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venking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博文

《卷舒开合任天真——何泽慧传》后 记

已有 6378 次阅读 2013-6-17 23:52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何泽慧

如同人生经历四季,这本传记初稿的写作,也持续了整整一年。仲春时节,撰成何泽慧先生的家世以及在振华女校、清华大学的求学时光(13章);盛夏之际,完成了她在德国和法国的研究经历(46章);金秋时节,写就她回国后在核乳胶、中子物理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阶段(710章);雪飘两度,而全篇皆成(1114章)。犹记苏州太湖畔,迎春繁花始盛开;南京植物园小路上,初冬暮色已苍茫。在这一年里,我们用心领略了何泽慧先生一生的美丽华章。

何泽慧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小组由五人组成:负责人刘晓,担任访谈及研究报告的撰写。成员有李艳平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提供了何泽慧家族及在法国时期的一些素材。方在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查找和翻译了一些德语文献,商讨核物理方面的知识,并前往柏林复制到何泽慧的博士论文。曾西平(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负责了访谈的摄像和主要文字整理工作。康静(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也承担了部分摄像和文字整理事宜,同时对资料的编目付出了不少劳动。此外,朱文瑜、王传超、罗兴波、王彦雨、刘素莉等也先后参与课题组的部分工作。没有小组的协作和许多人的帮助,很难想象这一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当我们见到何泽慧先生时,她已经忘却了所有的烦恼。何泽慧先生的事迹,如同散落的音符,由她的子女、亲友、同事珍藏,是他们将其慷慨无私地提供给我们。与何泽慧交往多年的葛能全先生,向我们讲述了她一生的大量细节,许多观点值得借鉴。钱民协教授、钱祖玄教授整理并数字化了大量照片、信件和文献。钱思进教授不仅给我们许多珍贵的文章,还对本书进行逐字逐句的订正。张焕乔、孙汉城和杨桢三位先生把何泽慧最精彩的岁月展现在我们面前,李惕碚院士则对她晚年的贡献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何泽瑛女士,家族的守望者,在那里我们找到许多问题的答案。还有徐思源老师、苏华先生、张橙华先生、王守觉院士、冼鼎昌院士、马宇老师……他们才是真正的作者,而我们对史实没有任何加瓦添砖。

最后,要感谢中国科协主持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采集工程”项目,特别是项目组成员张藜老师等对我们的信任。没有这个项目,则没有本采集小组的存在。作为小组负责人,一年半的历程已经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一任务的艰巨性。尤其张藜老师和樊洪业先生对本书极为重视,不惜耗费大量时间审读,提出了许多意见,使我们深受教益。我们只有殚精竭虑,冀对何泽慧先生负责、对项目负责。

然而,笔者深知阅历尚浅,虽穷其智力亦难以写尽何泽慧先生的百年情怀。小得而大失之处,还望读者见谅并批评指正!

     

201112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6594-700402.html

上一篇:周末读报 20120407
下一篇:中国科学院建院初期的科研机构调整工作
收藏 IP: 60.10.69.*| 热度|

7 曹聪 王涛 陈安 科学出版社 苏德辰 qqlisten LongLee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