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guanzh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guanzhong

博文

寻踪访迹:拿破仑去世200年

已有 6792 次阅读 2021-5-17 13:39 |个人分类:外国人物|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0460拿破仑

461拿破仑故居

463马背皇帝

462拿破仑石棺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2021/5/10

这几天德国电视台有关拿破仑的节目突然多起来,法国更是铺天盖地。查一下才知道,今年5月5日是拿破仑去世200周年,为此法国举行了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我曾去过法国乃至欧洲各地不少与拿破仑有关的名胜古迹,结合这些参观,介绍一下他的文治武功及其影响。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是世界历史上的伟人,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创建者。他南征北战,称雄大半个欧洲,以无畏的勇气和超人的胆识为法兰西民族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在世界军事史上赫赫有名。他还颁布《法国民法典》,至今影响着许多国家的法律。尽管最后拿破仑失败了,但法国人一直把他看成英雄。时至今日,人们还是愿意缅怀他,并以复杂的心情凭吊他。

 

科西嘉岛的矮个子

法国东南方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一代天骄拿破仑的故乡。细心的读者看地图时会注意到,科西嘉岛距法国尼斯l 70公里,而距意大利西海岸最近处只有80多公里,与撒丁岛更是近在咫尺,只隔一道lO多公里宽的海峡。就地理位置而言,科西嘉显然更接近意大利,那么为什么这个岛却属于法国呢?事实上,这个岛自罗马帝国以来与意大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直到18世纪中叶,它仍是意大利热亚那邦国的领土。那时岛上爆发了一场反抗压迫的起义,1768年,疲于应付的热亚那干脆签约把这个“烫手的土豆”卖给了法国。第二年拿破仑就诞生了。他虽生为法国公民,可母语却是意大利语的科西嘉方言。为此他进入法国本土的军校后,还恶补了一段法语呢?今天,仍有许多岛民讲科西嘉方言,但法语已在岛上取得了支配地位。

阿雅克肖(Ajaccio)位于该岛西海岸中央,是拿破仑的诞生地,享有“皇帝之城”     (Cité impériale)的美誉。这里的人们不以成败论英雄,一直把拿破仑视为本城的骄傲。市内主要大街命名为拿破仑林荫大道(Cours Napoléon)。几个主要广场上都竖立起拿破仑的塑像。商店里摆满了明信片、瓷器等各种各样的纪念品。窄巷里拿破仑诞生的故居(Maison Bonaparte)自然也得到了精心的保护。每年8月15日,市民们还要举行盛大的游行并放焰火,庆祝拿破仑的诞辰。

其实拿破仑1769年出生时,家世并不显赫。其父是个律师,家中共8个孩子,拿破仑是次子。要维持这一大家人的生活很不容易,家境比较清贫。拿破仑幼年极为聪明,又有抱负。10岁时,他得到推荐,以公费到法国内地香槟省,就读布里埃纳陆军学校(Brienne-le-Chateau,又译布列讷堡,今属奥布省,在巴黎东南约200公里)接受教育。拿破仑为人颇为好学,但作为一个从偏远且又是殖民地科西嘉来的“外来者”,家境又非富贵,身材矮小的拿破仑(不足一米七)经常遭受其他本土学员欺辱,但他却十分坚韧且顽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以才智出众而傲视纨绔,最终赢得了许多本土学员的尊重。拿破仑的学习成绩以历史、地理、数学为优,在数学特别是几何学上展现出过人的天赋。他在此学习五年半,奠定了人生基础。镇上竖有少年拿破仑的塑像,并设有拿破仑纪念馆。

1784年10月19日,拿破仑以优异的成绩从布里埃纳毕业之后,被选送到巴黎法兰西军校(école Militaire)。这个军校在战神校场(Champ de Mars)旁,距今埃菲尔铁塔不远,是培养初级军官的学校。他专攻炮兵学。16岁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的拿破仑提前毕业,离校后成为一名炮兵少尉,驻防罗讷河畔的瓦朗斯,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其间他废寝忘食地阅读了大量军事政治书籍,从而坚定了从事军事生涯的决心。

 

