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学习漫谈(93):夯实基础 厚积薄发——谈科研方法-2.学习篇-下 精选

已有 13594 次阅读 2013-7-30 09:00 |个人分类:寄语学子|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学习方法, 科研方法, 学习漫谈

九、懂得学习 巧用方法

 

要提高学习效率,必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不存在万能的普适的学习方法,每个人应通过自己的实践,摸索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下面讲述自己经长期摸索领悟到的十个要点,供朋友们参考。

 

1、学会略读与精读

在第六节中讲到了略读与精读。概言之,略读,指的是抛弃细枝末节的快速阅读;而精读指的是推敲主要细节的细致阅读(详见链接中的[8,9])。前不久我读到一篇短文,谈及一个观点:“‘七岁看到老’,看什么?就看幼时有没有培养好快速阅读的本事”,我对此颇有共鸣。培养快速阅读本事的机会无所不在。例如,大家经常读报、上网,就可以有意识地锻炼快速阅读的能力。(见链接中的[8])。

关于熟读、精读,前辈学者有很多教诲。朱熹一再强调:“熟读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他还说:“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这里,他就指出,必须通过熟读精思,记住一些忘不掉的东西,特别是最基本的知识。(参看链接中的[922])。

 

2、学会过笔与笔记

岳麓书院学规第十五条规定:“读书必须过笔”,也就是说,读书时应该勤记笔记,古人过笔的方法有四:圈点;眉批;加注;评述。“圈点”相当于现时读书时的划线或加点,在电脑里读书作文除了加下划线以外,还常用加粗、变色等手法;“眉批”的手法很常用,例如,《石头记》的脂砚斋眉批就十分有名,为后世研究《红楼梦》提供了宝贵资料;金圣叹编辑“第五才子书”多用夹加注记的办法,笔者幼时读“第五才子书”《水浒》、《三国》,常常赞叹金圣叹的妙语连珠的夹注;太史公的《史记》中的大段评述是其一大特色;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实际上是一本读书笔记。古人的这些记笔记的方法值得借鉴。

今人记笔记除了沿用古人的办法以外,还广泛采用在卡片上做摘要的方法。笔者开始做科学研究的头二十年,非常得益于这种卡片摘要法。时下,随着电脑的普遍使用,在理工科学人中做卡片摘要者越来越少,但我发现,文科研究者仍乐此不疲,因此曾经呼吁把这类传统的“手工活”捡起来,这种手法对于广泛搜集整理资料极有益处(见链接中的[20])。

学习过程中,记课堂笔记是很有技巧的一环。要不要记课堂笔记?怎样记课堂笔记?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我特别推崇“林家翘记笔记法”,曾在不同场合提及(例如,参看链接中的[25]);其要点是:上课记要点;下课“过电影”(回忆上课内容);默写上课内容;每周每月整理(两遍),把所学知识集约化。这种做法值得仿效。

 

3、学会质疑与争辩

学习过程中的创造精神极其重要,要像培根指出的那样,不要尽信书上所言,要有怀疑精神。岳麓书院学规的最后一条是“疑误定要力争”,讲得极有道理。

值得注意的是:“拷问”、质疑的应该是大问题,而不是鸡毛蒜皮。特别是在阅读文献时,要抓住其中的要害问题,详察:立论?假设?架构?步骤?逻辑?验证?结论?记得自己刚开始科学研究时,往往纠缠于作者的数学推导是否正确,走过一段弯路。只有在要害问题上穷追猛打,直到辩明为止,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学习和探索的效果。

 

4、学会联想与移植

在学习时切忌单科突进,不进行联想。贝弗里奇说过:“具有正确的研究观点的人养成这样的习惯,把书上所言同自己的知识经验加以比较,并寻找有意义的相似处。这种学习方法也是形成假说的一种法。因此学习时要养成联想的习惯。联想已学过的知识,联想其它学科中的类似方法;学会移植搬用别的学科中的方法。笔者在讲授流体力学课程时,讲到旋涡诱生的流动的计算,其中在分析涡线生成的流动时遇到了“毕奥-沙瓦定律”,联想起电磁学中有同名的定律,而且数学形式相近。就问自己一个问题:哪个领域里先有这一定律?于是去查百科全书,发现毕奥是精通电磁学的物理学家,就相信,电磁学中先有这个定律,而流体力学中出现同名定律,只不过是因为两类问题有相近的数学描述,于是,在授课时强调了这种“移植”过程。

近几年来,我发现原先研究水波的同行纷纷转行搞金融数学,尤其在研究期权问题时颇有作为,一开始有点纳闷。于是,我设法了解期权问题的数学描述,特别是弄来赫赫有名的Black-Schules方程,很快发现,这种数学描述与水波动力学的数学描述如出一辙,微分方程的形式非常相似,只不过水波问题经常研究的是初值问题或边值问题,而期权问题中常遇见终值问题(亦即购买期货时预测到期时的最终定价),两者都属于自由边界问题,因此所用的数学工具很相近,移植方法可以大显功效。这也解决了我的一个疑问:我国著名的自由边界问题专家、应用数学家姜礼尚转行之后没多久就成了金融数学的专门家,原来事出有因!

