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92保护利亚玫瑰(索非亚商店招牌)?xml:namespace>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2018/4/30
时隔几乎20年,最近再次踏上保加利亚国土,足迹遍布各地,对这个美丽的国家有了更深的印象。下边就把了解的情况与大家分享。
玫瑰闻名世界(Country of Roses)
保加利亚(保语Бьлгария,英语Bulgaria)在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东部的,以种植玫瑰花闻名于世,无论是玫瑰花的种植面积还是玫瑰油的产量都居世界首位,玫瑰花在保加利亚深受人民喜爱,把它誉为“花中之王”,甚至敬为国花。春夏之交是玫瑰花盛开的季节。这时到保加利亚来,你可以看到,无论是田间、路旁、还是街巷、院落、到处是美丽的玫瑰花。在居民的阳台边,商店的柜台上,职员的办公室里,也常常可以看到摆着几盆盛开的玫瑰花。甚至许多商品用玫瑰花作商标,广告牌上画着绚丽的玫瑰花,看到这一切,你会对这个“玫瑰之邦”留下深深的印象。
这个“玫瑰之邦”东临黑海,陆地上与罗马尼亚、土耳其、希腊、马其顿等5个国家接壤。东西约500公里,南北约300公里,面积11.1万平方公里,与我国浙江省大小相当。国土虽不算大,但却具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保加利亚有一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如此解释:创世之初,上帝给各个国家分配国土。保加利亚人做事一向不着急。等上帝都分配完了,保加利亚人才到。上帝不好让他们空手而归,只得从各个国家取一点匀给保加利亚。因此保加利亚这个小国家,不仅拥有多样化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而且是最漂亮,最好的,传说的真实性自然无从可考,但保加利亚自然风光确实美丽:北抵多瑙河,东临黑海;境内有雄伟的山峰,起伏的丘陵和广阔的平原;河流,湖泊,矿泉纵横交错。被纽约《时代》杂志誉为“巴尔干睡美人”。大体上说,山区占国土30%,丘陵占40%,平原占30%。巴尔干山脉(保语叫斯塔拉,意为老山山脉,“巴尔干”土耳其语为“多山”之意)横贯中部,被称为是“保加利亚的脊梁”。但最高峻的山却是保西南部的里拉山,其主峰穆萨拉峰不仅是保加利亚,也是整个巴尔干半岛的最高峰,海拔达2925米,山顶终年白雪皑皑。巴尔干山脉以北是多瑙河平原,号称“保加利亚的粮仓”,山南则有多处河谷低地,土壤肥沃,适于耕作,盛产水果、鲜花、举世闻名的“玫瑰谷”就在这一片。
保加利亚生活着700多万居民。其中83.5%为保加利亚人。他们的祖先是斯拉夫人、色雷斯人、和保加尔人(突厥人的一支),兼具欧亚血统。因而大部分保加利亚人的头发不是纯黑的,也不是纯黄的,而是棕色或咖啡色的;肤色不像西欧人那么白,又不像中国人这样黄。眼睛有蓝色,也有棕色,大眼睛,双眼皮,浓眉毛,高鼻梁,女孩大部分身材很好,在中国人眼里,她们可都是标准的美女哟!男士的毛发比中国人重,大胡子的男子比较常见。身上的胸毛和腿上的毛也厚重得多,一幅大力士的样子,体育又普及,为保加利亚赢得“举重王国”的称誉。全国人口中还有9.5%为土耳其人,4.6%为吉卜赛人,其他还有希腊人等。
这个国家2/3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首都索非亚居民超过100万。其次为普罗夫迪夫、瓦尔纳,布尔加斯和鲁塞,人口在15—40万之间。居民主要信奉东正教,少数人信奉伊斯兰教。
官方和通用语言为保加利亚语,保语属于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南支,与马其顿语亲缘关系最近。它在斯拉夫诸语言的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9世纪制订出斯拉夫语第一个字母表(即基里尔字母)的时候,作为其基础的,正是保加利亚语。古保加利亚(或称古教堂斯拉夫语),长期以来作为所有斯拉夫语的书面媒介语使用,它是中世纪时欧洲3种主要书面语言之一,与拉丁文和希腊文并列。现代保加利亚语仍然采用基里尔字母,与俄语的字母表基本相同。只是俄语用得很少的“硬音符号”b在保加利亚语中作元音字母使用,发“U”的音。
保加利亚实行多党议会制,总统由直接选举产生。行政上,全国划为8个大区,索非亚称首都区,也享有大区的地位。
国旗由自上而下的水平排列的白、绿、红三色旗组成。白色象征人民热爱平与自由,绿色象征农业和国家的主要财富,红色象征勇士的鲜血。国徽为竖立在盾牌形深红色衬底上的一保金狮。另两只金狮分立盾牌两侧,盾牌顶上画着皇冠,国徽底部写着“联合就是力量”的字样。
国歌名《亲爱的父母邦》。第一段是:巴尔干山耸云空,蓝色多瑙波涛涌,红日高照色雷斯,皮林(保两南部山脉)浮现紫霞中。亲爱的父母邦,你是人间天堂,你的神采,你的美丽,永远放光芒。
二战以前,保加利亚是欧洲落后的农业国之一。战后经过几十年建设,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运输起重机械闻名于世),冶金、化工、电子电器和轻纺工业等。年产钢二三百万吨,人均纯碱产量居世界首位。4座核电站提供全国近40%的电力。
农业方面,耕地占国土面积38%,人均7亩多,基本实现机械化和专业化。农业劳动力约占全国职工总数的1/4。粮食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其次为大麦,黑麦、燕麦及水稻,人均粮食达一吨之多。经济作物有向日葵、甜菜和烟草等。保加利来素有“巴尔干果园,菜园和花园”的称誉。西红柿、黄瓜、青椒和葡萄大量出口。玫瑰油独步天下。玫瑰园面积近3万狄卡尔(约4.5万亩),年产玫瑰油约1200公斤,占国际市场玫瑰油总量的80%。畜牧业也很发达,特别是养羊业,白色的羊奶酪出名,有人开玩笑说,国旗白绿红就是奶酪、黄瓜和西红柿。
