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哲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赵国求 研究员,武汉市学科带头人,专著十部,国内外发表论文六十余篇。

博文

现象实体的开放性

已有 3660 次阅读 2008-2-26 08:59 |个人分类:物理学哲学

离开人的观察,想象中物质间相互作用呈现的“实在性”,是我们定义的“实在”,它与“本体”相对应。本体的“实在性”通过现象实体的实在性得到认识。

物质的运动是在时空中运动,物质的存在也是在时空中存在,玻色子场是物质间彼此感知客观实在的“天使”。物质的运动状态不同,场的性质不同,人们“感知”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实在性也就不同。黑夜里我们用红光去照射物体,物体发红光,呈现红色;我们用紫光去照射物体,物体发紫光,呈现紫色。用弱相互作用场去照射,物体将全然无“知觉”。场物质全部穿透物体就无法感知物体的“客观实在性”。物体到底是红色的,还是紫色的,还是不“存在”?只是所使用的感知对方“存在”的场信息不同,结果不同而已。因此,我们认识的物体在时空中的形象肯定带有“感知场的偏见”,只是有些我们知道,而有些不知道而已。我们也许无法说清楚物体最终还会有什么,但我们可以说清楚物体现在是什么!一切物质的客观实在性都是通过相互作用感知的。相互作用是多样的,实在性是开放的。随着探测信息的转换,我们可以更多地认识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尚未发现的特性(这就有别于不可知论)。我们还能够发现过去认为“不存在”的东西,而过去认为存在的东西,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不翼而飞。这完全是“感知实在”的相互作用场的魅力。人类通过弱相互作用认识中微子的存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一个物体是否“存在”,以及怎样“存在”,或者说物体能否被感知,及感知的形象是什么,与我们使用的探测场信息有关。如果用“曲率”表示物体的形象,则“曲率”会随场的作用的变化而改变。目前人类能够使用的“感知场”有引力场(感知质量m),电磁场(感知电荷q),强相互作用场(感知“强荷”),弱相互作用场(感知“弱荷”)等等。我们完全不用担心,在一种探测场中“不存在”——失去某种“实在性”的东西,其物质性会在世界上消失。辨证唯物主义的“存在—物质”是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辨认的“物理实在”(现象实体)的总和。

此外,相互作用原理还告诉我们,有怎样的相互作用就有怎样的理论结构。相互作用发生质的变化,理论结构也会发生质的变化。相对论力学与牛顿力学理论结构的变化,在于观测作用中,光速从无限到有限的变化;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理论结构的变化,在于能量量子的出现,在于相互作用从连续到非连续的变化。不同的认识层次中,相互作用变了,理论结构也就变了,现象实体也就变了。本体就有了新的呈现。现象实体是可以建构的,本体不能建构。科学理论的结构是开放的。

这就是我们提出的相互作用建构实在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16316.html

上一篇:三、神经体液论假说
下一篇:四、经络的整体调节论假说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