 

5、学会分类与整理

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许多知识纷至沓来进入脑海。有些以课程形式学到的知识还比较有次序,更多的新知识是无序地进入头脑的,因此,在自己的头脑中对它们不断进行分类整理极为重要,因为经验告诉我们,有序状态的知识较易为头脑所接受和存储。

因此,必须随时随地付出条分缕析、整理归类的劳动。分类时,要抓住主线,抓住脉络,比较异同,可以以学科或方法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分类,特别要留意知识水平呈螺旋线上升的进程。为此,不妨在自己的大脑里“开中药铺”,把学到的新知识随时装到“中药铺”的“小抽屉”里(参看链接中的[26])。

另外,每个人的脑子里神经元个数大致相同,记忆容量有限。因此我还主张经常把头脑存储器局部地“格式化”,不断抛弃无用记忆,把存储空间留给最需要记忆的知识。

 

6、学会记录与采撷

每个爱学习的人经常感到时间不够用,因此要学会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其中的三个可行的做法是:经常记录自己的思想火花;善于发现别人的治学诀窍;随时采撷唾手可得的知识。

 

7、学会求教与帮扶

应该真切地认识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永远只是沧海一粟,始终做到不耻下问,虚心求教。一方面,善于抓机会向智者学习大学问,例如听他们讲课、作报告;主动向他们请教,特别要在关键性的大问题上征询他们的意见;另一方面要常与同僚切磋,经常就各种问题与他们展开讨论;最好以各种方式与(近距离或远距离的)若干小同行“结成死党”,如组织沙龙或小型workshop等,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学术讨论。

另外应该充分认识到,帮助别人也是自己的学习机会,在以各种形式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自己必有长进。

 

8、学会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每个人的时间总是常数,但总有比较清醒和比较糊涂的时段,要学会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我的经验是:

      大段时间做艰深的学问;

      零星时间学易懂的知识;

      清醒时分读晦涩难懂之正经书;

      糊涂时分看轻松好玩的闲书

另外,不妨学习季羡林那样的大家,善于利用“边角料”时间。我在博客中介绍了著名生物学家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若有足够的定力和坚韧性,这是提高时间利用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参看链接中的[27])。

 

9、学会讲课与讨论

现今的科学研究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化行为,因此,学习和探索过程中要学会与别人的合作和交流。应该认识到如下几点:

——讲课是深入学习的好机会;

——表述是增进知识的好方法;

——答疑是巩固基础的好途径;

——讨论是解决疑惑的好形式。

有些科研工作者排斥教学工作,其实很不聪明。实际上,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大家都有经验,要讲清楚某个知识环节,必须对之有透彻的了解,教学有利于提高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而且教过的知识特别不容易忘记。有些青年教师走上大学的工作岗位后,主动争取把本领域的一些重要课程讲上一遍,实在是一种明智之举。

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尽快掌握口头表述(如讲演、答辩)和笔头表述(如写作论文)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林家翘先生把做好表述作为“科研五诀窍”的第二个,确实有道理。

 

10、学会补缺和“连横”

我们提倡终身学习,但每个阶段的学习重点应好好掌握,其中,极为重要的是:清醒地认识自己知识结构的缺陷,随时拾遗补缺。无论是理科背景的学人还是工科背景的学人,都有各自的知识缺陷,特别在面临较为困难的科研任务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要不断设法弥补所缺失的学问,努力学会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理科背景的学人要实现知识结构上的“理工结合”,学会从工程实践的视角来考虑问题,而工科背景的学人则要实现工理结合,学会从分析机理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就是说,应实现知识上的横向联合,即“连横”。

 

十、设计学习 周密计划

 

我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及早设计自己的人生至关重要。本文不谈一般人生设计,只说说怎样设计自己的学习。

学习设计的要点是:

——清晰地认识自身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明白存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清楚地把握自身近期和中长期所面临的学习或工作任务,搞清其中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有可能难以应对的矛盾所在;

——清醒地了解自身目前的知识基础,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特别要分析自身的知识结构中的缺陷,亦即在完成面临的任务时的“软肋”所在;

——现实地制定自身的近期和中长期学习计划,特别是想清楚:要读哪些领域的书,读哪几本书。最好有五年计划,三年计划,乃至年计划、月计划,给自己制定分阶段的、明确的学习目标。