保加利亚教育普及,儿童从6岁开始接受10年的义务教育。全国共有高等院校41所,其中索非亚大学是最著名的高等学府。
位于东西方文化交汇“十字路口”的保加利亚,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显示着这个国家几千年的文明史。东西方的文化特色巧妙地融汇于当今的国家文化形态之中。从古希腊到古罗马时期的雕望,拜占庭式的教堂,众多的修道院,保加利亚第一和第二王国时期的建筑遗址,奥斯曼帝国时代的清真寺,19世纪民族复兴时期的宅第……都能凸现东西方文化传统相互碰撞的深刻影响。今天这些古迹名胜和黑海之滨青山绿水的自然风光一起,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游人。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当局提出的目标是:“把小小的保加利亚变成欧洲旅游大国”。如今每年外国游客人数已达350万人,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5亿美元。
早在新中国成立的第4天,保加利亚就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在1950年代很好,60年代初关系变冷。1984年起两国关系逐渐改善并恢复正常。很多领导人都曾访问过保加利亚。两国签有贸易和文化合作协定,海运协定,经济科技合作协定等。两国一些地方还建立了友好关系,如普罗夫迪夫大区和天津市、鲁塞市和安徽省淮南市等。两国政府还鼓励双方企业界直接洽淡,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包括建立合资企业等。近来年,两国的民间交往开始增多,已有中国传统的中医医疗,餐饮以及中国商品专买店在保开业。来保加利亚求学的中国学生也越来越多。
斯拉夫文化发祥地(History)
保加利亚的历史可以从保加利亚民族的形成说起,他们的祖先是色雷斯人,保加尔人和斯拉夫人。
色雷斯人最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公元前1世纪被罗马人所征服。著名的奴隶起义英雄斯巴达克就是色雷斯人。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这块土地处于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
公元6世纪后半期,斯拉夫人南下,同化了当地的色雷斯人。7世纪70年代,历史上与匈奴关系密切的突厥部落保加尔人在阿斯巴鲁赫的率领下,也迁徙到此地。他们与斯拉夫人的七部落联盟联合,击败拜占庭帝国,于公元681年建国。国名保加利亚,意为保加尔人的国家。阿斯巴鲁赫即位称可汗,是为保加利亚历史上的第一位君主。后来保加尔人逐渐被斯拉夫人同化,但国名及其居民仍沿用保加利亚这个名字,史称第一保加利亚王国。鲍里斯大公(852—889在位)统治时,王国进入兴盛时期。865年东正教被奉为国教。他大力支持斯拉夫传教士克莱门特等人创建斯拉夫学术中心。基里尔和美多迪兄弟2人创造的斯拉夫字母也于这时得到使用和推广,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保加利亚民族的形成。由于斯拉夫学者勤勤恳恳的工作,斯拉夫语在教会仪式和文学生活中取代了希腊语。斯拉夫字母后来还传播到俄罗斯、乌克兰等地。直到今天,保加利亚仍以斯拉夫文化发祥地而自豪。
1018年,保加利亚再次沦于拜占庭的控制之下,长达100多年。12世纪末,拜占庭帝国日趋衰落。保加利亚人在贵族阿森兄弟率领下奋起暴动。1187年建立第二保加利亚王国,定都特尔诺沃。伊凡·阿森登上宝座,成为沙皇,称伊凡·阿森一世。
1396年,保加利亚陷入土耳其的统治之下。从此保加利亚经历了历史上最黑暗的500年异族统治。
1877年俄土战争爆发,土耳其战败。保加利亚于1878年3月3日宣布独立。但巴尔干山脉以南仍属于土耳其,称东鲁米利亚,为自治省,以普罗夫迪夫为首府。1885年东鲁米利亚起义,宣布与保加利亚合并。
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保加利亚是巴尔干同盟联军的主力,被称为巴尔干的普鲁士。士耳其战败后,保加利亚与其他三个同盟国间为争夺领土引起纠纷。于是,1913年保加利亚国王斐迪南挑起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向塞尔维亚和希腊不宣而战。结果保加利亚战败,失去大片土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加利亚于1915年同德国、奥匈帝国和土耳其结成军事同盟,战后保加利亚丧失了大片领土及通往爱琴海的出口。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加利亚于1941年加入德意日三国法西斯集团。1944年9月,苏联向保加利亚宣战。保游击队利用苏军进入的有利时机、发动起义,解放首都索非亚。1946年,举行全民公决,废除君主政体,宣布成立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季米特洛夫担任部长会议主席,直到1949年逝世。1954年日夫科夫开始掌权。
1989年保政局发生重大变化,日夫科夫被赶下台。次年,保加利亚决定实行多党制和市场经济,国名改为保加利亚共和国。
2004年保加利亚加入北约,并于2007年加入欧盟。
14张照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65430e0102y3xe.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