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做的期刊内容比较杂,有编译的新闻,有采写的报道,有作者的投稿,还有专家的访谈,绝对的“杂志”,每到定稿的时候都头大,看内容,看版式,看色彩,忙得手忙脚乱,还是会出现不少的瑕疵。忙碌之余大家感叹说,还是做单纯的学术期刊容易,每一篇文章编好校好,然后排一下就可以出版的,而且是黑白印刷,格式固定。从2010年开始,手头的期刊改版成两本,其中一本是学术期刊,花了很多精力改版,准备稿件,每个流程都要顺一下,几次下来,发现做学术期刊一点也不容易。
从投稿说起,现在做科研的人越来越多,投稿也是越来越多,但期刊的容量却是有限,虽然也在不断增加,看看APS的Physics Review系列就知道了。投稿与发表的不对称,其中就要编辑下功夫把最好的文章挑出来。文章的初审非常重要,一些文章根本就没有外审的必要,编辑可直接退稿,要不然把包袱推给审稿专家,一是浪费他们的时间,也给期刊带来不好的影响(这么差的稿子都送审!)。初审一是看内容,是不是有新的东西,新的结果,新的想法;二是看格式,题目、摘要、作者、引言、结论、参考文献是不是全,很多人的英文摘要很多错误。不规范的引用,一稿两投,都要在这个阶段进行第一次把关。
初审完了是外审,找谁审稿是个关键,每个编辑部都有一大批的审稿专家,有的活跃,一年审好多的稿件,也有的一年只审两三篇,有人的审稿意见会写很长,事无巨细,从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到论文写作,语法格式,也有的人三言两语就把一篇文章打发了(编辑部最不喜欢的一种)。有的人审稿严格,有的人审稿宽松,这两种审稿人编辑部都会用,但不会完全按照他们的意见。可能有某个审稿人通过的稿件被退了,被某审稿人痛批的稿件在修改后发表了。一篇稿件的发表要取决于各方面的意见。
稿件转给外审专家了,事情还没有完,编辑部经常收到作者来信催促审稿,原因有各种各样,毕业,职称,项目评审等等。审稿人事情也很多,有的稿件审起来难免有拖延。大家义务审稿,也不好硬逼,只能小心翼翼地请审稿人抽时间审稿。针对审稿意见,作者又会有不同的反馈,大部分审稿意见是中肯的,但外行人审稿的事情也难杜绝,作者对审稿意见的不同意见,编辑部再请主编或者审稿人裁决,又是一个过程。
稿件审完了,录用或者退稿。后期就是安排发表了,目前国内一些期刊的发表周期很长,现在投稿发表到9月份就是很快的。对编辑部安排的发表卷期,作者也会有不同要求,有的想提前一些,还有的人想拖后一些。
录用之后,就是稿件的编辑排版校对了,很多编辑部都是自己安排人做了,但也有一些编辑部把稿件文字编辑的任务外包给别人来做,自已做质量控制。编辑过程中遇到一些文章没有讲清楚的地方,还是需要作者做小改动的。但国内很多作者对文章后期的工作并不是非常关心(特别是一些研究生),到录用为止,其他的事情交给编辑部了,怎么改都行,有的问题讨论起来还不如编辑清楚。
虽然现在大家查文献都不翻纸版的杂志了,编辑部也知道印出来读者不多,费钱费力污染环境,增加碳排放,但没有办法还是要印,因为主管单位还是要“看”的。如果现在规定可以不出印刷版了,估计有80%的学术期刊不会再跑印刷厂了。
这个流程之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像审稿人数据库的维护,学术期刊与学术活动的互动,企业广告的吸收,期刊发表周期的控制,影响因子的高低,收入支出的平衡……要想把期刊做好,一样都不能少。
做好学术期刊很不容易。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