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水资源,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化的发展,河流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不仅威胁了人类的饮用水安全,也破坏了河流的自然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理河流污染,保护河流水质,成为了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在治理河流污染的过程中,一个关键的步骤就是溯源。所谓溯源,就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确定河流污染的来源、时间、强度和影响范围,为污染治理和责任追究提供依据。溯源不仅可以帮助找出污染源头,防止污染扩散和恶化,还可以帮助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和措施,以及进行法律监管和赔偿。
那么,如何进行河流污染溯源呢?目前,国内外已经发展了多种技术手段,可以根据不同的污染类型、水体特征和数据条件进行选择和组合。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常用的技术手段,并结合一些实践案例进行说明。
1、GIS技术
GIS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缩写,它是一种集成了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等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利用。GIS技术在河流污染溯源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可以精确定位河流污染区域,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方式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对河流水体颜色、透明度、浮游物等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水质状况和污染范围。
可以建立污染源数据库,通过收集和整理各类有关污染源的信息,如企业名称、位置、规模、生产工艺、排放量、排放标准等,形成完整的数据集合,并与空间数据进行关联,实现对污染源的可视化展示和查询。
可以通过空间分析、统计分析等功能判断水环境变化的趋势和范围,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比较和差异化分析,识别出异常变化的区域和时间点,并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气象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GIS技术在河流污染溯源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是2015年发生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的马里亚纳尾矿库溃坝事件。该事件造成了巴西历史上最严重的环境灾难之一,导致了多达600公里长的多瑙河支流多切斯河被大量泥沙和有毒物质污染,影响了数百万人的生活和健康。为了及时了解污染物的扩散情况和影响范围,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INPE)利用GIS技术,通过卫星遥感获取了多切斯河流域的影像数据,并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污染物的迁移路径和速度,为污染控制和应急救援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
2、稳定同位素技术
稳定同位素是指在自然界中不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同位素,它们具有不同的原子质量,但在化学性质上没有显著差异。稳定同位素技术是利用稳定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规律,来确定水体来源以及污染物来源的一种方法。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河流污染溯源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可以通过检测水样中氢、氧、碳、氮等元素的稳定同位素组成,来确定水体的水源划分,如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并分析水体之间的混合比例和交换过程。
可以通过检测水样中硫、氮、铅等元素的稳定同位素组成,来确定污染物的来源类型,如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废水等,并分析污染物之间的转化过程和归属关系。
可以通过检测水样中不同位置或不同时间的稳定同位素组成,来确定污染物的迁移路径和速度,并评估污染物对水体的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河流污染溯源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是2014年发生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安尼米斯河金属污染事件。该事件是由于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在进行废弃金矿清理工作时,意外引发了尾矿库溃坝,导致了大量含铅、砷、铜等重金属的废水流入安尼米斯河,使得河水呈现橙黄色,并对下游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为了追踪污染物的来源和扩散情况,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通过检测河水中硫、铅等元素的稳定同位素比值,确定了污染物主要来自金矿区域,并分析了污染物在河流中的迁移速度和稀释效果,为污染控制和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3、水质模型
水质模型是一种利用数学方程式描述水体中不同成分的变化规律,如污染物的传输、分布、转化等,以及与外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方法。水质模型在河流污染溯源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可以通过模拟分析求得改善水质的方法,如确定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最佳排放位置、最优排放方式等,为污染治理和排污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可以通过模拟分析求得污染物的初始排放量、排放时间、排放位置等参数,为污染源识别和责任追究提供依据。