战功卓著,六年成为第一执政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792年成立共和国。1793年,法国南部的军港土伦发生了王党叛乱,反对大革命。英国西班牙等国组成第一次反法联盟,也派兵到土伦助阵。拿破仑作为炮兵上尉参加了革命军进攻土伦的战役,但土伦屡攻不下,拿破仑建议,首先夺取港湾西岸的小直布罗陀炮台(即Fort Balaguier),从那里轰击港内支持王党的英国军舰。这样,敌人必然弃城保舰逃往大海。上级采纳了拿破仑的建议,特地任命他为炮兵指挥官,并晋级少校。拿破仑立即整顿部队,组成一支拥有200门大炮的炮兵部队。经过拼死冲杀,革命军终于占领炮台,向英舰开炮。果然不出所料,英军慌忙逃向地中海。革命军趁势发动全面进攻,终于攻占了土伦。24岁的拿破仑因表现出的军事天才,一举成名,被破格提升为准将。这在欧洲军事史上是罕见的。这样,他在土伦战役中初露锋芒,开始了其辉煌的军事生涯。

1795年,拿破仑临危受命在巴黎镇压保王党势力的武装叛乱,他率领5000军队,用大炮和霰弹(霰音xian,泛指一发霰弹内包含多发弹丸的子弹,常用到警方防爆作战中)击溃2万多名叛乱分子,大获全胜。这就是著名的镇压保王党战役。拿破仑荣升巴黎卫戍部队司令,不仅在法国军政界崭露头角,而且在社会各阶层中都威名大震。

1796年3月2日,不到27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率军3万攻入意大利,战胜强敌奥地利军队,出师大捷,在曼图亚(英语Mantua,意语Màntova,通译曼托瓦)等地连赢六仗,前锋直抵奥地利莱奥本,距维也纳仅100公里,全欧震惊。最后迫使对方签订了有利于法国的停战条约。

在北意夺取了巨大胜利后,拿破仑的威信也越来越高,成了法国的民族英雄。不久他提议进攻埃及,开辟另一条战线,以抑制英国在该地区势力的扩张并试图控制前往亚洲的海路。建议得到采纳,他被任命为法国阿拉伯—印度方面军(东方军)的司令。

1798年5月拿破仑率军3.5万和300余艘舰船,跨越地中海,大举入侵埃及。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2000门大炮之外,还带领了100多名学者(包括科学家、工程师、考古学家、艺术家等),以及上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在远征途中,拿破仑曾下达过一条著名的指令:“让驮行李的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的中间”。

7月初远征军占领亚历山大后,继续前进到开罗金字塔附近拿破仑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卓越军事素养。7月21日,在吉萨金字塔下,法军全歼敌军,埃及人大受震动。金字塔战役的辉煌战果一举扫清了前进的障碍。7月25日拿破仑胜利地进入开罗。

拿破仑在埃及锻炼了治国才能。他采取怀柔政策,尊重埃及人宗教礼仪和生活习惯,以稳定政局,并组织“埃及学会”,研究历史文化。法军在拉希德郊外发现一块古埃及石碑,史称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从而揭示了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谜,开启了埃及学研究的新纪元。当时,法国政府为争夺东方殖民地,还指示远征军为开凿苏伊士运河进行必要的安排,以确保法国在红海的利益。于是,拿破仑亲率随军专家前往苏伊士进行了实地考察。

虽然拿破仑指挥法军在陆地上夺取了全盘胜利,但法国舰队在亚历山大以东24公里的阿布吉尔(Abu Qir)海湾遭到了英国纳尔逊舰队的毁灭性打击,陆上部队被困在埃及。1799年2月,拿破仑转而进军叙利亚,希图打败土耳其,从东南欧包抄奥地利。但法军一路遭遇了瘟疫、酷暑和补给等重重困难,最后受阻于久攻不克的阿卡城(Acre,又译阿克尔城,今以色列海法以北),无功返回埃及。拿破仑至死仍对没能攻克阿克尔城堡一事感到遗憾,他在圣赫勒拿岛的回忆录中说:“如果阿卡城堡早日陷落,当改变世界历史”。

拿破仑远征之时,欧洲新的反法联盟已逐步形成,而法国国内的保王党势力也在逐步增强。1799年8月,拿破仑决定立刻秘密赶回巴黎。回国后拿破仑被当成“救星”来欢迎。11月9日,获得众人拥戴和支持的拿破仑发动政变,一举成功,结束了大革命以来各种恐怖混乱局面轮番交替的形势,年仅30岁就成了法国的第一执政。从上尉到国家统治者,拿破仑只用了短短6年。

