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新年寄语

已有 2957 次阅读 2013-1-24 10:48 |个人分类:栏目:本刊专稿|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期刊, 编辑部, 影响力, 号航母

      岁月如歌,祥龙乘云摆尾踏歌辞旧渐行渐远;华光似梦,金蛇披霞探首携梦迎新若隐若现。2013年肇始,本刊编辑部为广大读者奉上新年寄语。
      我们需要属于中国的科技期刊“航母”。我们已经有近5000种科技期刊,这个数量仅次于美国。但以质量评判,这些期刊的影响力不仅难及欧美等国,也与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及国际地位不相适应。优秀论文冷落中国科技期刊流向别处、国内期刊低水平论文长期充斥版面并且发展乏力,成为这些年来中国科技界的扼腕之叹。中国科技期刊怎么活?期刊界在问,科技界在问。然而问这个问题给人的振奋并不多。许多期刊其实为此做了许多努力,一个一个的期刊都不知不觉地在“活命哲学”的“坑”里折腾。期刊跳出这个“坑”,要的是举国战略。当我们以“神九”、“蛟龙”号、“神威蓝光”、“辽宁”号航母等成果在全球科技版图上迅速崛起时,同样需要办出如英国Nature、美国Science这样享誉世界的科技名刊。我们关于期刊“航母”的情结,就像2012年的“辽宁”号。本刊从2010年第1期起,就在版权页打出了这个旗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力打造《科技导报》,使之成为中国的Science和Nature,并与全国科技界一起使中国从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这当然包括了从“科技期刊大国”走向“科技期刊强国”。本刊把发展目标写出来,期待科技界的支持。我们感谢一年来科技界、中国科协、地方科协及全国学会对本刊的鼎力支持。与此同时,我们不会忘记,美国麦克米兰公司(这个公司办了《自然》杂志)前总裁Christopher所说:“中国的科技期刊要达到《自然》的水平,大概50年内看不到吧。”本刊2010年第10期在扉页用大广告形式刊登了这句话。不管把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嘲讽为“龟兔赛跑”中的乌龟速度你有多么气愤,这恰恰是中国期刊界、科技界真正需要问的问题:“我们用多少年来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会有航母“辽宁”号的速度吗?
      把新年当作崭新的开始。尽管在元旦期间,电视新闻记者采访人们对新年的感想是常规的也是合乎期待的事,在进入2013年的时候,还是让我们来问一个比较实际的问题:怎样才能把新年当作崭新的开始?本刊编辑部试着给出下面几条建议。
      ——许个新年愿望。你是年轻的博士,刚刚成为科研人员,不错,你会想到“买房”、“买车”这样的愿望,但实事求是地说,它能实现的概率不大,除非你碰上了“贵人”相助。不过假如真能实现这个目标,你是幸福的。试着考虑一下更偏向于“成为一名一流学者”的决心,比如搞个打破课题“瓶颈”的科研。对于博士生,一年级的愿导师布置一个好课题,二年级的愿实验和研究有成果,快毕业的愿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毕业。这些都合情合理。当然盼望不是等待,你要把这些事一件一件做完。
      ——与书籍交个友。不是说你身边没有书籍,而是说你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读这些书的含义——这些书是专家(不但有作者,还有审稿、编辑、书评者等)经年累月劳动以后的结晶,好比是蜜蜂的劳动,“你”不是工蜂面对花蕾采蜜,“你”面对的是工蜂已经酿出的蜜,再酿结晶。你阅读人们多重复杂脑力劳动以后的成果,多数时候你处在“成果链”的历史顶点。你的劳动不仅仅是“用水酿酒”,而是“用陈酒酿酒”!脑力劳动不是“一时冲动”的代名词,是积累的中间车间。假如你想到自己写书有多么折腾,你就明白阅读专家们的书籍有多么合适和幸福,特别是大师们的书。
      ——扩大辅助思考的手段。作为科研人员,增加思考科学的时间是重要的。你一定有体会,很多东西好像是从聊天中来,无论是与导师、教研室老师,还是同学之间。但你不可能像周末“泡”茶馆那样投入聊天,你需要有一些手段和工具。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的知识,可以大大打开你智慧的潜能。虽然看不到有多少年轻科研人员用科研工具书,但在年长学者那里,工具书往往让人同时看到了一流学者的聪明才智和严谨科学作风。你也许不必等到年长了再买工具书,需要时就买。
      ——冲破孤独走向合作。21世纪的全球科技有一个显著特点:日新月异。这个特点让这个世界、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人们越来越依赖科技,这就难免带来可称为“科技孤独”的情况:人们依赖科技而不是彼此,从通信,到见面。科研工作无论规模多么宏大,最后都必须经由个体的大脑思考(辅以仪器设备和计算机)得以完成,独自工作是日常形态,学术论文创作过程也是无法与世人分享。这种情况因为“科技孤独”的催化而加剧了。过去中国人讲究的人情世故,今天很多都被从简从略了,惟独自我被越放越大,面对硕大无比的自我,难免有深深的孤独感。社会责任在此时容易被丢失,难免有个别人会嚷嚷要“逃避科研”。学会感恩是冲破孤独的合适做法,它会带给你健康和幸福。科研人员在这方面还有一个别人没有的好处是,今天许多科研要求合作才能完成,合作、协作是21世纪科研发展的主流方向。走向合作是针对孤独的极好疗法。孤独症不是因为被身边人冷落,而是一种病。同样,抑郁症也不仅仅是心情不好那么简单。值得指出的是,为追求科学的真理而进行孤独的努力仍是值得的,面对真理和真相,再长的寂寞都会获得补偿。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新的一年,我们期待中国科技期刊的“航母”早日建成,期待中国的Science和Nature如歼15早日从中国科技期刊的“航母”上起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6909-656039.html

上一篇:我国碳强度目标地方分解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下一篇:《科技导报》招聘论文编辑
收藏 IP: 210.14.12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