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周末闲话-1:小故事,大道理——从名医治病案例说开去 精选

已有 6666 次阅读 2011-2-6 10:40 |个人分类:科研方略|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方法论, 方法创新, 知识基础, 名医治病

从报上读到一则名医治病的案例,借来一用,说说如何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创新性科研的大道理。

 

先讲故事。

 

话说明代有一位以温补著称的名医张景岳,他曾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抢救病人的经历。

有一周岁幼儿,误吞尖头鞋钉,卡在喉间,进退不得,其母情急之中把他倒吊起来,想使鞋钉出来,谁知适得其反,幼儿鼻孔喷血,情况危急。

恰好名医张景岳路过,急忙诊察患儿,令其母将孩儿抱正,须臾,小儿大哭,张景岳断定鞋钉已入肠胃,猛然想起《神农本草经》里有“铁畏朴硝”的记载,赶忙取出磁石一钱(约3克)、芒硝二钱(约6克),研为细末,用少许熟猪油、蜂蜜调匀,让患儿服下。不久,小儿解出一物,大如芋子,圆润无棱;拨开细察,其中裹有鞋钉,于是患儿霍然而愈。

小儿父母感激涕零,询问其中奥秘。张景岳缓缓道来:芒硝、磁石、猪油、蜂蜜这四味药互有联系,缺一不可:芒硝借助于磁石吸附在铁钉上;磁石通过芒硝挟持铁钉排出体外;这三者又借助于猪油、蜂蜜润肠而顺利排泄;蜂蜜香甜又使患儿乐于服药。四药同功合力,方可奏效。这一席话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再讲大道理。

 

我们试图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来诠释这个小故事。

名医张景岳之所以能治病救人于危难之中,主要得力于他的扎实的医药知识基本功。他熟读医书,事先了解《神农本草经》里“铁畏朴硝”之说,选定了芒硝为主药。笔者没读过《神农本草经》,不知具体治疗方案,但知道朴硝、芒硝同有排毒功能,但后者易得而毒性小。接着他又创造性地选用磁石、猪油和蜂蜜作为辅药,在四药的联合作用下,手到病除。

所以,转而用于考察科学研究,引发出来的大道理是:

1.        做科研要广闻博览,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2.        做科研要创新务实,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形成一种高效的解决问题的手段。

 

最后,再叙述笔者在科研实践中的一个案例。

 

三十年前,在钱伟长先生的引导下,我开始研究和应用摄动法,做了一阵后,突发奇想:能否用摄动法来求解强非线性问题?人们总说,摄动法只适用于弱非线性问题,亦即去掉了摄动项后就成为线性问题的那类问题。我有点不大服气。决心改进现有的摄动法,试着求解强非线性振动问题,设定一个受扰动的强非线性杜芬振子(Duffing oscillator)作为“麻雀”来解剖。

那是在1983年,我与李家春一起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第二次讲授“渐近分析及其应用”的研究生课程,对平均法已比较熟悉,就决定对平均法“动刀子”。此法的核心思想是同时把振幅和相位的随时间变化进行摄动展开,其中采用合适的时均过程进行简化。

经过很长时间的冥思苦想,我抓住了弱非线性问题与强非线性问题的重要区别:对于前者,未扰系统的频率和周期为常数,而对于后者,则依赖于振幅。于是,一下子就牵住了“牛鼻子”。我把原来的van der Pol方法和KBM方法中,相位方程的右端首项的常数,改成依赖于振幅的函数,它由未扰的强非线性系统来确定。对于所解剖的“麻雀”——杜芬振子,则设计了一个椭圆函数法来求解。就这样,所遇到的困难得到克服,得到了强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形式优雅的摄动解,而且通过直接数值计算的验证,发现摄动结果很好,直到摄动小参数取为0.5时,摄动解仍与数值解相当符合。

后来,我将所得的强非线性振动问题的两种摄动解,写成两篇论文,于1985年和1986年先后发表在《应用数学和力学》和《中国科学》的中英文版,成为笔者他引次数最高的早期论文。

总结起来,对该问题的求解可做如下归纳:

疑难症状强非线性问题的摄动求解;

总体思路采用平均法的思路,进行创新性改进;

求解方法

平均思路+振幅、相位方程的改进+求首项解的椭圆函数法+数值方法验证

 

把上述案例与前面的名医张景岳医治患儿案例的思路和途径相比,具有一定相似性。由于最后一段的专业性较强,有些博友可只看前两段。

 

写于20091017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2665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10570.html

上一篇:基金申请新议-2:吃透政策 投入竞争
下一篇:基金申请新议-3: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谈基金申请的自主能动性
收藏 IP: 124.79.15.*| 热度|

7 柳东阳 陈国文 黄锦芳 侯成亚 罗帆 王号 sunnyzh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