拿破仑曾说:“我看见法国的王冠在地上,我用尖刀把它拾起来”。1804年4月,通过“帝制投票”,拿破仑登基称帝,为拿破仑一世。12月2日他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大典,场面极其豪华盛大。拿破仑不是由教皇,而是用自己的手把皇冠戴在自己头上的。有人认为这一做法含有贬低轻视君权神授和教皇作用的意思。法国名画家大卫(1748-1825)的杰作《加冕式》就是表现这一场面的,此油画现存卢浮宫。

 

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称帝后,并不住在凡尔赛,而是住在枫丹白露(Fontainebleau)。“枫丹白露”,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它是从法文音译过来的,原意“美泉”。这是巴黎东南60公里一处清凌凌、凉幽幽、沁人心肺的泉水。围绕着“美泉”是一大片茂密的森林,生长着无数的橡树、桦树和银松,自古以来就是狩猎避暑的胜地。历代帝王多次进行翻修、扩建,使之成为一座美丽幽静的皇家行宫。

进人枫丹白露宫镶着金色图案的铁栅栏大门,是一个广阔的方形庭院,铺着四大块绿毯似的草坪,三面被蓝顶白墙的建筑物围住。正面宫前一座马蹄铁形状的楼梯台阶(Escalierdu Fer-à-Cheval)直通二楼正门,它已成为枫丹白露宫的标志。拿破仑当年的许多大典就把这座楼梯式阳台作为庭院会场的主席台。据说,拿破仑迎接皇后约瑟芬入宫时,庭院里御林军白马队列阵欢迎,场面十分壮观,所以这个小广场便被称为“白马庭院”(Cour du Cheval-Blanc)。后来拿破仑兵败退位,也是在这里和列队的部下官兵挥泪告别,所以此院又叫“别离庭院”(Cour des Adieux)。一院两名,记录了一代天骄拿破仑的兴衰荣辱。

拿破仑特别喜欢枫丹白露,称它为“世纪之宫”。他把原来的国王大卧室改为御座厅(Salle du Trône)。但在小卧室内,却摆着一张行军床似的普通床铺,以便拿破仑作战回来小住几天,真是不改马上天子的行伍本色。

拿破仑喜欢枫丹白露,自有其道理。这座宫殿虽然比不上凡尔赛的宏伟,卢浮宫的广袤,但却淡雅大方,给人以静谧温馨的感觉。历代留下的五座庭院、四处花园,配以小湖深林,更适宜君王休息,暂时摆脱繁杂的军政事务。

到底是军人出身的皇帝,拿破仑竟在枫丹白露创办了世界一流的圣西尔军校(St-Cyr)。该校首创于1802年,其首批学员毕业后全部送上战场,凡是没倒在战场上的,几乎个个做了将军。这样军校一开始就成为将帅摇蓝,反抗法西斯的民族英雄戴高乐曾在这所学校毕业并任教。今天的圣西尔军校已搬到法国西部雷恩西南40公里的高埃特奎坦(Coëtquidan),与美国西点军校齐名。

拿破仑执政后,进行了多项军政、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经济等方面的重大改革,为法国奠定许多新制度,赢得民心,如实行中央集权,改革财税机构,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工商业发展等。其中最著名,并直到两个世纪后依然还有深远影响的是颁布了《拿破仑法典》。此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是由拿破仑下令起草、制定的,并最终于1804年颁布,许多条款都由拿破仑本人亲自参与讨论。这部民法典分3编,35章,2281条。1807年颁布《商法典》、1810年颁布《刑法典》,这些成文法典成为了近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社会的法律规范。

《拿破仑法典》用3条原则可以概括,即自由和平等原则、所有权原则、契约自治原则。还包括物权、债权、婚姻、继承,以及许许多多沿用至今的民法概念,是第一部把当时的基本原则、精髓完整传承到近现代社会的民法。法典确保了私人财产所有权的神圣不可侵犯,确立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交易和价值秩序,进一步的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果实,维护了法国普通民众的基本人权。将大革命时期颁布的《人权宣言》(Déclaration des Droits de l'Homme et du Citoyen)中关于财产权、名誉权等基本人权概念化、具体化,正因为如此,许多人认为《拿破仑法典》是法国大革命结束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产物。

