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人生◆品味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xiuzhou 中国科学,从此他将伴我一起生活!

博文

科技期刊六位码编排体系及出版实践

已有 7802 次阅读 2015-3-23 11:38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科技期刊页码作为文献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起着文献标识和索引的重要作用。传统页码编排体系为顺序页码标引, 既是文献在以卷期为文献集合载体中的先后次序, 也是文献本身的起始和终止页码。但是顺序页码编排制在实行多年后已经逐渐不适应数字出版时代的要求。从2000年开始, 国外陆续有期刊采用六位码编排体系, 但是如何具体实施编排六位码, 以及采用六位码可能会出现哪些出版方面的问题, 至今还未见文献报道。 

《中国科学: 物理学力学天文学》中英文版自2015年开始, 也试行六位页码编码制, 我们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主要在于六位页码编码制不仅标示文献的索引信息, 还规范文章的刊期、学科、出版流水号, 是一个相对统一的体系。相应的, 在文章审稿结束且被接受发表的时候, 如何尽快安排这篇文章的出版刊期, 确定这篇文章的学科代码和出版流水号, 以及与六位码相关的生产流程改造、模版设计和印刷生产等等, 这些问题在以往的文献中还未见论述。本文尝试从出版实践的角度出发来阐述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1          六位码简介

六位码, 顾名思义, 是由6位数字组成的, Appl. Phys. Lett. 105, 183902 (2014), 六位数文章号183902”的内部结构是: 前两位“18”代表本卷期号, 中间两位39是该文章的学科号, 后两位“02”是学科号“39”类目下的流水号, 即该学科号(39)在第18期的第二篇文章。目前, 中国物理学会、美国物理学会(APS)、美国物理联合会(AIP)和英国物理学会(IOP)、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等出版商旗下的一些刊物均采用六位码编排体系, 1为部分代表期刊页码编排形式(见全文). 

相比顺序页码编码制, 使用六位码有以下优势:

(1) 快速发表。当稿件接受后, 只要确定卷期, 不用等待当期所有稿件页码都确定, 即可生成文章的六位码和文章的DOI, 文献索引信息即符合可完整引用、可收录的条件, 既缩短出版周期, 也方便作者和读者引用.

(2) 跨期出版。对专题稿件(special issue/topic)预先指定卷期号, 不需要逐期出版, AIP Advance为例, 2015, 该刊率先确定了第4期专题SPECIAL TOPIC: MICRO-NANO TECHNOLOGY 2014”9篇文章的六位页码, 2015年的前三期并没有上网, 如图1所示。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专题的显示度, 并且不用受发表时间的约束。

 

 

1  AIP Advance 2015年第4期专题发表网页截图

 

(3) 整期中增减或替换论文, 其他论文页码不受影响。如果是顺序页码编码制, 则每增减或替换一篇论文, 整期页码都需要重新调整, 而每篇文章都有各自的编校排版流程, 这个影响是触一发而动全身的。所以一般不是特殊情况, 顺序页码编码制在所有文章拼版后, 不允许擅自增减替换论文, 这就制约了出版的自由度和灵活性。而六位页码编码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因为每篇文章的内部页码是在六位页码后面再加上自然页码-1, -2…, 页码和其他论文是相对独立的, 比如, 183902-1, 183902-2, 等等。在增减替换论文时, 相互影响很小.

2        六位码的生成规则

2.1     按照刊期的批次管理

六位码关键在前两位, 即确定刊期。一旦稿件的刊期确定, 则这篇稿件的大致位置即能确定, 后面的编码则有章可循。在从顺序页码转向六位码过渡阶段, 一般刊物会至少有2~3期存稿没有确定页码, 所以第一步是首先确定存版稿件的刊期, 并且能照顾到今后需要增减稿件的特殊情况, 可以预留1~2篇的空间。当存版稿件全部安排刊期后, 则当每接受一篇稿件, 就依次往后安排刊期, 对应的流水号则按接受稿件的时间先后顺序拟定。

2.2  学科代码设计

以物理学相关学科为例, 目前美国物理学会(APS)、美国物理联合会(AIP)、以及中国物理学会旗下所有期刊均采用APS制定的PACS代码来制定学科代码, PACS代码是由六位字母和数字组成, 一般取PACS代码的大类学科代码作为六位码的学科码, 比如六位码183902, 其中“39”指的是PACS代码中大类学科代码“39. Instrumentation and techniques for atomic and molecular physics”, 作为综合性期刊, 一般对应到二级学科为止, 少数学科进行了合并归类, 结合PACS代码和《中国科学: 物理学力学天文学》实际情况, 我们制定了如下学科和相对应的代码, 如表2所示(见全文)。  

