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故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lowlight 编辑,用文字说话;学术,用论文说话

博文

从出版全过程出发 提升期刊编校水平

已有 7949 次阅读 2016-9-22 17:02 |个人分类:编而辑之|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从出版全过程出发 提升期刊编校水平

王晓峰,殷建芳,马 沂,杨 蕾

(《中国激光》杂志社有限公司,上海201800)

摘要:从期刊、编辑及论文作者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影响学术期刊编校质量的几种因素,其中包括出版流程不尽合理、论文修改编校过程中编辑与作者之间缺少反馈等。针对以上问题,作者认为首先需要对编辑进行专业化分工:学术编辑把握学术质量和出版编辑把握编校质量,然后再从编辑素质提高、作者写作培训等方面着手提升期刊论文的编校水平。针对期刊编校工作的集约化、标准化运作方式,作者从编辑队伍建设、在线编校管理平台建设、编校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这种工作模式有利于保证编校水平并提高工作效率。在优化编校流程的基础上,还可以方便编辑与作者的沟通,帮助作者提高写作水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科技期刊;编校水平;流程优化;平台建设;质量控制


在科技期刊出版工作中,期刊的学术质量、编校质量和传播效果是三个关键要素,缺一不可。长期以来,我国学术期刊非常重视期刊的编校质量,并保持了非常高的标准。近年来,随着科技期刊出版竞争日趋激烈和数字出版技术的不断更新,不少期刊在学术质量把控和新媒体出版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在总体办刊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部分期刊的编校质量有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例如,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组织的2015 年期刊编校质量检查结果显示,604 种期刊中不合格刊物为87 种,占期刊总数的14.4%[1]。

期刊编校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对中国多数期刊编辑部来说,由于人手有限,多数编辑身兼数职,既要送审稿件,还要负责稿件的编辑、校对、排版,无法集中精力进行编校工作。部分期刊出版机构受人力有限和成本控制的影响,无法安排充足的人手完成严格的三校过程,部分编辑的业务水平不够,有些作者的论文写作水平较低[2]。大多数期刊出版机构依然坚持严格的编校标准并不断提高编校水平[3-5],例如,中国激光杂志社改革工作机制,在工作中引入兼职编辑,通过规范的管理制度保证了编校质量,同时控制了出版成本[6];北航学报进行了学术与出版分离的改革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要想提高编校质量,作为期刊出版的管理人员,不能只是简单地给出严格的要求,也应该考虑进行工作机制的革新,以科学、有效的途径确保编校水平,并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编校质量。

本文分析了影响现有期刊编校质量的一些问题,并从改变出版流程、提升编辑业务水平、加强与作者沟通、完善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为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编校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影响论文编校质量的因素分析

论文编校水平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编辑无法投入足够的精力、稿件写作水平低等。期刊出版是一个多方参与的过程,因此,提高编校质量不能只是要求编辑投入更多的精力,以达到要求“优”或“良”的水准。我们需要找出其中的关键问题,然后从整体上考虑解决问题的关键。

首先,多数期刊出版流程不合理,编校质量控制不到位。国外多数出版机构内部分工明确,学术质量把握的工作交由科学家完成,编校排版工作则会按照一定的质量要求外包给第三方公司,而全职编辑专注于服务作者、读者,并完成期刊的及时、高质量出版。相比而言,国内多数的编辑部因为人手较少,资金有限,需要完成期刊出版所有环节的工作,无法形成明确的工作分工。这样,稿件的编校质量经常取决于具体某位编辑的能力与工作状态,但由于编辑身兼数职,难以要求每个人在编校工作中投入足够的精力,无法做到术业有专攻,使编辑精于编校并长于编校。

