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一本数据库英文教材译本写的序,正在印刷中,出版后推荐给大家,质量不错) !
我从小就很喜欢读书,但不明白书有好坏之分,恰好父亲淘了两大箱子文化宫处理的旧书,于是我就背着父亲一本一本从箱子里面偷书出来看,看完了之后再胡乱塞回去。刚开始偷书看的时候也就三四岁,应该也看过很多“少儿不宜”的书,我记得小学一年级前就开始看梁羽生的《弹指惊雷》,也不记得那个时候是看懂了多少。看完之后的书塞回箱子顶部,也从来没有整理过,所以到后来伸手进去摸(箱子搬不出来),顶上都是些看过的书,要找到一本还没有看过的书,是越来越不容易。
后来离家出去读书,不管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还是在瑞士弗里堡大学,我都有让同学艳羡的“藏书”。那时候一箱一箱搬运到弗里堡大学的中文书,应该还在造福来自中国的学弟学妹。和父亲越来越乱的大书箱一样,因为没有条件,所以喜欢不喜欢的书,课外课内的书,看过没看过的书,都杂乱地堆在一起。只是因为是自己选过、买过、品过的东西,总是能够很快找到所需要的书,若是换了另外一个人找我借一本教材,恐怕是很难中“垃圾山”一般的书堆中自己找到想要的教材。
2013年,我第一次有了一个自己独立的办公室。办公室面积不大,但是在我的坚持下,配备了一个很大的书柜。数据有4层书架,可以放一百二三十本书,这些书放在书架上,直接就可以取阅,来办公室的客人也能够看到书的名字。书架两侧还各有一扇木头的拉门,里面是柜子和架子,挤挤各自可以放两百来本书,但是从外面看不到,取阅也不太方便。我选了三类书放在明面的书架上,一是自己特别喜欢,也特别能表达自己兴趣的书;二是短期内可能就会阅读的书,一般都是新近购买的书籍;三是经常使用的工具书。其他用得相对较少的书,或者刚刚看过的一些书,就只能退让一步,躲到拉门后面了。
对于一个爱书的人,怎么样排列自己的书,成了一个幸福的问题。书排列得好,既方便一下子找到想要的书,也方便购买新书后能够一下子插入到合适的位置,不至于书越多越乱。可以用来排列图书的办法很多,例如按照出版社的名字、按照作者的名字、按照图书的题目等等,甚至可以按照图书书脊的颜色、图书的重量、页码、定价、字数等等。我有一次到一个朋友家,看到他家卧室里面一个很小的书柜,也就五十本书的规模吧,竟然是按照颜色排列的。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如此,他说是小女儿排的,而且非要如此,一旦有些变动,就又哭又闹的。
图书的重量、字数等等,其实是很好的标识,因为重量或者字数完全一样的书很少,基本上可以唯一确定一本书。但是用这个来排列图书并不合适,一是要随时确定图书的重量和字数并不容易,尤其是后者,难道我新买一本书都要数一数字数吗?二是每次找书的时候,一般都是和书的内容有关,例如想找一本图论方面的研究生教材,查阅一个定理的文献出处,而不会想找一本二十七万一千零四十九个字的书。一般而言,连续的几次找书,可能出于类似的目的(找离散数学的相关教材和专著用于备课),或者相近的兴趣(这两月专攻沧月的小说以及相似的玄幻作品),而不太可能一段时间内主要都找白色封皮的书或者按照从重到轻的顺序读书。
所以我想了又想,还是按照图书内容的分类来进行排列,包括小说、散文、诗歌、传记、历史、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科普、科学专著、教材、工具书……,同一类的图书,再按照作者姓名的字母序进行排列。后者倒是很好办,因为作者的名字是明确的,不会有误差。前者却不是图书固有的特征,而是经过某种非标准化的手段处理得到的,因为有很多个人的因素在里面——一本书可能属于很多不同的类别,既可以看成科学专著,也可以看成教材,取决于我自己的判断。不过不管怎样,这种符合使用习惯的分类,让我的书架变得非常清晰整齐,查书换书也非常方便。
因为把图书分多少类,怎么进行分类,都有个人的因素在里面,所以也会带来一些不便。我中学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曾经给我介绍过很多作者,既包括当时刚刚崛起的黄易的连载,也包括那个时候还不太出名的昆德拉和村上春树。现在快二十年过去了,我很想知道我们俩买书和看书的习惯还一样吗?遗憾的是,当你的书多到一定程度后,如果你没有办法直接记得哪些书你买过,要想计算有多少比例的书是重复的,就是件麻烦的事情——因为两个人对图书的分类和排列的方式不同,找起来特别费劲。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人是按照页码进行排列,那就方便了,因为页码一翻就知道,而且一本书在甲手上是二百四十九页,到了乙手上不可能变成二百五十页。
自从开始打点自己的书柜,我租住的房子都变得更加干净了,也终于明白为什么需要采用中国图书分类号才能够管理一个图书馆。我真正梦想中的书柜,是按照图书的喜爱程度排序的。如果大家都这样排序,当我新遇到一个女孩子的时候,我就可以问她最喜欢的十本书,然后在我“心中的书柜”中查查这十本书的顺序。如果排名都比较靠前,那就可以继续交往了。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我每次见到一个女孩子,总是忍不住询问“你是做什么方向的?”,“有没有简历可以给我简单看看?”等等尴尬的问题。
所以说,都按照中图分类号排列,是一种美;都按照自己心中喜欢的程度排列,也是一种美。两种美不知道哪个更美的时候,就不妨兼而得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3: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