拿破仑法典》等一系列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体系,包括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宪法、商法,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法制体系,构成了拿破仑时代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法国六法体系。

《拿破仑法典》在拿破仑军队占领的国土曾强行实施,因此在历史上流传甚广,欧洲许多国家,如德国、西班牙、瑞士等国的法律都借鉴了这部法典,对美洲和东方国家也有相当影响。它规范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体现了法国大革命的原则、精髓。《拿破仑法典》已不再单纯是一部法学作品,而是代表着鲜明的时代和政治的色彩,正因为拿破仑做出的突出贡献,《法国民法典》又被称之为《拿破仑法典》。

当拿破仑兵败,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时曾欣慰地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那四十多次胜仗(实为五十余次),滑铁卢一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全部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们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就是我的这部《法国民法典》”。

 

称雄欧洲大陆

拿破仑执政后,更加雄心万丈,力图独霸全欧。他先后率军五破英、普、奥、俄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亲自指挥五十余场会战(总称拿破仑战争),所到之处,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多次对外扩张,攻城略地,曾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法兰西帝国殖民领主(包含各法国殖民地、荷兰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等)。并分封几个兄弟在西班牙、荷兰等国为王。在最辉煌时期,欧洲除英国外,其余各国均向拿破仑臣服或结盟。形成了庞大的拿破仑帝国体系。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统帅,对当时的军事知识深有研究,善于将各种军事策略运用到实战之中。他在战争中总是把消灭敌人的军队作为主要目标,争取战略主动权,力求以一两次总决战击败敌人;善于实施机动和集中使用兵力于决定方向;用兵神速,经常采取突然袭击和各个击破的战法。他善于鼓动士气,组织多兵种协同作战,尤其是主张将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用。他的军事思想在世界上有深远影响。

1800年6月,担任第一执政的拿破仑亲自领军,不畏艰险,翻越阿尔卑斯山,战胜意大利北部热那亚方面的奥军,获得了著名的马伦哥战役(Marengo,亚历山德里亚附近)大捷。马伦哥战役是拿破仑执政后指挥的第一个重要战役。这次战役的胜利对于加强拿破仑的统治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有名的一次大胜仗发生在捷克布尔诺东南郊十余公里的村镇斯拉夫科夫(Slavkov),德语名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这里就是1805年法、奥、俄三位皇帝指挥作战的“三皇会战”的古战场。这场战役又叫奥斯特利茨战役。拿破仑指挥6.8万法军与奥俄联军9万人对阵。结果法军大胜,仅损失9千人,而联军死伤达1.5万人,被俘1.1万人。这是拿破仑最辉煌的胜利之一,从而奥斯特利茨也得以在世界历史上提上一笔。如今在当年战场的高地上竖有26米高的纪念碑。镇上一处贵族别墅里举办有关于拿破仑生平和奥斯特利茨战役的展览,供游人参观。

1805年12月26日,法皇拿破仑挟奥斯特利茨战役大胜之余威,迫使奥皇签订了停战和约,史称普雷斯堡条约(Treaty of Pressburg)。条约规定奥皇割让大片土地,并取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至此,存在了800多年的神圣罗马帝国终于寿终正寝,这在世界史上也算一件大事。普雷斯堡就是今日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Bratislava),与市政厅毗邻的主教宫即当年签订条约的地方,现开放参观。

拿破仑战争中,法军多次大举进攻德意志,不仅取得乌尔姆(1805)和耶拿(1806)等多次战役的胜利,还摧枯拉朽般地把德意志土地上的封建领地一扫而光,很多邦国被消灭或合并,补丁似的政治地图变得简洁一新。拿破仑随后联合德意志境内幸存各邦国组成莱茵联邦,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故有灭国72,加盟16邦之说。他还曾占领柏林和维也纳,令奥地利和普鲁士割地求和。拿破仑战败后,仅余35个邦国和4个自由市,组成德意志邦联,这就是后来德国统一的前身。

1809年拿破仑大军在瓦格拉姆(Wagram,维也纳东北郊)大败奥军,法兰西第一帝国达到鼎盛。1810年,拿破仑决定休整部队并迎娶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丝为妻,法奥结成同盟。拿破仑成了欧洲霸主,成为与凯撒大帝、亚历山大大帝、查理大帝齐名的拿破仑大帝。

