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oniaZh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ntoniaZhang

博文

IJMSD | 武汉大学孙韵韵考虑齿面微观表面分形特征的正齿轮副动力学响应

已有 2019 次阅读 2023-8-13 21:28 |个人分类:IJMSD|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题名-孙韵韵.png

图 文 导 读

4孙韵韵Graphical abstract.jpg

通用齿轮动力学模型中常将齿轮副简化为两个弹性接触。齿隙和啮合刚度是齿轮啮合过程中的主要非线性动力学参数,对其进行精确建模是分析齿轮动态响应的关键。齿轮副啮合界面在微观上具有粗糙形貌,这会影响齿轮的力学及动力学行为。因此,进行齿轮动力学研究时,为了获得更精确的研究结果需考虑齿轮啮合界面表面形貌的影响。

武汉大学余欣博士,孙韵韵副研究员,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 Fellow、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ASME) Fellow、武汉大学刘胜教授和武汉大学巫世晶教授共同在《国际机械系统动力学学报(英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ystem Dynamics, IJMSD) 发表题名为“考虑齿面微观表面分形特征的直齿圆柱齿轮副动力学响应”的研究论文,探究啮合面微观形貌对齿轮动态特性的影响机理。该文首先基于粗糙峰的高度,修正了齿侧间隙的表达式,同时引入了分形参数以表征粗糙形貌;然后结合单个粗糙峰的变形判定方法,通过分形理论推导了啮合面整体接触刚度,建立了包含微观形貌特征的时变啮合刚度和啮合阻尼系数模型。最后,综合齿侧间隙、时变啮合刚度和阻尼系数,建立了直齿轮副的平移扭转耦合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微观形貌下的齿轮副系统的动态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啮合界面的微观形貌是影响齿轮副振动特性的重要因素。


Keywords: 

dynamic response; fractal theory; gear pair; surface topography

DOI: 10.1002/msd2.12004

Share this article: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msd2.12004

Cite this article:

Yu X, Sun Y, Liu S, Wu S. Fractal - based dynamic response of a pair of spur gears considering microscopic surface morphology. Int J Mech Syst Dyn. 2021;1(2):194‐206.


作 者 简 介


余欣.jpg余  欣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界面接触力学和机械动力学。


孙韵韵.jpg孙韵韵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副研究员、ASME member,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结构接触动力学,在领域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项目。担任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Tribology International 等期刊审稿人。


刘  刘胜.jpg  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教授,IEEE Fellow、ASME Fellow、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工程科学副主编、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微系统与纳米工程》)副主编、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onents Packaging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IEEE 电子封装和制造》)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工艺力学在微电子、光电子、LED、MEMS、电力电子等领域应用,宽禁带半导体生长在线实时监测科学装置,增材制造集成在线监测科学装置,MEMS/NEMS, LED, 系统封装与集成,可靠性等。刘胜教授是电子封装科学与技术领域杰出专家。他长期从事集成电路、LED 和微传感器封装及可靠性理论和前沿技术研究,取得了系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发表SCI论文350余篇,SCI论文他引7500余次,合作出版专著6部(英文4部),授权发明专利176项,被 30 多个国家的著名学者(包括 70 余名国际学会会士和 10 余名中国和美国院士)广泛引用。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国内外奖项。

巫世晶.jpg巫世晶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传动与控制、先进制造技术及新能源装备设计制造。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工信部智能制造重点专项项目等,完成大型企业合作攻关项目4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发表学术文章两百余篇,出版著作5部,授权发明专利40多项。现任水射流理论与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期 刊 简 介

微信图片_20230813204541.png

IJMSD由来自12个国家的15位院士、14位国际学会主席、13位其他国际期刊主编等53位科学家和国际出版巨头美国Wiley出版社合作创立。主编为南京理工大学芮筱亭院士,3位合作主编分别是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arco Amabili院士,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IUTAM)前司库、国际多体系统动力学协会(IMSD)前主席、德国斯图加特大学Peter Eberhard教授和美国工程院及科学院两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科学协会前主席、美国西北大学Yonggang Huang院士

 IJMSD旨在用机械系统动力学科学与技术为现代装备设计、制造、试验、评估和使用全生命周期性能的提升提供先进的理论、软件、方法、器件、标准,为全球科学家和工程专家提供广泛的机械系统动力学国际交流平台。IJMSD强调从“系统”视角及系统级工具理解动力学,所涉及的机械系统不仅包括各种不同尺度的机械系统和结构,还包括具有多物理场/多学科特征的综合机械系统。

 目前,IJMSD 已被ESCl, Scopus, Inspec, DOAJ等收录。2023年免收出版费,并为已录用稿件免费提供专业语言润色服务,欢迎全球科学家投稿交流。


期刊主页: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27671402

投稿网址:

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ijmsd‍

编辑部邮箱:office@ijmsd.net

微信图片_20230813204549.jpg

请长按二维码  关注IJMSD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96863-1398927.html

上一篇:IJMSD | 芮雪博士、Dieter Bestle教授:基于解耦铰方程的缩减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
下一篇:IJMSD | 石家庄铁道大学杨绍普教授等:基于降维图稀疏子空间聚类的滚动轴承智能故障识别技术
收藏 IP: 121.225.5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2: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