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对云端无英雄时代的几点思考 精选

已有 4061 次阅读 2014-12-21 00:09 |个人分类:消防时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云计算, 英雄

对云端无英雄时代的几点思考

 

不管我们承认与否,我们已经生活在云端(互联网)的时代。英雄是怎么出来的,有限媒体集中火力堆积出来的(比如谭千秋和赖宁)。云计算的时代,媒体多样化,根本不可能集中火力,也就难以塑造英雄。一个偶然被放大的英雄,能够经得起媒体的考验吗?停留在英雄的情节上,还是左派思路,承认大众是无能的,需要有英雄的带领。如果按照右派的思维,英雄是不需要的,人人都可以成为英雄,所以当今时代缺乏英雄,也是右派思想占主流的结果,换句话说,以人为本的社会思潮,往往是反英雄的。

最近看了几本介绍云计算的书,对云计算有一些外行的认识。作为消防工程师,我们并不指望改变这个大趋势,而是指望能够为这个趋势加砖添瓦,如果时势确实按照我们的思路去演化,一不小心我们就成了英雄,成了历史的推动者。

云计算是什么?按照我以前的认识,就是并行计算。我曾经操纵美国某处不知何方基地的并行计算机,在数千节点中,我只用了64个,算是很小的应用了。由于是试验性质,计算结果不好,而且很快把机时用光,所以我对并行计算的印象很不好,起码它不能让我随时改进,让我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所以,我对云计算技术也是敬而远之,不愿多想。

最近,为了增加上网的便利性,我研究了Chromebook,顺道研究了背后的理念,发现谷歌是在布局,布一场很大的局,这个成功的关键是云计算,而似乎是不会失败的,因为云计算的趋势已经是大势多趋了。为什么现在要谈、要作云计算?我认为有以下的原因,第一,摩尔定律不是无限的,现在的半导体技术,已经遇到热力学的瓶颈(即如何散热问题),无法满足18个月加倍的规律了。曾经按照摩尔定律的微软系统开发,也已经走到尽头,毕竟人们用计算机的目的是有限的,当所有的任务都能够被现有的计算机技术所满足之时,你微软又如何能够让人掏钱更新计算机呢?所以,计算机必然要走向规模化分散化;第二,网络带宽的增加。大约在2007年,我在美国还是用拨号上网,不要笑,大规模技术飞跃的前夜,需要积累资金,需要最大限度的利用过去的技术,所以拨号上网这种便宜的技术,仍然有市场。对老百姓而言,看看新闻和信箱就很满意了。当时异地作一个大型的计算,完成之后,当地的网管技术员需要把数据烧成DVD,通过快件寄给当事人,因为网络技术太慢了,计算机几分钟产生的数据,需要几天来传输。现在不同了,光纤技术的普及,让带宽成倍增长,家庭娱乐业(视频)的发展,是带宽工程的自然结果。第三,谷歌推动的人人都上网的理念,和乔帮主带动的小应用收费的思路,让网上出现成千上万的程序猿,这些码农产生的结果,就是让一台裸机(类似于Chromebook),也可以享受微软产品的大部分功能。其实,一台功能齐全的笔记本,普通人能够使用其中功能的20%就很不错了。绝大部分的Driver程序,都是不得已强加给我们的结果。而Chromebook,就像是寄生在微软产品之上的端口,可以直接进入互联网上去偷窥,也可以完成大部分的文档工作(即用电脑代替人脑的工作),但某些具体的工作,仍然需要操控普通计算机来实现,比如打印工作。也就是说,Chromebook替网络增加了一些出口,让人们更好地享用网络,所以其功能早已是云计算的一部分。

那么,这和云计算有什么关联呢?云计算并不是全新的概念,其实这是过去的虚拟基础(virtualizedinfrastructure),租借硬件(hardware on demand),租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IT外包(IToutsourcing),平台和软件租借(platform and software as a service)等服务的综合,强调基础硬件的不可见特征(即云是无踪迹难追踪定位的)和自相似性(即大云小云都是相似的,可以随意放大缩小规模地使用)。云这个概念曾经被通信业用于描述系统中的网络的抽象,后来干脆就代称互联网。所以云计算就特指以互联网为中心的计算技术。那么,为什么现在叫云计算,不叫互联网了呢?因为互联网仅仅是云计算的一部分,互联网强调带宽和内容,云计算更强调硬件和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产生了特殊的需要。

云端计算把硬件和软件转变成可以租用的商品,降低初投资的成本,减少硬件的维护成本。云端服务的好处(由于维护和运行费用的降低带来的经济好处),按照书本上的说法,有下列内容:

No up-front commitments(没有初期投资,小企业可以降低门槛)

on-demand access (不需要容量预计,云计算拥有巨大的扩容潜力,可扩充延展性)

nice pricing (因为是共享服务,所以收费比较低,因为你只为你得到的服务付费)

simplified applicationacceleration and scalability(云计算的最大特征是不关心硬件基础,有人给你负责,所以你可以专心致力于提高用户界面,即不必关心软件)

Efficient resource allocation(既然所有的硬件都是平等的,你完全可以把精力集中到改进资源的管理上)

Energy efficiency(共享的目的当然是节能,自己不用就让别人用,空转也是耗电的,总是要发挥作用).

