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而,正统量子力学有先天性的不足。一方面,仍然把原子中的电子等微观客体看成形状可以忽略的宏观质点。另一方面,把两种不同作用机制下的物理实在混为一谈,不作区分。这是量子力学正统解释产生诸多悖论的总根源。当对微观世界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讨论原子问题,微观客体的形是不能忽略的,能级间是突变的。量子力学曲率解释正是抓住了这一要害。我们不能先验地认定电子就是一个形象不变的小球。对电子等微观客体自身“形”的认识,需要通过实验现象来建构。量子力学实际上就是通过相互作用在不同时空点上建构对微观客体“形”的认识,这个“形”——状态,就是量子力学中的态函数。
必须注意,在原子世界,我们建构的原子中电子的“形状”是量子力学的产物,它与宏观世界牛顿力学或相对论力学中连续作用“看到”的不变“形状”有本质的区别。原子中电子的形状是可变的。但由于它仍然是电子通过光学现象建构出来的,所以,我们说量子力学中,我们为电子建构的“形”是电子“自在实体”在相空间的“形象”。它是“现象实体”。人类只能建构“现象实体”,而不能建构“自在实体”。
反科学实在和关系实在论者丢掉了“自在实体”,只通过现象建构关系,而我们却通相互作用,建构“现象实体”。
量子力学曲率解释指出:原子内部世界,相互作用的非连续性,使得波函数每一个分量都是一个独立的相干波源;连续作用的介入,能级间电子的运动由突变变成了连续,独立相干波源的消失,相干性退出。量子退相干过程,本质上是把非连续编号的波函数通过连续作用转化成连续编号波函数,消去相干性的过程。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中,微观客体具有的能量、动量、位置和时间与一个有限大小的“形”相联系,动量不是作用在一个确定的“点”上,而是作用在一个分布区域,动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