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国看病的经历和程序因医疗系统的复杂性和个人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医生或医疗机构
家庭医生(Primary Care Physician, PCP):大多数人在选择专科医生前都会先去看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可以提供初步诊断和治疗,并在需要时推荐专科医生。我的家庭医生是我到美国后单位买了保险,然后通过保险公司的网页找到后预约的,属于in-network医生,保险覆盖面最好,如果不是保险公司推荐的(out-of-network),有些项目就不会覆盖或覆盖部分就少。我的家庭医生选择的是内科,感冒咳嗽腰酸背疼年度检查都是看家庭医生。
专科医生(Specialist):如果需要特定领域的医疗服务(如心脏病学、皮肤病学等),家庭医生会推荐你去看专科医生。我有段时间有皮肤瘙痒头皮屑多,家庭医生会给我推荐皮肤科医生,现在年龄大了,还有给我推荐泌尿科医生等。最好是in-network的专家。
2. 预约(Appointment)
电话预约:大多数情况下,你需要通过电话与医生办公室联系,预约时间。一般电话打过去,报姓名,生日,然后预约,说明预约理由,比如头疼,或者医生推荐的检查等比如CT。
在线预约:许多医疗机构提供在线预约服务,可以通过网站或手机应用程序进行。很多医疗机构提供手机app,可以在线预约,在线check-in,在线支付。
3. 就诊前准备
保险信息:确保携带你的健康保险卡。如果你没有保险,准备好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等)。首次预约后可以在app上上传保险卡。
医疗记录:携带之前的医疗记录、药物清单以及任何相关的检测结果或报告。如果看专科医生,可以填一张同意披露信息的表,专科医生就可以从家庭医生那里得到你过往的医疗记录,反之亦然。专科医生的诊断记录可以和家庭医生共享。家庭医生是最主要的医生,英文叫Primary Care Physician。
4. 到达诊所或医院
登记(Check-in):到达后,需要在前台登记,提供个人信息和保险卡。一般就是报名字和生日,前台往往还会问你最近十天内有没有感冒和感染新冠,或去危险的国家和地方旅行过。
填写表格:可能需要填写一些健康问卷或同意书。不是每次都有,第一次需要填写一些表格,比如你搬家了换工作了到了一个新的城市,同意家庭医生获取你前一个家庭医生的诊断记录等。
5. 看诊(Consultation)
初步检查:护士通常会先进行初步检查,如测量体温、血压、体重等。在候诊区等候护士叫名字,然后跟了护士进入门诊区域,为了隐私起见,每个病人都是一个单独的房间看诊,不会和其他病人共享看诊房间,护士做最初的检查,然后等待医生过来门诊。
医生问诊: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症状,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有时候医生会带一个护士帮助做记录。医生和病人是医疗提供者(Provider)和客户(client)的关系,所以医生很可爱客气,有时候会聊聊你的工作和日常。医生一般很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并问问题加以澄清和解释。
诊断和建议:医生根据检查结果提供诊断和治疗建议,可能包括药物、生活方式改变、进一步的测试或专科医生的推荐。医生会直接给病人指定的药房或就近的化验室开电子药方和处方,医院诊所不提供药物,除了紧急需要服用的抗生素麻醉等。所以医疗和药物之间勾连不大,也避免了医生给病人乱开药的现象。
医疗记录:所有记录包括诊断,化验结果,药方等都详细记录在数据库里,病人看病后可以通过app随时访问获取并下载。
6. 治疗和随访
药物治疗:如果需要处方药物,医生会开具处方,你可以在药房购买药物。有些药量用完了可以续,有些不可以,处方药如果是保险覆盖的也很便宜。
进一步测试:医生可能会安排实验室测试(如血液检查、尿检)或影像学检查(如X光、MRI)。
随访预约:根据治疗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后续的随访。
7. 保险和账单
保险理赔:医疗费用通常由保险公司和患者共同承担。医生办公室会将账单提交给保险公司,剩余部分由患者支付。医院和诊所首先和保险公司结账,然后才和病人结账。当个人支付超过一定份额后,一年内的看病吃药就全部是保险支付了。比如我们学校买的保险个人支付上限是一年2500美元。
账单支付:你会收到详细的账单,说明保险覆盖的部分和需要支付的自付额。可以通过邮寄、在线或电话支付账单。
8. 紧急情况
急诊室(Emergency Room, ER):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直接前往急诊室。急诊室24小时开放,不需要预约,但费用较高。我看过一次急诊,是做完穿刺后服用止痛药引起了便秘,我以为是肠梗阻,就去了急诊,做化验和CT,吃药并在急诊室观察,那次保险覆盖了1万多美元,自付额是好几百。
急诊护理(Urgent Care):对于非危及生命的急症,可以去急诊护理中心,费用和等待时间通常较低。
以上是一般在美国看病的基本流程,具体的步骤和经历可能会因个人的健康状况、医疗需求和所处地区的医疗系统而有所不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0 05: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