Seamless creation and use ofthird-party services(由于平台的稳定性,便于第三方开发软件,贡献才智,这是乔帮主的重大眼光,也是软件社会发展。换句话说,云计算增加了码农的生存空间,为某一产品开发的软件可以无缝移植到类似的产品上。)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云计算的开创者和领头羊,居然是亚马逊公司。亚马逊不是卖书起家的吗?不错,亚马逊发家的根本是规模化效益,需要计算机技术的管理。可是亚马逊的早期发展有一个问题,就是打折很管用,吸引到的人潮(类似于今天的国内的购物节,从市场发育上看,中国的市场落后美国10年而已),让该公司的服务器不能胜任,可是无限添加硬件,又会带来很大的浪费,毕竟一年当中的大部分时间是无法产生足够的订单的。于是,本着这种对计算规模弹性的孜孜追求,亚马逊最早推出了云计算服务,让它自己多余的计算能力,给社会提供服务。当然,今天亚马逊售货部门的计算任务,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亚马逊的云计算已经成为计算市场的领导者,产生丰厚的开拓效益,得到微软和谷歌的追随和模仿。亚马逊开创的事业,大概可以比肩爱迪生对发电供电的事业。有趣的是,两者走了不同的道路。

当初爱迪生发明灯泡(产生了巨大的发电需求),于是改进了发电机,最早的发电工厂位于纽约。当时他面临的选择是,到底是作中央发电,集中供电,还是分散发电,就地供电的生意模式问题。不用说,当时他选择了前者,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电厂和输电网,还给中国带来了电老虎和网老虎,这是因为当时的发电效率低,传输效率高,所以需要集中布置以换取效率,包括环境效率(一根烟囱当然比无数的烟囱更环保)。可是现在的观点不同了,发电效率的提高,让新能源有市场;传输效率再高,还是有损失的,这些损失对于新能源来说,不能忽略不计。所以,在新能源的推动下,分散发电,就地服务的供电模式正在产生和壮大。

计算机技术的最早产生,也是是中央计算,分时使用开始的。IBM的大型计算机曾经主导了计算市场,DEC的突然崛起,让中型机走入企业。IBM的幡然悔悟,开创了个人机市场,不经意的选择,让微软成为市场的垄断者和大牛。这一发展进程,基本上是从大到小,从中央到分散的,这主要是由于通讯技术的瓶颈,大型机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对于大型机的理论和功能认识,人们并没有得到深入的认识。当市场的需求得到全面的开发之后,大数据和并行计算,成为推动计算能力集中化的推手,光纤计算的高速发展,让云计算成为可能,于是大家就突然之间,从互联网时代过渡到云技术时代。人们在享用云端的便利之时,并不了解背后的发展思路,技术发展的态势,存在众多的技术突破。最大的发明是模式的发明,而亚马逊云是这个领域的领跑者,我们到哪里能找到马云的身影呢?

那么,云端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对此国内有很多管窥的理解,似是而全非。比如,医疗诊断可以远程通过互联网进行,于是专家入。火场调查可以远程通过分享现场照片进行,于是李昌钰可以入,成为通讯技术发展的得利者。其实,这些都是云计算的初浅应用,云计算的实质在于一个社会的量化管理,也就是说,云计算的精髓是大数据以及背后的社会舆情。云计算的另一个运用是专家的扁平化,过去社会靠的是神一样的专家意见,现在任何人只要有专业的直接的知识,都可以发表有针对性的意见,而不是专家作出的模棱两可的看法(专家背后有很大的永远保持不犯错误的压力,所以对陌生问题,只好顾左右而言他。小人物没有负担,当然可以童言无忌。越是神一样的专家,越不敢发表违背舆情的看法)。换句话说,云计算技术消灭了英雄的生存土壤,便于你我这种小专业人士的出头,即让这个社会扁平化。也许你和专家的距离存在十万八千里,你我之间的距离只有两个(你到屏幕的)距离那么近。

生活在云端无英雄的时代,为什么要写免费的博文呢?只不过是让你的记忆中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在这个世界的某一个角落,存在一个比你思考更多的小专家,关键时候,给我一个Email,你解决了实际问题,我锻炼了专业技巧,这可能是云端时代的基本生存能力吧,所以我们要在这个云端的世界里笔耕不辍,精美的文字是大专家的,小专家只有自己的思考。不就是发表一点个人看法吗,招谁惹谁了?如果我真的是你所说的那样专业不精,技不如人,还会值得你这样文捧字杀吗?在VIP的眼中,是看不到真正的小人物的,他只会关心影响他未来地位的人。如果不幸被人盯上,也就是被作广告而已,置之不理是王道,反唇相讥是霸道,走向成功是正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2992-852664.html

上一篇:说说苗寨大火的气候贡献
下一篇:​闲话帅才
收藏 IP: 73.200.189.*| 热度|

11 姬扬 彭思龙 李伟钢 武夷山 张强 禹荣明 梁光河 biofans Francis001 zjzhaokeqin changt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7: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