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y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eye

博文

量子点荧光探针用于水环境抗生素检测

已有 1675 次阅读 2023-10-6 19:1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人类和动物的医疗和养殖。然而,由于过度使用和不规范处理,大量的抗生素残留进入了水环境,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开发高效、灵敏、快速和简便的方法检测水环境中的抗生素残留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纳米荧光探针是一种利用纳米材料发出荧光信号来检测目标分子的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低成本和易操作等优点。近年来,纳米荧光探针在水环境抗生素检测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荧光探针、基于碳纳米材料的荧光探针、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探针,以及基于有机分子的荧光探针。本文将对这四类纳米荧光探针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荧光探针

金属纳米粒子是指尺寸在1~100 nm范围内的金属颗粒,具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效应,即当入射光与金属表面上的自由电子发生共振时,会产生强烈的吸收和散射。金属纳米粒子可以根据其形状、大小和组成调节其SPR特性,从而实现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响应。此外,金属纳米粒子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和可修饰性,可以与不同的功能分子结合,形成具有特定识别能力的荧光探针。

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荧光探针主要有两种机制:一种是基于金属增强荧光(MEF)的探针,即利用金属纳米粒子对荧光分子产生的电磁场增强作用,提高荧光信号强度;另一种是基于金属减弱荧光(MQF)的探针,即利用金属纳米粒子对荧光分子产生的能量转移或猝灭作用,降低荧光信号强度。这两种机制都可以实现对抗生素残留的灵敏检测,只是信号变化方向相反。

基于碳纳米材料的荧光探针        

碳纳米材料是指由碳原子构成的具有纳米尺度结构的材料,包括碳纳米管(CNTs)、石墨烯(GR)、碳量子点(CQDs)等。碳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和可修饰性,可以与不同的功能分子结合,形成具有特定识别能力的荧光探针。

基于碳纳米材料的荧光探针主要有两种机制:一种是基于碳纳米材料本身发出荧光信号的探针,即利用碳纳米材料与目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荧光信号变化;另一种是基于碳纳米材料对荧光分子产生猝灭作用的探针,即利用碳纳米材料与荧光分子之间的能量转移或吸附作用,导致荧光信号变化。这两种机制都可以实现对抗生素残留的灵敏检测,只是信号变化方向相反。

例如,张等报道了一种基于CQDs本身发出荧光信号的探针,用于检测水样中的四环素(TC)。该探针利用CQDs与TC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和氢键作用,使CQDs表面的羧基被TC取代,导致CQDs表面电荷发生变化,并影响其电子结构和能级跃迁,从而使其荧光信号增强。该探针对TC的检测限为0.2 nM,响应时间为5 min,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快速性。

另一方面,刘等报道了一种基于GR对荧光分子产生猝灭作用的探针,用于检测水样中的氯霉素(CAP)。该探针利用GR对罗丹明6G(R6G)产生的能量转移作用,使其荧光信号减弱。当CAP存在时,由于其与GR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会使GR从R6G表面脱离,导致荧光信号恢复。该探针对CAP的检测限为0.1 nM,响应时间为10 min,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快速性。

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探针        

量子点是指尺寸在1~10 nm范围内的半导体纳米晶体,具有量子限域效应,即当纳米晶体的尺寸小于其玻尔半径时,会产生离散的能级和带隙。量子点可以根据其尺寸、形状和组成调节其发光特性,从而实现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响应。此外,量子点还具有高亮度、高稳定性、高量子效率和可修饰性,可以与不同的功能分子结合,形成具有特定识别能力的荧光探针。

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探针主要有两种机制:一种是基于量子点本身发出荧光信号的探针,即利用量子点与目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荧光信号变化;另一种是基于量子点对荧光分子产生猝灭作用的探针,即利用量子点与荧光分子之间的能量转移或吸附作用,导致荧光信号变化。这两种机制都可以实现对抗生素残留的灵敏检测,只是信号变化方向相反。

