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三体》的出现,中国科幻一下子热了起来。《三体》的成就和优秀不可否认,但是即使是这样的所谓硬科幻、名家作品,其中依然存在着诸多“不太科学”的成分,就不要提那些一般的科幻作品了。
如今科幻写作,主要由民间组织和个人发起,然而科学发展到现在这个高度成熟、高度专业化的阶段,圈外人对科学的理解早已过时。所以科幻作品中总是出现对于科学和科学家的“畸形”描写。如果科学圈子里的人不出来发声,恐怕总是要被外界误会的,而且也不免让科学蒙羞。天文学作为和公众联系最紧密、公众最关注的科学分支,其科学普及任务尤其任重道远。本文建议一种科学普及的模式:科学、科普和科幻三位一体的科普方式。
应用这一模式成功的典范应该首推李淼先生的《三体中的物理学》。《三体》出版引起持续的科幻热后,李淼借机科普,写了《三体中的物理学》。这是一次不错的把科幻、科学和科普统一起来的尝试,一次很响亮的科学界发声。科学家只在科学界的小圈子里活动而不和普通民众交流,已经造成了科学家和民众之间的互不了解。这种科学与科普和科幻的联合将是一种不错地由更加理智的科学家一方首先打破科学家和民众之见的隔阂的方式。
为什么科普、科幻和科学可以联系在一起,因为三者内在是相通的。科幻不同于科普和科学之处在于它的大胆和前瞻性,它敢于合理地对于未来做出设想;它同时也是属于科学的,因为科幻中的东西不能违背当前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推论。科学只是着眼于当前的研究,科普则着眼于过去已经获得的知识。这样科幻、科学和科普对应着未来、现在和过去,三者一脉相承、缺一不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科幻小说一时兴盛,写科幻的大多是职业的科学家,科幻的内容大概就是科学家基于科学现实对未来的大胆想象吧。如今一提到科幻就有伪科学的味道,实在是让人感到失望和惋惜。
很多大学和研究单位已经有科普部在做相应的科普工作了,将科幻纳入科普中将大大提高科学的吸引力,就像李淼的《三体中的物理学》。因为通俗作品往往会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影响。一部《三国演义》使诸葛亮深入人心,谁还记得《三国志》里的描写;而《西游记》使“佛教的法术高于道教”的观念在中国青少年中落地生根,这样不知是否已经产生了错误的引导。总之,一部好的通俗作品往往能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伪科学的元素则会遗毒很深。
如果科学界不发出真正的科学声音,任由圈外随意臆想,就有可能发生很多“真假美猴王”的事情,这将在社会上产生极其不好的影响。“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更何况是“砸招牌”了。所以我强烈建议科学界应抢占科幻这块阵地,使科学和科幻、科普连成一片,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景象。科学院和大学中的有识之士应抓住这个机会成为中国第一个“官方科幻平台”,推广“科学、科普和科幻三位一体”的科学普及理念。“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科学界不应该蜗居于自己的“世外桃源”,而不顾外面民众对科学的认识。只有科学变得流行起来,深入人心,“科学梦”才有可能实现,中国的科技才有可能再次腾飞引领世界的发展...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