其次,编辑与作者沟通不畅,无法形成良性的编校质量回馈机制。在目前的工作流程中,编辑花费了大量时间来纠正作者投稿中的错误,以满足学术期刊出版的要求。但是这些修改并不能非常有效地反馈给作者,缺少沟通的有效途径。通常情况下,编辑的修改会体现在作者看到的清样稿中,但多数作者不能认真对照录用稿与清样稿的区别,研读编辑对论文做了哪些修改,为什么要改。如此一来,编辑的辛苦修改,只是提高了一篇论文的水平,对于作者水平的提高帮助也不大。这样也就注定了编辑会进行很多重复性的工作,这也影响了编辑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再次,部分作者缺少足够的写作训练,从源头上影响了期刊编校质量的提高。部分作者缺少足够的科技论文写作训练,投稿中存在各种问题,例如语法错误、图表误用、表述逻辑关系不清等[8]。在工作学习的过程中,作者及部分研究生导师对于论文写作没有足够的重视,而且只有少量的学校开设了科技论文写作的课程。另外,部分学校的论文写作课授课教师,也缺少足够的论文写作与修改经验。由于作者在论文写作方面的不足,稿件润色公司应运而生,为作者提供有偿修改论文服务。这虽然有助于提高论文质量,但多数情况下,对作者的写作能力提高没有多少帮助,而且存在代写论文等违反学术道德的灰色地带。


2 解决方案

要系统地解决部分期刊编校质量下滑的问题,首先需要统筹考虑期刊的整体编校工作流程,推行期刊出版的前后期流程分离,形成专业的编校团队和完善的工作机制;然后再从提高编校团队业务素质,培养作者写作水平等入手,从多角度出发解决期刊编校质量不高的问题。这要求期刊出版单位在编辑队伍管理,在线编校管理平台建设,编校质量控制等几方面做好工作。

首先,组建专业的编校团队,建立高水平的编辑队伍。在编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形成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兼职编辑专注于单篇稿件的编校,专职编辑以管理、沟通、质量控制为主,管理兼职编辑的工作并进行质量控制,与作者沟通以提升他们的水平,整体把握编校质量,整理总结编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其次,还要注意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高编辑的业务水平。例如,2014 年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联合上海出版物编校质量检测中心举办首届“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技能大赛”,有近300 名编辑参与,活动增强了编辑的责任感和业务能力[9]。

其次,以在线编校管理平台为抓手,改革编校工作机制。这个在线编校平台需要满足多方面的需要,例如:扩展性能良好,可与前期的投审稿系统和后期的发布平台对接;功能模块化,满足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并可定制流程;支持多用户参与,涉及出版人、专职编辑、兼职编辑、排版、作者、财务等。编校管理平台是编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工具,所有相关人员的工作交接都将通过该平台完成。它与投审稿系统有联系,但又有很大区别,重要的一点是它可以脱离单种期刊的限制,实现多刊的共流程管理。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平台建设不是一个出版两三种期刊的编辑部可以完成的,它需要足够的人力、财力支持,而且即使建成了,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期刊支撑,很难发挥它的规模优势。所以,期刊规模比较大的出版机构可以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探索数字编校平台的建设。而对于期刊数量有限的出版单位,则可以选择在合适的时机把编校外包给有优势的机构,集中有限的力量进行期刊的学术建设。

再次,完善编校质量控制,形成标准的编校规范。对稿件的编校过程进行优化,模块化写作要求,使作者易于把握。这样,编辑可以准确应用,并能把一些标准传递给作者,在投稿或者修改阶段完成大部分的工作、对编辑或者兼职编辑进行经常的业务培训,对编辑的工作由专人进行检查或抽查,对于编校水平高的编辑可以在薪酬方面给予奖励,对于作者也可以设置类似的奖项。同时要注意利用各种软件完成一些固定内容的编辑,例如作者的拼音与单位、基金项目编号、参考文献等。软件自动输出的参考文献准确度高,有利于文献在各种文献平台的检索和共享。很多研究人员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参考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Mendeley、NoteExpress)来管理论文中的参考文献。这要求期刊出版机构能够提供规范的参考文献模板,并引导作者使用[10]。

