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7日的博文发表之后,引发了各种议论,有人同意我的观点,也有人不那么赞同。我特别喜欢听到不同的声音,并愿意通过深入的讨论,求得对一些问题共识。今天,以“艺多不压身”为题,继续作一些发挥。
有的博友认为,“数学是安身立命之本”这种提法有点耸人听闻。其实,这里说的“安身立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主要是指做学问的人。对一般的人群,不懂高深的数学知识,无伤大雅,他们照样可以生活下去,甚至把日子过得很滋润。然而,对于理工科学人,如果不充分掌握数学工具,就难以有大作为;对于人文社科工作者,面临各个学科日益量化的趋势,也有必要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安身立命。大而言之,数学关系到国家的发展。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数学的发展关系到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数学的发展是一件国家大事。”小而言之,对于提高个人的总体素质,数学涵养也是极其重要的。
在博文《学习漫谈(19):要学真功夫 不学花拳绣腿》中,有过“艺多不压身”的提法,意思是:人生在世,想要有所作为,掌握的本事(“艺”)越多越好。这里举几个实例。
在“文革”期间,革命的口号震天动地,各种运动此起彼伏。学界里有那么一批人,却“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一心一意闭门读书。“文革”后初期,学术上有造诣的叱咤风云的主要是这批人。
我有一位好友,他是中科大毕业生,“文革”开始时,他刚参加工作不久,深感自己的数学根底上的不足,下决心趁机恶补数学。他选了斯米尔诺夫的《高等数学教程》(五卷本)为自学的教材。此书的涉及面较宽,几乎涵盖了高等数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内容。只见他一本一本地“啃”了起来,几年功夫后大功告成;接着他又研读了物理学和力学的一些经典著作。“文革”结束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在后来的科研实践中,他在“文革”期间打的基础发挥了充分的作用,成为同辈学者中的佼佼者。
本世纪初,我招收了已是副教授的两位在职博士生,他们非常珍惜这段“充电”时间。头一位发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有不少缺陷,于是针对自己的需要修了二十几门课,每天四处听课,不仅听校内的好课,而且到复旦、交大、同济等校去旁听一些有真才实学的教授开设的课程;另一位觉得自己科研的调研和综合分析能力差,因此孜孜以求地调研文献,做读书笔记,离校时一算,居然读过上千篇文献,而且写出了高水平的论文,发表于PRE等刊物。此后,这两位在学术上“旧貌换新颜”,目前是各自单位中的学术骨干。
这几个例子都说明:“艺”是一点一点学出来的,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相比之下,有些年青人就做得不那么好。他们不大珍惜光阴,大把地虚掷时间,几年之后一算帐,几乎一事无成。
怎样做才可达到“艺多不压身”的境界?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凡事须先立志。正如朱熹老先生所说:“百学须先立志。”“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见链接中的[5])。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首先要树立现实的人生目标,有了目标,学“艺”才有足够的动力。
——凡事要有计划。首先,对未来事业对“艺”的需要和自己在“艺”上的差距,制定切实的学“艺”计划。比方说,你现在只掌握工科的数学基础,而未来的工作更有理科性质,就得有计划地补好数学课。
——凡事应持之以恒。学“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的是长期艰苦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水滴石穿,水到渠成。
我在想,做学问的人必须有活力,有定力,有耐力,凡是学问做得好的莫不如此。
写于2013年2月23日
【链接】相关博文
1、学习漫谈(19):要学真功夫 不学花拳绣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34104.html
2、学习漫谈(26):理工科学人缺少什么真才实学——谈学习真本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36662.html
3、学习漫谈(27):别给一些术语吓住了——再谈学习真本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37325.html
4、学习漫谈(28):量纲分析是锐利武器——三谈学习真本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37683.html
5、学习漫谈(1):“为学正如撑上水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2: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