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哲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赵国求 研究员,武汉市学科带头人,专著十部,国内外发表论文六十余篇。

博文

电磁场和薛定谔波的本体论特征(3)

已有 5260 次阅读 2010-12-2 09:17 |个人分类:物理学哲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二、德布罗意—薛定谔波基本本体的讨论

1.波函数的实在论解释

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了与光量子波动性对应的一组方程:E = hν  P = h /λ

ν是光子的光波频率,λ是光子的光波波长,E是光子的能量,P是运动光子的动量。爱因斯坦上述方程表明,光量子由其反面——波来定义,而波又以其反面——光量子来定义。等号只能理解为两者硬性的的数值关系。

1924年德布罗意受爱因斯坦光量子思想的启发,提出实物粒子,如电子等也具有波动性的说。与实物粒子相伴而生的波,称物质波。将E = hνp=h/λ用于实物粒子,计算波的频率和波长,不久电子的波动性被实验所证实。对实物粒子波粒子二象性的研究从此拉开了序幕。1926年薛定谔在研究德布罗意物质波时,得到一个物质波运动方程,称薛定谔方程。方程的解──波函数,称作德布罗意─薛定谔波。德布罗意─薛定谔波很快就被认定为量子化的基本实体,甚至电磁波也被看做是与光量子相伴生的德布罗意─薛定谔波 [12]。但它与经典场论中的连续物质场显然不同。

德布罗意对物质波有自己的理解。在其导波理论中,波是引导粒子运动的,粒子“骑在波上”。这个形象的比喻遇到了巨大的认识困难。粒子运动时波如何从粒子自身发出,而运动停止时,波又如何收进粒子自身?德布罗意及其追随者很难做出回答。后来,德布罗意将导波理论发展成双重解解释:粒子由非线性波形成,处在粒子的中心,而平面波在外围,引导粒子而行。双重解解释中,粒子由波组成,基本本体是波,但也兼有粒子[12]。波和粒子都具有物质实在性。若进一步追问是物质的什么波时,回答只能回到起点,粒子的能量决定波的频率,动量决定波长。德布罗意双重解解释的数学困难,也让人望而却步,至今仍未取得理想进展。

将德布罗意─薛定谔波用于原子,原子中电子轨道运动周长ln刚好是电子波波长λn的整数倍,lnnλnn是正整数。这刚好是驻波的形成条件。驻波的稳定性,常被用来解释氢原子的稳定性。

薛定谔赞成波函数实在论解释。指出波函数ψ的实质是电荷密度分布,而∣ψ∣2是电荷密度分布的权值函数。薛定谔波函数电磁解释赋予了波函数的实体性质,基本本体是波,而不是粒子,粒子由波构成。

薛定谔波函数的实体波解释亦有重要缺陷。他无法处理波函数的多维空间问题,波包扩散也无实验依据,波函数复数表述及相速超光速令人不解,表象变换的物理实质更是一头雾水。波函数实在论解释遇到了严重困难[13]

爱因斯坦认为电磁场是多光子粒子流,粒子是“实”的,波是“虚”的。他反对波函数的单粒子概率解释,反对哥本哈根学派对测不准关系的理解,因为那会引来上帝掷骰子。在这层意义上,爱因斯坦盼望赋予单粒子波函数实体性质,但德布罗意─薛定谔波函数实在论解释遇到的困难使他失望,德布罗意的双重解解释,薛定谔的电磁解释,在本体论层面上没有得到爱因斯坦的青睐。

玻姆是试图对波函数做实在论解释稍后的重要物理学家。玻姆将波函数写成:ψ =R(r,t)e-is(r,t)/? 形式,代入薛定谔方程并做分离变量处理,得到了一个粒子运动方程和另一个位形空间概率分布方程。玻姆波函数实在论解释的基本本体应归于粒子。但玻姆的理论中,出现了一个新的量子势Q=(?)2/2m)(2R/R)

量子势的物理意义不明确,倍受争议,而且爱因斯坦还认为量子势有重新引进以太之嫌。

看来对波函数做实在论解释的三种流行方案均不理想。但对波函数必须做出实在论解释,否则单粒子通过双缝的自相干现象就无法得到理解。此外,量子场论中的数学概率波又如何“激发”出真实的物质粒子?因为这层原因,连力举波函数概率解释的哥本哈根学派,为了自圆其说,对经典粒子的基本性质也被迫做了修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389509.html

上一篇:电磁场和薛定谔波的本体论特征(2)
下一篇:电磁场和薛定谔波的本体论特征(4)
收藏 IP: .*| 热度|

4 张志东 鲍得海 陈湘明 罗教明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0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