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没有边角余料的科学

已有 2885 次阅读 2012-5-10 11:12 |个人分类:栏目:书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技, 科学技术, 双刃剑, 现代人, 健康状况

文/王大鹏
      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地提高了人类福祉,让现代人能够充分地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人类的生活水平、生存环境和健康状况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让面临诸多选择的人类无所适从,进退维谷,让人类也有可能会遭受科技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科学要以事实为依据,科学不是崇拜的对象,更不能神化和信仰科学,一旦科学被神化成为一种信仰,那科学也就失去了中立性。以往人们更多地关注于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尤其是积极的变化,而对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消极影响,却鲜有人坐下来静静地思索并付诸文字,让更多的人在享受科技发展成果的同时,也体味它给我们带来的挑战。而《科学的边角余料》就是这样一本发人深思的文集。
      把该书看作是一本科普著作显然有失偏颇。因为作者的这本著作在对我们进行科普的同时,更提供了独特的哲学视角,让我们沉浸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探寻中。作为一项社会活动,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发展必然产生影响,而同时社会也对科学技术具有反作用力,科学、技术、社会以及其他社会变量应该是自洽的,而且应该均衡与和谐发展。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就要同时关注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也要保持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书由5个部分组成,分别为特别篇、生、老、病、死,共48篇短文。科普创作是一个体力活也是脑力活,因而它需要把晦涩难懂的知识和术语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因而该书每篇文章都倾注着作者的心血与精力。书中有丰富详实案例,也有通俗易懂的解说。正如该书指出的:“科学世界常常被人误解,以为埋头苦干才是全部,其实思考的方向更为重要。”我们过多地关注于科学世界发展的效果而忽视了公众如何看待这种发展以及如何适应,有时候我们不妨停下来等一等广大公众,让他们知所以然,更知其所以然。科学是一场盛宴,而自由地享受这场盛宴才是最重要的,这其中就需要有阿溟这样独立的思考者,也需要我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态度,而并不是全然接受。
      如果读完一本书能让人不仅有所收获,更让人有所思,那它一定是值得认真地再读几遍的。在《科学的边角余料》一书中,作者并不仅仅止步于把基本的科学事实告知广大公众,它还凝结了作者本人富有哲理性的思考,正如该书自序所言:“……通过这样一本探讨科学与世界、科学与人类、科学与人文世界的换位思考的书,来提醒人们科学出发时的原点,提醒人们不要违背了科学精神。”
      文艺复兴把科学从宗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但科学给人的感觉往往是“骄傲姿态”,是难以接近的。不过,本书中的科学话题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人一点也不觉得科学高不可攀。甚至,有时候作者也没有对于某个话题给出自己的答案,只是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各位读者,让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地“恶狠狠地批驳你也会思考个不停”。“……我们不断地进化而促使了文明不断完善,还是文明的累积推动我们进化的脚步朝着一个稳定的方向前进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说到的边角余料往往都是“下脚料”,而用下脚料生产的产品必然不会是质量很高产品的,但该书作者却把这些普通人看不上眼的边角余料变成了猛料,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其形成的成果水平并不低于“主料”。“人类已经习惯了重视‘生活’,忽视‘生存’。”科学到底是什么?科学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当我们早就将科学当做人类解释世界、解释自身最终极的手段的时候,有谁反思过这个问题么?因而,作者的目标就是不仅让我们懂得生活,更应该去思考生存。
      在这里,科学不再是神圣且高不可攀的复杂机制,它成了可以解剖的麻雀,作者看到了与众不同的一面。在作者的眼里,科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成分,而缺乏这种成分,可能会导致人类本身以及人类生存的整个环境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我们在适应科学发展并且享受科学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还应该驻足思索科学与社会二者是如何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科学不再是枯燥的教条,也不再是独树一帜的知识体系,它和社会、经济、文化、伦理等水乳交融,并驾齐驱。
      针对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开展科普活动和创作一直是效果最突出、最显著的,而能在社会热点和焦点事件触发的瞬间把个人所思所感付诸浅显易懂的文字,使得个人的感悟能够引起广大公众的共鸣,并引发更多人的哲理性思索,形成个体的意见和看法实属不易。书中“被辐射的生命”、“转基因是个什么‘手艺’”等文章都是对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的呼应,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生活中存在的各种辐射。可以说,作者并不是仅仅就热点和焦点问题来谈热点和焦点问题,它把这些问题扩散到更宽广的领域和范围,让我们管中窥豹,以小见大,从而从宏观上有了更多的哲理性认识。
      小时候我们就知道要学科学,用科学,“从小爱科学,长大当栋梁”。但是,科学要怎么用呢?我想,不仅仅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利用科学发展带来的成果,同时还要对科学进行反思和探索。西方有谚语:“越是无知,越不想学习。”但在如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学习哪些科学?又如何甄别确实我们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呢?作者在本书中不仅让我们知道了科学,更引发我们去反思科学,从社会层面,从哲学层面,从伦理层面,甚至从与我们生命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角度。
      “手机变成看的,书变成收藏的。”我们要养成看书和收藏图书的好习惯。什么书该看、该收藏则需要我们自己的辨别能力。而《科学的边角余料》不仅值得一看,更值得珍藏。闲暇时翻上几页,也会引发我们不断地思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6909-569232.html

上一篇:工程哲学指导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下一篇:组学的未来
收藏 IP: 210.14.12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