不过在中华文化里,个人对自己的不足,有个专用词叫藏拙。在西方文化中,似乎不一样。爱因斯坦评价一个人说:他还没有伟大到如此谦虚。也就是,西方大人物大都谦虚(试想卢梭的名著《忏悔录》)。当今是个“伟人”层出的时代,想让平常人记住他们的些许伟业还真不容易。那么,为什么赵先生的这两段话能教我难忘? 似乎还要回到中华文化来才能确切表达:是他高尚的德行。   

 

————————

插播二:拙著《热物理教与学随笔集(刘全慧,沈抗存,科学出版社,2010,即出)

前言

 

物理是物理观点、思考和判断的唯一参考系。教学参考书反映的是作者的物理修养,讲台上见证的主要是讲授者的物理功底。对著作者和讲授者而言,获得物理道行的必由之路是研究。只有参与了相关学科的研究,才能深刻理解每个物理概念及其生命力;才能在书本和真实之间自由穿越;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另开生面,把物理学知识教活、教深、教实。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初步的独立思考、自我解惑、触类旁通直至创造的本领。在物理教学的各环节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物理教学的灵魂。

沈抗存在学生时代就参与了熊吟涛先生主持下的武汉大学《热力学》教材的编写。1958年毕业到湖南大学任教,在葛旭初教授的指导和影响下对教学疑难问题研究产生了兴趣。长期讲授《热学》、《热力学》、《统计物理》和《量子统计》,也讲授过许多其它课程。在从事教学的同时,不仅通过各种途径和同仁共同探讨,还利用各种机会向专家们求教。例如当面请教过严济慈先生(物质结构)周培源先生(湍流)和黄祖洽先生(HeII的传热机制);就辐射场的能量公式书面请教过王竹溪先生(参见本书附录A-1和《关于辐射场能量公式推导的一个讨论》一文)等。还就《热力学·统计物理》一书中的几个问题向编著者汪志诚教授提供了若干书面意见。多次组织和参与了校内外有关研讨会和课题的研究,两次获得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刘全慧从1990年进入湖南大学起,就和沈抗存在一个教研室工作。二十年来朝夕相处、所谈不出物理。1999年起,刘全慧接替沈抗存在湖南大学讲授热物理方面的课程,两人就热物理中的问题进行了密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沈抗存很多难得的教学成果和经验得以传承。

我们思考过热物理学中的几乎每个核心问题;玩味过传统教科书中几乎每个基本概念、表述和结论;特别关注来自课堂又能回到课堂的问题;当然也一直跟踪国内外同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近30余年来,我们在《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cs》、《Physics Letters A》、《大学物理》和《物理与工程》等刊物上发表过60余篇热物理方面的教学研究论文。这些论文中涉及的很多问题,优秀本科生都可以觉察、深究甚至解决;事实上有些论文就是学生参与完成的。我们的教学实践证明,开展教学疑难问题研究,对充实教学内容、澄清模糊认识、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效果。

回味我们两人共半世纪余的教学过程和经验,觉得在热物理教与学方面的思考略成一统,一些思路和结果或可提供学生、教师和其它同好者参考,于是著成此书。敬慎所未学,悚惧所未思。作者见识有限,自知取名《热物理教与学随笔集》也难掩谬误漏略。恳请读者同仁批评指正。

 

刘全慧、沈抗存谨识

2010年于湖南大学

————————

那么,为什么一个平常人能被一个高尚的德行吸引? 不能说不能说,一说就有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77-356170.html

上一篇:吴有训-王竹溪气体平衡问题
下一篇:每位教授都代表了一个本科专业
收藏 IP: .*| 热度|

35 马飞 李宇斌 姜校林 赵国求 刘俊明 武夷山 马红孺 鲍得海 司黎明 朱林 孙学军 王春艳 杨远帆 曹聪 杨秀海 陈方培 侯吉旋 丁甜 刘颖彪 吕喆 金小伟 吕乃基 蔣勁松 陈湘明 马光文 鲍海飞 李泳 饶海 王季陶 李毅伟 郑永军 孔玲 quark100 AprilSky dulizhi95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