2.3  流水号的编排设计

在刊期和学科代码确定以后, 还需要对流水号进行设计。这里可以预先设定每期发表的总文章数, 在此基础上, 还需要照顾到学科发展平衡, 这就要求在本刊每一期, 既要保证学科均衡发展, 也要照顾到优势学科。根据期刊发文量,当一个学科流水号达到发文要求数量后, 一般再接受到此学科稿件时, 应安排到下期发表。在流水号确定后, 则这篇文章的六位码也确定了, 这样申请到DOI代码后, 可以不用等待排版清样出来, 即可将完整的文献检索信息发给作者, 同时每篇稿件电子版在线发表(online first), 也就是该稿件的最终版本。

3        六位码的生成管理

3.1  统筹管理稿件

在顺序页码编码时, 稿件评审和生产出版是相对分离的, 而六位码要求在稿件评审结束即生成页码和DOI, 形成完整检索信息, 这大大增强了刊物出版的计划性和时效性, 而且对稿件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既要统筹管理, 还要兼顾增减替换稿件时的特殊情况。

3.2  出版流程再造

传统出版流程一般是审稿-排版-校样-在线-定刊期拼版-纸版印刷-整期电子版上网; 而实行六位码后, 流程需要改为审稿-定刊期出完整检索信息-排版-校样-正式电子版上线-纸版印刷, 两相对比, 后者省略了在线-定刊期拼版两个环节, 并且将正式电子版上线前置, 剥离了单篇和整期出版的强依赖关系, 即所有单篇的正式电子版上线完成后, 再开始纸版印刷, 这样不仅缩短了单篇稿件的出版流程, 而且也提高了出版的灵活性.

3.3  稿件模版修改

  科技期刊在印刷时, 一般都是选择双面印刷, 如果是顺序页码编码制, 则习惯将页码设计在刊物的切口位置, 即右手翻页的页眉或页脚, 奇数页是在右上(), 而偶数页是在左上()角。六位编码制的情况则有所不同, 其编码的灵活机制在于是可以以单篇的形式存在, 并且在整期中不存在奇偶页的概念, 所以在设计六位码的模版时, 一般页眉、页脚的文字和页码信息统一被设计为居中或右齐, 为整期拼版提供方便.

3.4  生产印刷时对彩色页和抽印本的特殊规定

  在印刷时, 相对来说, 六位码不如顺序页码方便。主要是印刷彩页和抽印本时需要作特殊规定和标记, 这时需要将每期的电子顺序页码与六位码一一对照, 以方便印刷厂制定彩版和抽印本。目前国内外的按需印刷(POD)出版已应运而生, 期刊满足按需印刷, 也逐渐被各中外期刊采用。因为POD主要采用数字化印刷设备, 不需要传统印刷制版打样等繁杂工艺, 所以六位码在传统印刷时的不足已显得不再重要。

4 总结及展望

  相比顺序页码编码, 采用六位页码编排体系后, 从评审环节开始, 稿件就需要统筹管理, 并且出版流程也需要重新改造, 以使得采用六位码快速发表的优势能更好体现出来。

  六位码编排体系有助于我国科技期刊跨越式发展。由于国外期刊有先发优势, 影响因子普遍高于国内期刊, 我国期刊要想在同类中甚而在国际上有所突破, 只能是在服务上创新, 六位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快速发表, 相应地还可以跨期出版、灵活出版, 在国外刊物都采用六位码出版的大环境下, 我国科技期刊更应该尽快采用这样的页码编排体系。

六位码理论上适合各类领域的科技期刊, 并不仅限于物理类期刊, 只不过目前是物理类期刊率先采用六位码的较多些罢了, 并且美国物理学会制定的PACS学科代码涵盖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能够较好的统一物理类科技期刊的学科代码。

但是在非物理学科, 国际上暂时还没有统一的被广泛接受的学科代码, 国内非物理类期刊在制定学科代码时如希望和国际接轨, 不妨借鉴PLoS One的学科代码制定规则。因为PLoS One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科技期刊, 它的学科代码是涵盖各个学科领域的。

另外, 国内期刊自行制定一套学科代码是否可以?比如参考我国国家标准制定的学科代码, 我们认为也是可以的, 唯一需要的是在期刊网站和纸本书上要登载学科代码和学科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制定学科代码时是否和国际接轨并不是六位码的必然要求, 六位码的主要优势在于能跨过顺序页码的限制在稿件接受时即给出完整的文献检索信息, 达到快速发表的目的, 并延长文献的被引用时效和显示度。

国外也有期刊采用接受文章的先后顺序作为文献号 (Eur Phys J D, http://epjd.epj.org/), 不受刊期和学科约束。相对来说以先后顺序为编码的文献号比六位码还要便捷一些, 对我国科技期刊也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略)

 

全文见:侯修洲, 黄延红, 郭媛媛, 王维. 科技期刊六位码编排体系及出版实践.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 26(2): 168-17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6503-876603.html

上一篇:冷却大质量物体到量子基态
下一篇:五岁侄子写的诗
收藏 IP: 219.238.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14: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