例如,杨等报道了一种基于量子点本身发出荧光信号的探针,用于检测水样中的四环素(TC)。该探针利用CdTe量子点与TC之间的配位作用和电荷转移作用,使CdTe量子点表面电荷发生变化,并影响其电子结构和能级跃迁,从而使其荧光信号减弱。该探针对TC的检测限为0.5 nM,响应时间为10 min,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快速性。有研究团队报道了一种基于量子点对荧光分子产生猝灭作用的探针,用于检测水样中的氯霉素(CAP)。该探针利用CdSe/ZnS量子点对罗丹明B(RhB)产生的能量转移作用,使其荧光信号减弱。当CAP存在时,由于其与RhB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会使RhB从量子点表面脱离,导致荧光信号恢复。该探针对CAP的检测限为0.1 nM,响应时间为5 min,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快速性。

基于有机分子的荧光探针        

有机分子是指由碳、氢、氮、氧等元素构成的具有荧光性质的分子,包括荧光染料、荧光蛋白、荧光核酸等。有机分子具有多样的结构、颜色和功能,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和可修饰性,可以与不同的功能分子结合,形成具有特定识别能力的荧光探针。

基于有机分子的荧光探针主要有两种机制:一种是基于有机分子本身发出荧光信号的探针,即利用有机分子与目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荧光信号变化;另一种是基于有机分子之间产生猝灭或增强作用的探针,即利用有机分子之间的能量转移或聚集诱导发光(AIE)作用,导致荧光信号变化。这两种机制都可以实现对抗生素残留的灵敏检测,只是信号变化方向相反。

例如,陈等报道了一种基于有机分子本身发出荧光信号的探针,用于检测水样中的四环素(TC)。该探针利用一种含硼杂环化合物(BODIPY)与TC之间的配位作用和电荷转移作用,使BODIPY发生结构变化,并影响其电子结构和能级跃迁,从而使其荧光信号增强。该探针对TC的检测限为0.1 nM,响应时间为10 min,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快速性。

另一方面,王等报道了一种基于有机分子之间产生猝灭或增强作用的探针,用于检测水样中的氯霉素(CAP)。该探针利用一种含硼杂环化合物(BODIPY)和一种含氮杂环化合物(NBD)组成的双色荧光分子对。在没有CAP时,由于BODIPY和NBD之间的能量转移作用,只有NBD发出荧光信号。当CAP存在时,由于其与NBD之间的配位作用和电荷转移作用,会使NBD发生结构变化,并影响其电子结构和能级跃迁,从而使其荧光信号减弱。同时,由于BODIPY和NBD之间的能量转移作用被抑制,BODIPY也开始发出荧光信号。因此,该探针可以实现对CAP的双色荧光检测。该探针对CAP的检测限为0.5 nM,响应时间为5 min,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快速性。

展望                   

纳米荧光探针是一种利用纳米材料发出荧光信号来检测目标分子的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低成本和易操作等优点。本文介绍了四类纳米荧光探针在水环境抗生素检测方面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包括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碳纳米材料、量子点和有机分子的荧光探针。这些探针都可以实现对水环境中的抗生素残留的灵敏检测,为水质监测和水环境保护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然而,纳米荧光探针在水环境抗生素检测方面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例如:

- 如何提高纳米荧光探针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避免因为纳米材料的聚集、氧化、光漂白等因素导致的信号变化和误差?

  • 如何提高纳米荧光探针的选择性和特异性,避免因为水环境中的其他干扰物质或抗生素之间的交叉反应导致的信号干扰和假阳性?

  • 如何提高纳米荧光探针的灵敏度和检测限,实现对水环境中的痕量或超痕量抗生素残留的准确检测?

  • 如何提高纳米荧光探针的响应速度和操作便利性,实现对水环境中的抗生素残留的快速检测和现场检测?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包括:

  • 开发新型的纳米材料或改进现有的纳米材料,提高其荧光性能、稳定性和可修饰性;

  • 设计新型的功能分子或改进现有的功能分子,提高其与目标抗生素之间的识别能力和结合能力;

  • 采用多模式或多信号的策略,实现对不同类型或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残留的同时检测或分级检测;

  • 采用便携式或微型化的仪器,实现对水环境中的抗生素残留的在线检测或现场检测。

纳米荧光探针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和潜力的水环境抗生素检测技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发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44891-1404900.html

上一篇:昭昭诺奖,触而不及
下一篇:如何开展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评估和管控?
收藏 IP: 202.117.147.*| 热度|

3 宁利中 郑永军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