需要指出的是:自己的学习自己做主,师长和朋友们的意见仅供参考。(参看链接中的[5,6,7,14,16,17,18])。

 

下面向理工科学人推介一些一般阅读的书目,并就数学学习给一个科目清单,仅供参考。(详见链接中的[7,16,17,18])。

 

一般阅读书目

1)科学方法论书目:

 《自然辩证法》(恩格斯);

 《关于教育和教学的思考》(钱伟长);

 《科学研究的艺术》(贝弗利奇);

 《科学发现纵横谈》(王梓坤);

 《科学研究方法概论》(杨建军);

 《科学方法概论》(李建珊等);

 《科学理性方法》(胡志强等);

   形式逻辑学

2)科学史书目:

     《科学史》(丹皮尔);

     《数学史》(斯科特);

     《物理学史》(卡约里);

     《天文学简史》(伏古勒尔);

     《力学史》(武际可)

3)人文科学书籍: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唐诗、宋词;

      史记、资治通鉴;

      名人传记(科学家传记);

      著名家书(如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

 

数学学习科目清单(理工科)

   数学分析,线性代数,解析几何,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数理方程,微分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 析,复分析;实分析,渐近分析,现代分析,近世几何,微分拓扑, ……

笔者认为,对理工科学人来说,数学是安身立命之本,掌握得越深入宽广越好。任何试图缩减数学学习课时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十一、结束语

 

上面就学习问题发表了一些个人浅见,不尽正确,仅供参考。概括地说,我的看法是:

——应该好学不倦,终身学习;

——应该有志、有识、有恒;

——应该不断探究有效的学习方法;

——应该主动地设计自己的学习。

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期待着成批涌现德识才学兼备的英才!

 

初稿:2013228于香港

二稿:2013730于上海

 

【链接】相关博文

1、学习漫谈(1):“为学正如撑上水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372349.html

2、学习漫谈(2):熟读精思知行统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372733.html

3、学习漫谈(3):夜读仍戒晏起疑误定要力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373063.html

4、学习漫谈(6):怎一个“专”字诀了得——浅析曾国藩的治学之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374065.html

5、学习漫谈(7):研究生应该主动设计自己的学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374440.html

6、学习漫谈(8):研究生怎样设计自己的学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374859.html

7、学习漫谈(9):给理工科学人开一个数学学习科目清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375047.html

8、学习漫谈(16):一目十行做得到吗?——浅谈快速阅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32929.html

9、学习漫谈(17):日积月累水滴石穿——谈熟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33386.html

10、学习漫谈(22):快乐是成功之母——谈读书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35190.html

11、学习漫谈(23):稳扎稳打循序渐进——记巴甫洛夫的临终遗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35560.html

12、学习漫谈(24):怎样快乐读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35924.html

13、学习漫谈(25):读书的三个境界:沉入沉浸沉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36361.html

14、学习漫谈(48):我的学习我做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54573.html

15、学习漫谈(49):学问是时间堆出来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57878.html

16、学习漫谈(50):为青年学子开一张数理科学家传记清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60282.html

17、学习漫谈(51):为青年学子开一张科学方法论读物清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61601.html

18、学习漫谈(52):为青年学子开一张科学史读物清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62194.html

19、学习漫谈(59):理工兼读取长补短——浅析徐复的学问观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79718.html

20、学习漫谈(61):把传统的手工活捡起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83869.html

21、学习漫谈(62):“不取亦取虽师勿师”——浅析袁枚的治学之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90232.html

22、学习漫谈(67):理工科学人要不要有背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560304.html

23、学习漫谈(78):做学问应该心无旁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630677.html

24、学习漫谈(79):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633364.html

25、三十二年前钱伟长先生答疑:为什么我们三人考得一样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353727.html

26、在大脑里开“中药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366589.html

27、科学家风采-16:精打细算用时间——记柳比歇夫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672771.html

28、悼念钱伟长先生专辑-故事篇-1:钱伟长妙计救军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35171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712476.html

上一篇:学习漫谈(92):自己所知道的永远只是沧海一粟
下一篇:学习漫谈(94):立足前沿 精心谋划——谈科研方法:3.选题篇
收藏 IP: 218.108.44.*| 热度|

30 孙学军 明波 彭思龙 黄顺谋 黄富强 李大斌 路中华 孟利军 曹裕波 孙平 董焱章 张南希 李土荣 李毅伟 王小龙 田云川 高建召 万润兰 李久煊 袁海涛 钟佳 陈国文 吴斌 李宇斌 翟自洋 aq22 zhuhongwen222 ldydy clp286 zhangl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2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