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才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ncai 太原理工大学 物理与光电工程系教授 wangyc@tyut.edu.cn

博文

对研究生的临别赠言

已有 7638 次阅读 2009-9-26 20:57 |个人分类:师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毕业, 处事, 临别赠言

每当研究生毕业,要远走高飞自立门户时,心中有点不舍,还有点不安,担心他们由于缺少一些“经验”而吃亏,便用心准备了一个45条的临别赠言(限制级)。现附上其中的40条(公开级)。
1.    顺利人生的六要素:“真诚、勤奋、思考,微笑、交流、感恩”。
2.    嘴巴甜一点,微笑多一点,行动快一点,效率高一点,
做事细一点,写字好一点。人要精神点、自信点!
3.    面对大众讲话时,声音要大一点、缓一点。
4.    彻底忘掉你给予别人的帮助,经常问候曾经帮助过你的人。
5.    别人帮助你时,一定要表达出你的“心存感激之情”。
6.    不说消极的话,不议论别人的缺点。
7.    少冲动。
8.    郁闷不得志的主要原因:不善合作,不够勤奋。
9.    良好的人脉资源也是生产力,至少与知识和能力同等重要。
10.            环境改变多数人的生活,我们要改变环境,那就要先改变自己。
11.            人分三种:有思想有能力、有思想无能力、无思想无能力。
12.            无能力的人常见体征是: 浪费时间、无所事事。
13.            强者的共性:目标远大、脚踏实地、不折不挠。
14.            弱者的常态:怨天尤人、眼高手低、消极拖延。
15.            不后悔昨天,少憧憬明天,尽力做好今天。
16.            不为失败找借口,而为成功找方法。
17.            成功人生的共同途径是“融入关键团队或组建自己的团队”
18.            劳动与才智创造财富,爱心和体贴更常常得到经济上的回报。
19.            节俭,但不吝啬。
20.            守时,守信,保守秘密。
21.            开会、上课坐前排。
22.            每天记流水日记,整理思路,反省言行。
23.            上班提前几分钟,下班推迟几分钟。
24.            经常想想自己的年龄和目标,用比自己实际年龄大几岁考虑问题。
25.            至少要有一点能力比周围的人强一点。
26.            “知识改变命运,环境改善生活”对绝大多数人成立。
27.            世上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做事追求极致。
28.            任何人每天都在散发“名片”,广播自己的能力与品德。
29.            当你未超越周围的人时,你的努力往往回报不明显,但一旦你超越了周围的人,每一份努力,均会有成倍的回报。
30.            科学与技术是来济世的(生产力),文化与艺术是来娱乐的(调剂生活)。
31.            善待你得到的爱,因为恨由爱生。
32.            爱是自私的,它要求的回报除了本金,还有利息。
33.            工作中要求男女平等。工作之外男人要关爱、大度和责任,女人要体贴、温柔与细腻。
34.            朋友是一种互助关系,永远的单向付出最终会终结友谊。
35.            “永远的爱情”概率极小,爱情之树长青需要共同培育,培育的方法有体贴、互助、撒谎和撒娇等。
36.            以亲情的心态对待同事与领导,你就会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37.            “好工作”是指能否在工作中学到知识和提高能力。
38.            对上级安排给自己的事情, 完成后一定要向上级汇报。
39.            当你的看法与上级不一致,还有可能的原因是掌握信息的不对称。
40.            无障碍工作的一般法则:做好份内工作的基础上,多微笑,善待同事,尊重与亲近领导。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3458-258029.html

上一篇:论文写作时的规范及流程
下一篇:光纤连接器PC和APC的区别
收藏 IP: 219.226.112.*| 热度|

5 王加升 宋和平 左正伟 decipherer livingw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4-2 14: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