最后,帮助作者提高写作水平,从源头提高稿件编校水平。多数论文的执笔人为研究生,缺少足够的论文写作经验,论文中出现各种错误也是难免的。作为编辑,在改好论文的同时,也要考虑帮助作者提高写作水平。帮助作者提高了水平就相当于帮助作者改正了以后论文中的错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在与作者的交流过程中,编辑的细心工作可以提升作者对期刊的忠诚度,有助于吸引作者能持续地把优秀稿件投到期刊上。在方法上,编辑可以把在编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网络的方式(网站博客、微信等)反馈给作者,并给出详细的解释,以提高作者的写作水平[8]。另外,编辑还可以借助学术会议等机会举办学术论文写作讲座,以加深作者对论文写作规范的认识,并成为其能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提供帮助的朋友。


3 结 论

本文分析了制约我国科技期刊编校质量提升的几个关键因素,并认为目前流程设置上的不合理影响了编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作者建议,期刊出版机构能够革新出版流程,使编辑团队分工明确,并从写作规范、编校标准、质量控制等方面着手,保持并不断提高科技期刊的出版质量。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很多编辑部规模比较小,而且由于工作流程不同,部分编辑部难以严格分离科学编辑与出版编辑工作流程。其实这一点并非中国所独有,国外约90%的学会也只出版1 种期刊[11],但这并不妨碍与其他期刊或者机构开展合作,实现高效出版。规模比较小的编辑部可以考虑与同类期刊合作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或者外包给第三方的公司以提高工作效率。在国际合作出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国外出版社都有专门的团队来完成编校出版的工作,或者委托第三方公司来完成,很多国外出版社也为与之合作的中国科技期刊提供这样的服务。目前中国的科研实力不断提升,科技出版也正在得到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对于有一定体量、且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科技期刊来说,涉足这块业务也有相当的市场必要性,在这方面开展探索有助于提高中国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2015 年全市报刊编校质量检查工作结束[EB/OL].(2016-02-23)[2016-04-09].http://cbj.

sh.gov.cn/cms/ realPathDispather.jsp? resId=CMS0000000005576478.

[2] 吴健敏.科技期刊编校质量问题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3):372-373.

[3] 中国新闻出版网.提高科技期刊编校质量有妙招[EB/OL].(2015-04-07)[2016-04-09]. http://www.chinaxwcb.

com/2015-04/07/content_314550.htm

[4] 郑晓梅,刘颖.科技期刊稿件编辑出版过程中的质量变异与过程质量控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6):

964-966.

[5] 葛建平,斐蔡.英文科技期刊语言润色中与作者的互动策略及启示——《中国航空学报》(英文版)的实践[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3):274-277.

[6] 殷建芳,马沂,王晓峰,等.中文科技期刊编辑加工外包与质量控制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

27-31.

[7] 张嵘,李晶,娄嘉.高校期刊学术与出版分离的改革初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8):1044-1047.

[8] 中国光学期刊网.科技论文写作与编辑实例[EB/OL].(2016-02-07)[2016-04-09].http://www.opticsjournal.net/

Blogs/B16020200087.htm.

[9] 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首届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技能大赛成功举办[EB/OL].(2014-09-22)[2016-40-09].

http://journal.sh.cn/CN/news/news776.shtml.

[10] 华力为,李文喆,王晓峰,等.利用文献管理软件优化编辑工作[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3):433-435.

[11] Crow R. Publishing cooperatives: an alternative for society publishers [R]. Washington: SPARC Consulting Group, 2006, 1, http://www.arl.org/sparc/.


王晓峰, 殷建芳, 马沂, et al. 从出版全流程出发 提升期刊编校水平 [M]//赵惠祥;刘志强. 科技期刊发展与导向. 上海;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16: 149-15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76-1004420.html

上一篇:答邵老师:编辑为什么改稿子
下一篇:七岁小男孩研究蝙蝠的文章被“学术期刊”接收了
收藏 IP: 210.72.9.*| 热度|

5 郑永军 蒋新正 翟自洋 王启云 魏焱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