拿破仑对美洲的影响甚至超过欧洲,虽然纯粹出于无意。他对西班牙葡萄牙的入侵,使它们失去对拉美殖民地的有效控制,西属、葡属殖民地实际上处于自治状态,进而爆发了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拿破仑将密西西比河以西大片土地以1500万美元的“低价”卖给美国,使美国打通了西进的道路,如果没有这笔交易,今天美国的版图也许大为不同。

 

兵败莫斯科

拿破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统治整个欧洲。但在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中庞大的法西联合舰队被英国击败,全军覆没。从此,法国失去了和英国在海上争夺霸权的机会,只能通过大陆封锁令,对英进行经济封锁。但在欧洲大陆上,拿破仑所向无敌。只有俄国虽曾于1807年在弗里德兰(Friedland,今名普拉夫金斯克,属俄加里宁格勒州)败绩,被迫签署《提尔西特和约》(Tilsit,位于涅曼河畔,今名苏维埃茨克,属加里宁格勒州),参与大陆封锁体系,同意拿破仑建立华沙大公国,但与拿破仑若即若离,没有被他控制,而拿破仑明白只有把俄国完全踩在脚下,才能征服英国。

1812年俄国与英国暗通款曲,加上波兰问题的矛盾,法俄矛盾激化,5月,拿破仑率领使用12种语言的57万大军远征俄国。他相继获得了斯摩棱斯克等几次战役的胜利,击垮了阻止他的俄军部队。1812年9月7日,拿破仑率领法军获得了博罗季诺血战(莫斯科以西l20公里一村庄)的战术胜利,但双方均损失惨重。9月16日,拿破仑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莫斯科。但在战略上,俄军司令库图佐夫等人力排众议,放弃首都,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带着剩余的俄国高级将领和大部分居民撤出,逐步深入俄罗斯腹地,采取坚壁清野战术,保存了剩余的俄军有生力量。

拿破仑本以为亚历山大一世将会妥协,未料到迎接他的却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几乎烧毁了整座城市。同时,俄罗斯的寒冬,成了拿破仑的最大阻力,由于法军物资补给不足延滞、兵力分散,10月19日被迫撤军。俄军迎来重大转机,库图佐夫以逸待劳并趁机不断袭扰法军.。沿途天寒地冻,本处以优势的法军不是战死就是冻死,到12月几乎全军覆灭,最后回到法国的只有不到3万人。

如今在莫斯科西郊库图佐夫路设有博罗季诺战役全景画博物馆。主要展品就是一幅全景画,即一幅巨大的圆形壁画。它周长115米,高15米,逼真地再现了俄法两军在博罗季诺大战的场面。画面上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战马奔腾、死伤积野。参战兵马成千上万,脸谱清晰可辨者有拿破仑、俄方主帅库图佐夫等将帅以及士兵 3000多人。全景画作者是俄国画家鲁博。他从1910年起,用两年多时间创作了这一巨画,以纪念战胜拿破仑100周年。

侵俄战争失败后,拿破仑开始走下坡路。1813年拿破仑的19万大军与普奥俄和瑞典四国联军30万人在德国莱比锡血战四天,最后关头萨克森军队倒戈,结果以法军败北告终。这场大战是欧洲近代史上规模空前的会战,双方伤亡将士不下10万之众。1913年大战100周年时建成一座纪念碑,正式名称叫民族大战纪念碑,高91米。相当于30层楼高的碑身,全部由大块花冈石砌成。碑的外表饰有巨大的人像浮雕。碑心中空,内部是荣誉厅。沿350级石梯盘旋而上,可登上碑顶,凭栏远眺莱比锡市全貌。

此后拿破仑指挥法军在多个地方地接连打败反法联军,他的军事才能再次发挥,他的战术才华也充分显现出来,但是他在战略上错误地将进攻力量兵分两路,导致联军通往巴黎的路畅通无阻。

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联军占领。4月13日拿破仑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了。

 

蛰居厄尔巴

拿破仑本人在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拿破仑保留了“皇帝”的称号,可是他的领土只限于厄尔巴岛。

