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JAS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EEEJAS

博文

机器人类脑智能研究综述

已有 952 次阅读 2024-9-2 13:04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引用本文

 

王瑞东, 王睿, 张天栋, 王硕. 机器人类脑智能研究综述. 自动化学报, 2024, 50(8): 14851501 doi: 10.16383/j.aas.c230705

Wang Rui-Dong, Wang Rui, Zhang Tian-Dong, Wang Shuo. A survey of research on robotic brain-inspired intelligence.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24, 50(8): 14851501 doi: 10.16383/j.aas.c230705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i/10.16383/j.aas.c230705

 

关键词

 

机器人,类脑机器人,类脑智能,脉冲神经网络 

 

摘要

 

传统机器人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发展, 已经在生产和生活的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依然缺乏与真实生物类似的灵活性、稳定性和适应能力. 类脑智能作为一种新型的机器智能, 使用计算建模的方法模拟生物神经系统的各类特性, 进而实现对各类信息的推理和决策, 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鉴于此, 综述了国内外面向机器人系统的类脑智能研究现状, 并对类脑智能方法在机器人感知、决策和控制三个研究方向的成果进行了整理、归纳和分析, 最后从软硬件层面分别指出了机器人类脑智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文章导读

 

近年来, 人工智能方法经过进一步的发展, 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中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大幅进展[1−3]. 目前的机器人已经具备了较高程度的智能水平 (多模态信息感知与识别能力[4]、复杂环境的最优决策与控制[5−7]). 然而, 与人脑或者广义程度上的生物神经系统的智能相比, 机器人的智能水平还存在诸多不足[8], 例如缺乏自主性和高级推断能力, 无法针对新颖、复杂、未知的情况或者问题做出像人一样智能的思考与决策等. 针对这一问题, 学术界已经提出一些理论和方法, 其中的类脑智能方法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9−10]. 

 

Maass[11]1997年提出基于脉冲神经元的神经网络之后, 以脉冲神经网络 (Spiking neural network, SNN)为代表的一系列类脑智能方法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 已经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 近年来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Roy[12]2019年发表于《自然》的一篇综述文章中指出, SNN利用神经元的时序信息进行信息处理, 与传统的基于实值计算的深度学习网络有本质区别, 前者可以充分利用时空事件数据, 实现稀疏和高效的计算. 类脑智能方法是受大脑或者生物神经运行机制和认知行为机制启发, 以计算建模为手段, 通过软硬件协同实现的机器智能, 具备信息处理机制上类脑、认知行为表现和智能水平上达到或超越人 (或其他仿生对象)的特点. 从机器人系统的角度, 类脑智能的主要应用可以分为软件和硬件两方面, 软件方面主要指机器人实现感知、控制、决策等功能所使用的算法为类脑方法, 这类方法借鉴了生物学上的神经系统的学习机制和表达能力, 能够对传统方法不善于解决的各种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6, 9−10]; 硬件层面主要指神经形态计算硬件的部署, 即将软件层面的类脑算法采用特殊的计算介质 (例如脉冲神经网络对应的类脑芯片)来实现, 具有计算高效、能耗较低、鲁棒性强的优势[11, 13]. 以上特点有望将目前的机器人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和综合性能提升到新的高度, 因此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针对类脑智能方法在机器人系统上的应用, 国内外目前已有少数综述文章, 例如Bing[14]2018年的综述中总结了SNN常用的基本模型、学习规则、仿真平台和在机器人控制中的部分应用, 但整体偏向SNN基础理论, 且只关注机器人的控制问题. Qiao[8]2022年的综述中总结了基于视觉信息的类脑感知方法、基于情感的类脑决策方法和模仿神经机制的类脑控制方法及其在肌肉骨骼机器人 (Musculoskeletal systems)上的应用, 但对移动机器人和其他类型的仿生机器人关注较少. 2023, 朱祥维等[15]综述了应用于机器人的导航任务中的类脑方法. 概括而言, 虽然目前关于类脑智能在机器人系统的应用已有不少先进的案例, 但缺少对该领域文献资料较为全面的总结归纳.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将目前国内外已有的面向各类机器人系统或者可应用于机器人系统的类脑智能方法研究按照机器人感知、决策和控制三个主要功能进行归纳整理, 对常用的技术路线和方法论进行总结提炼, 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思考分析, 最终为后续开展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1  基于SNN的视觉注意力模型

 2  基于SNN的语音命令识别模块

 3  基于摩擦纳米发电器的人工机械性刺激感受器[37], © Wiley, 2022

 

本文针对近年来广受关注的类脑智能方法在机器人领域的理论与应用, 从感知、决策和控制三个机器人的基本功能入手进行了总结与归纳, 同时针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概括而言, 随着计算神经科学和类脑深度学习等领域取得的各项进展, 类脑智能方法在机器人领域已经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 但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与讨论. 一方面, 针对类脑智能机器人的研究依然需要从实际问题和需求出发, 充分挖掘生物神经系统的行为特性与机制, 未来的研究可能会从计算神经科学汲取灵感, 引入更详细的生物学细节, 平衡计算效率与生物合理性, 提升类脑智能模型的学习能力. 另一方面, 未来相关研究也可以充分挖掘已有类脑智能模型的优势和长处, 并与已经被广泛使用的传统机器学习、智能控制等理论进行更深度的融合, 各取所需、取长补短, 最终提升整个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作者简介

 

王瑞东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3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类脑智能机器人, 水下仿生机器人. E-mail: wangruidong2023@ia.ac.cn

 

王睿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 机器人学, 水下仿生机器人. 本文通信作者. E-mail: rwang5212@ia.ac.cn

 

张天栋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 水下仿生机器人, 水下感知. E-mail: tiandong.zhang@ia.ac.cn

 

王硕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机器人, 仿生机器人和多机器人系统. E-mail: shuo.wang@ia.ac.cn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91369-1449241.html

上一篇:《自动化学报》2023年50卷8期目录分享
下一篇:融合深度学习的贝叶斯滤波综述
收藏 IP: 150.242.7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