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bition这个词的汉译常为“野心”,而“野心”一词在中文中常带贬义,诸如“狼子野心”、“野心勃勃”之类,用以说人,通常指“对名利或权力有巨大而非分的欲望者”;而英文ambition一词则不然,指“strong desire to achieve sth”,具有中性涵义,可褒可贬,可以译成“野心、雄心、志气、抱负、志向”等等。对应的形容词是“ambitious”,比如,“望子成龙”就可译为“ambitious for one’s children”。本文前半段所说的ambition取其正面含意。
年青人该不该有ambition?当然应该有。如所周知,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年青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须有“想当元帅”的野心,或即雄心。ambition是一根长鞭,会时时鞭策、激励年青人激流勇进。
现在的问题是年青人该有多大的ambition?做理工类研究的人倾向于相信实验结果。碰巧我读到过一个心理学实验,做实验的是一位美国科学家RC 史奈特。他先设置一个较难回答的问题,然后找来一批年青人,分成三个对照组,要求他们给出准确的答案。
第一组:回答出问题就万事大吉。这样激发不起任何ambition;
第二组:答对问题给予100元奖金。这使得受试者的ambition萌发起来,在内心中蠢蠢欲动;
第三组:发起竞赛,要求问题回答得又快又好,优胜者有2000元额外奖金。于是,受试者的ambition得到强烈激发。
实验结果是:第二组的战绩最好,也就是说,ambition不大不小者的成绩最好。第三组受试者由于伴随着强大的过度精神兴奋,导致对完成任务的能力的反作用。
更复杂的实验表明:强大的ambition不但对成绩带来负面影响,而且还会损坏人际关系,ambition过大的人在达成自我目标时有忽略他人的自私倾向,因为他把精力集中在实现自我目标上,生怕别人超越自己,因此对别人毫不关心,更遑论帮助别人了。
RC 史奈特由此得到结论:一个人拥有适度的ambition是有益的,一旦过度,则极有可能走向人生原则的反面,很不可取。
青年朋友们,请你们比照自己的经验和观察,看一看这一结论是否有点道理?
再说一个与野心(取其贬义)有关的故事。2001年我在海口参加一次学术会议,到了休息时间,大家海阔天空地聊天。我的一位好友L提出一个判定“好人”“坏人”的量化判据。
先设一个人的能力是C,野心是A。判据是:
若此人的C-A>0,即为好人;
若此人的C-A=0,则不好不坏;
若此人的C-A<0,即为坏人。
当场有人拍手叫好,并以其姓氏命名为L氏判据。我却打趣道:“能力与野心的量纲不同,不能相减!”并当即提出修正判据:
若此人的C/A>1,即为好人;若C/A趋近于无穷大,则为大好人;
若此人的C/A=1,则不好不坏;
若此人的C/A<1,即为坏人;若C/A趋近于零,则为大坏蛋。
听者鼓掌,一致通过,且名之为“D氏修正判据”。
这些仅是为了解闷的游戏之谈,不用太较真,一天到晚数理化不是太沉闷了吗?
跑题了,对不起!
写于2009年7月25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5: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