厄尔巴岛(Elba)是孤悬于意大利西海岸和法国科西嘉之间的一个较大的岛屿。东西长27公里,南北宽18公里,面积223平方公里,人口约3万。气候温和,景色秀丽。1814—1815年间,拿破仑流放于此,使厄尔巴更加闻名遐迩。现在每年慕名来访的游客达200万人之多。

从罗马西北240公里的港城皮翁比诺(Piombino)乘船过海,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小岛中部的铁港镇(Portoferraio)。眼前呈现出碧波荡漾的海湾,一个半岛扼守着港湾的出口,半岛上山丘盘踞,古墙、房屋沿山坡而建,山丘顶上有古堡和灯塔,所有建筑几乎全是红瓦黄墙,中间还点缀着绿色的灌木或树丛,风景相当好。

拿破仑兵败退位后,正是被英国船押送到岛上的铁港镇。随行的有他的母亲、妹妹及上千名随从亲兵。当他乘坐的船只靠岸时,岛上所有地方官员都前往迎接,并将城镇的钥匙交给他,以表示欢迎。由于拿破仑的到来,当时厄尔巴岛成了全欧洲注意的中心。

拿破仑上岛后,选中了铁港镇最高处的一幢粉红色两层小楼作为自己和家人的住所。这幢小楼是佛罗伦萨望族梅迪契在一处磨坊旧址上修建的,因而叫“磨坊”别墅。拿破仑从法国请来工匠,把它整修成一座小宫殿。他将自己的客厅、图书室、卧室等安排在一层,而让母亲和妹妹住楼上。现在这里已辟为博物馆(Museo Napoleonico dei Mulini),向游人开放。各房间的陈设都按原样保存着,包括拿破仑睡过的床、沙发、桌椅、灯具等。墙上挂着的油画中,有一幅法国美术家大卫所作的拿破仑骑马肖像画,逼真地表现出这位马上天子威风凛凛的显赫气势。

拿破仑虽然为自己安顿了这样一处舒适华丽的住所,但是,他不常在里面住,而喜欢在岛上到处走动,了解民情。在离铁港镇6公里的圣马尔蒂诺地方,就有拿破仑的一处乡下住所(Villa Napoleone di S. Martino)。

当年,拿破仑虽然被流放到厄尔巴岛,但战胜国对这位昔日的皇帝还算客气,实际上让他在这里当小国之君,以终其生。拿破仑也着实把当地百姓视为自己的臣民,并为开发该岛作了不少好事,如组织修路、植树、种橄榄,鼓励渔业和开矿。但是,他的壮志并未就此磨灭,几次去岛西遥望科西嘉,思念故园。

果不然,1815年2月26日夜,月黑风高,拿破仑趁英国人离岛去里窝那散心的机会,率亲兵1000余人,分乘7条船离开厄尔巴,3月1日潜回法国登陆,沿途受到旧部凯旋式欢迎。3月20日拿破仑重返巴黎,再登帝位。仅短短20天,就实现了他的宣言:“我的鹰旗将再度飞扬于圣母院的尖塔上”。他重组新军,以图东山再起。

 

功亏一篑滑铁卢

拿破仑重新执政,震惊了整个欧洲,各国深为恐惧,于是再组联军,集合几十万军力,围攻法国。1815年6月中旬,拿破仑以快速奇袭,进军比利时。此时联军统帅威灵顿,驻节布鲁塞尔,联合各国兵力,与法国大战于滑铁卢。

滑铁卢(Waterloo)是布鲁塞尔南郊20公里处的一个小镇。举世闻名的滑铁卢战役就在小镇南面的田野上展开。从此,滑铁卢与拿破仑联系在一起,被载入史册。

威灵顿公爵与对手拿破仑同岁,1808年起作为英军统帅与法军周旋于伊比利亚半岛,终于在1813年把法军逐出葡萄牙和西班牙。1815年,他担任集结在比利时的联军统帅,在滑铁卢坚决抵抗,获得最后胜利。他于1852年去世,享尽哀荣。

6月12日,12万余法军,携大炮360余门,向比利时方向进发。拿破仑先以5万兵力牵制英军,以7万余兵力于6月16日在林尼(Ligny,在沙勒罗瓦东北)附近与8万普鲁士主力交战。拿破仑想通过这一仗,把英普军队切开,然后再各个击破。激战是在乌云密布,暴雨倾盆之下进行的。拿破仑见普军已被击溃,即命法军休息一天,然后命令格鲁希元帅率兵3万尾随普军,自率主力转攻英军。普军由于有了一天的喘息机会,得以收拾溃散之众,重新集结。这是滑铁卢大战的前奏。