可以通过模拟分析预测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变化趋势和影响范围,为污染风险评估和应急响应提供参考。
水质模型在河流污染溯源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是2018年发生在中国长江上游的重庆市涪陵区的一起有机磷农药污染事件。该事件是由于一家农药厂非法倾倒含有有机磷农药的废水,导致了长江干流和涪江支流出现了鱼类大量死亡的现象,引发了社会关注。为了及时查明污染源和控制污染,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利用水质模型,通过对比分析监测数据和模拟数据,确定了污染源为涪江支流的一家农药厂,并计算出了污染物的初始排放量、排放时间、排放位置等参数,为污染源处置和责任追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4、水文学方法
水文学方法是指通过测定流量、水位、水质等参数来追溯污染源的一种方法。水文学方法在河流污染溯源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可以通过测定流量断面来确定污染物的质量平衡关系,从而推算出上游或下游的污染物输入或输出量,为污染源定位和定量提供依据。
可以通过测定水位来确定河流的水力特性,如流速、流向、湍动等,从而推算出污染物在河流中的迁移规律和扩散规律,为污染控制和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可以通过测定水质来确定河流的水化学特性,如溶解氧、pH、电导率、营养盐等,从而推算出污染物在河流中的转化规律和影响程度,为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提供依据。
水文学方法在河流污染溯源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是2017年发生在美国密歇根州弗林特市的铅污染事件。该事件是由于弗林特市自2014年起改变饮用水来源,从底特律市引用休伦湖水改为自行处理弗林特河水,导致了铅等重金属从老旧的管道中腐蚀释放,进入饮用水系统,造成了居民饮用水铅超标,引发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为了查明污染源和控制污染,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利用水文学方法,通过测定弗林特河水和休伦湖水的流量、水位、水质等参数,确定了弗林特河水的水力和水化学特性,分析了铅在水体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为污染源识别和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5、追踪技术
追踪技术是指使用化学追踪物质等方法来对河流污染物由上游到下游的流动规律进行追踪研究的一种方法。追踪技术在河流污染溯源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可以通过使用人工或天然的化学追踪物质,如盐类、溴类、氟类、放射性同位素等,来模拟污染物在河流中的运动轨迹和速度,为污染源定位和定量提供依据。
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类型或不同比例的化学追踪物质,来区分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污染物,为污染源识别和归属提供依据。
可以通过使用具有特殊性质或功能的化学追踪物质,如荧光剂、色素、生物标记等,来观察污染物在河流中的分布和变化情况,为污染控制和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追踪技术在河流污染溯源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是2016年发生在中国长江上游的重庆市渝北区的一起有机氯农药污染事件。该事件是由于一家农药厂非法倾倒含有有机氯农药的废水,导致了长江干流出现了鱼类大量死亡的现象,引发了社会关注。为了及时查明污染源和控制污染,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利用追踪技术,通过使用盐类作为化学追踪物质,来模拟有机氯农药在长江中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并结合水文水质监测数据,确定了污染源为渝北区的一家农药厂,并计算出了污染物的初始排放量、排放时间、排放位置等参数,为污染源处置和责任追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6、传感技术
传感技术是指采用水质传感器对污染物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污染源,并根据实时数据实现污染源的快速定位和线上监控的一种方法。传感技术在河流污染溯源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可以通过使用多种类型的水质传感器,如pH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浊度传感器、色度传感器等,来实时监测河流中各种参数的变化情况,并及时发现异常波动或超标情况。
可以通过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如GPRS、3G、4G等,将水质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或移动终端,实现对河流水质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可以通过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如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异常检测等,对水质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对污染源的快速定位和识别,并预警污染事件的发生。
传感技术在河流污染溯源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是2019年发生在中国长江上游的重庆市南川区的一起有机溶剂污染事件。该事件是由于一家化工厂非法倾倒含有有机溶剂的废水,导致了长江干流出现了异味和油膜的现象,引发了社会关注。为了及时查明污染源和控制污染,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利用传感技术,通过使用电导率传感器和色度传感器等水质传感器,在长江干流和支流设置了多个监测点,并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数据变化规律,确定了污染源为南川区的一家化工厂,并计算出了污染物的初始排放量、排放时间、排放位置等参数,为污染源处置和责任追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以上介绍的一些常用的河流污染溯源技术手段,它们各有优势和局限,需要根据具体的污染情况和数据条件进行选择和组合。目前的技术水平仍比较有限,需要有更多的新技术介入或者针对性的开发新原理的单元技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