6月18日上午11时30分,拿破仑下令猛攻英军。6万多英军对法军7.5万人的突击,和200多尊大炮的进攻,已感无力支撑。威灵顿向普军求援,信上说:“除非贵军急速来援,我军一定失败。”当时英军情况,极为危急,于是拿破仑决定乘胜向英军中央突破。不料英军阵前,有低陷的横路,英军在此埋伏,两军对峙,发生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此时法军陷入重围,但仍奋勇厮杀,人马源源而至,英军又无法固守,退于高地。当时,威灵顿跪地祷告,已认为胜利属于拿破仑。

其实,这时候法军也已筋疲力尽,难以再扩大战果,双方都急切地盼望着援军的到来。但法军的后援格鲁希直到黄昏仍杳无音讯。突然间,普鲁士的布吕歇尔元帅(1742—1819)带几万普军却从森林中冒出,抵达战场。英军士气大振。在英普两军夹攻之下,法军惊慌失措,悲惨地狂呼“皇帝万岁”,虽奋力抵抗,已无济于事,晚上8时,法军开始全线溃退,拿破仑惨遭击败。不到一天的战斗,双方共伤亡将士约5万人。

纵观滑铁卢一战,拿破仑以寡敌众,采用先发制人,各个击破战术,本属正确之举。惜乎连日大雨,延缓攻击,法军后继乏力,而联军一方的普军及时赶到,俄顷之间,使整个历史,得以改写。

反法联军获胜后,在战场上垒起了一座高约45米,方圆300米左右的小山丘,并在山顶上立起一个长4.5米,重28吨的铁狮子。这山丘和铁狮,称为狮子丘(Butte du Lion),就是今天游人所见到的主要战场遗址。山丘呈圆锥形,有226级台阶,循梯而上可到达山顶。那尊“滑铁卢雄狮”昂然站立在大石台之上,虎视眈眈地面向法国,象征着当年反法联盟要摧毁法兰西这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堡垒。站在山顶,放眼四望,尽是一片绿野,无险可守。拿破仑一生用兵如神,在此空旷之地与联军统帅威灵顿决一死战,实有孤注一掷,破釜沉舟的味道。人的成败,往往在一念之间。

狮子丘旁边,建有一座滑铁卢大战全景画陈列馆(Panorama de la Bataille)。外表像个圆铁桶。进门后走下地道,然后登上一条楼梯,就来到馆内圆厅的中心圆台。圆台离墙七八米,环顾圆厅的墙壁,就看到一幅巨大的全景画,高12米,周长110米。画上再现了滑铁卢战役的激战场面。

山下建有一个电影厅,一年到头只放映一部电影——《滑铁卢战役》。观众可通过电影对这场战役的历史背景和交战经过留下深刻的印象。离电影厅不远,竖立着一个拿破仑的全身塑像。拿破仑戴着三角帽,全身戎装,双臂在胸前抱拢,双脚摆出类似军人“稍息”的姿势。铜像连同底座椅共有4米高,游人常在这里摄影留念。

古战场的南面,有一座石头小屋,大门上端正地刻着“小石头农庄”(Le Caillou)几个字。这就是战役前拿破仑的司令部,这间小屋被辟为历史遗迹,里面展出当年拿破仑批阅的战报和使用的行军床,餐具,望远镜,马刀等遗物。

滑铁卢战役虽然结束了拿破仑的政治生命,但正如雨果所说:“这是一次离奇的败绩……然而,败者的光辉没有因此而磨灭,胜者的光辉没有因此而增加。” 滑铁卢战役是对拿破仑穷兵黩武,进行侵略和扩张的最终惩罚,但它不能磨灭拿破仑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的重大业绩。

 

流放万里外,归葬荣军院

法军惨败于滑铁卢,一世之雄拿破仑结束短暂的“百日统治”,再度被流放。这次,联军当然不能放虎归山,让他如愿逃亡美国,而是把他放逐到到万里之外的南大西洋圣赫勒拿岛(Saint Helena又译圣海伦娜岛)。该岛孤悬海中,地势多山,1502年被葡萄牙人发现,1659年成为英国殖民地,距非洲西海岸安哥拉最近,也有1900公里,流放在此,真是插翅难逃。岛上面积仅122平方公里,居民只有几千人,种些薯类、蔬菜,养鸡捕鱼。一代天骄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余生。1821年5月5日去世,终年52岁。他在遗嘱中说:“我经过三四十年的艰苦奋斗,已经把法国大革命的新思想栽种在法国各地,并且随着我的南征北战而移植到全欧洲。这种新革命思想一经栽种之后,就自然会在各地发芽、开花、结果,我预料我的儿子罗马王将能吃到我所种的这些果实”。

当时,跟随拿破仑到圣赫勒拿岛的只有几名亲信随从。拿破仑的第一位妻子约瑟芬(1763-1814)是个寡妇,两人没有孩子,于1810年离婚。他的第二位妻子为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丝(1791-1847)。这是一桩政治婚姻,拿破仑兵败被放逐,玛丽·路易丝并未跟随夫君拿破仑,而是隐退到帕尔马公国(今属意大利),作个小国之君,后来又两次嫁人。她与拿破仑育有一子,曾被封为罗马王,称为拿破仑二世(1811-1832),可惜因肺结核只活了21岁。倒是拿破仑有个侄子后来凭借伯父的声威,当上法国总统并晋位皇帝,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称为拿破仑三世(1808-1873,1852-1870年在位)。但他没有伯父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在普法战争中一败涂地。

拿破仑去世之后的第9年(1830年),法国七月王朝(奥尔良王朝)在人民的压力之下,将拿破仑塑像重新竖立在了巴黎旺多姆圆柱之上。1840年,法国国王路易-菲力普征得英国同意,派儿子率军舰圣赫勒拿岛接回拿破仑的遗骨。同年12月15日,拿破仑灵柩被迎回法国巴黎,经过凯旋门护送到塞纳河畔的荣军院,沿途受到万民的敬仰。

雄伟壮丽的凯旋门(Arc de Triomphe)位于香榭丽舍大街的西端。这座凯旋门为纪念拿破仑的赫赫战功而建,开工于1806年,落成于1836年。可惜拿破仑还等不到它的完工就已战败退位,郁郁而终。这座大拱门全部用石料筑成,形体简洁,方方正正,高50米、宽45米、厚22米,四面有门。门壁上皆有巨型浮雕,取材于1792年到1815年的拿破仑战争史。其中雕塑家吕德的浮雕《马赛曲》,代表了法国的民族精神,最为人称道。雕像中一位右手持剑的女战士正在振臂高呼,慷慨激昂,号召人们为保卫新生的共和国投入战斗。拱门内刻有拿破仑麾下558名将军的姓名。

为了建造墓堂,又过了20年,拿破仑才得以最后安息。被隆重安葬在荣军院的圆顶大堂里。荣军院(Invalides)是路易十四在1676年建成的,包括教堂和一些几层楼的大院,用来安置战争中有功的残老官兵,类似养老院。北边的一院三层楼房后来改为军事博物馆(Musée de L'Armée),大门前蹲着好几门古代大炮。选择这样一个地方埋葬拿破仑,的确意味深长。拿破仑作为一个叱咤风云的军事家,以老兵的资格在此长眠,倒也合乎身份。

拿破仑墓安置在墓堂地穴中央,四周有12根石柱,分别饰以浮雕,代表一次次光辉战役。遗骸放在六层棺椁之中,从里向外,第一层是白铁棺,第二层是桃花心木,第三、四层均为铅制棺,第五层是乌檀木,第六层是橡木棺。然后,还有一层外棺,用从俄罗斯运来的红斑岩凿成,表面曲线凹入,多少有点像拿破仑生前常戴的船形军帽。墓室上层建成环形楼台,人们站在上面可以向下瞻仰他的棺椁。在墓室入口铜门上刻着拿破仑的遗言:“我愿我的身体躺在塞纳河畔,躺在我如此热爱过的法兰西人民中间”(Je désire que mes cendres reposent sur les bords de la Seine, au milieu de ce peuple Fransais que j'ai tant aimé)。他的遗愿最终是实现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32375-1286950.html

上一篇:医学发展的脉络
下一篇:神秘的墨西哥奇琴伊察遗址
收藏 IP: 77.10.49.*| 热度|

1 冯圣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5: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