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淳熙四年,中国反常的气候
1177年,中国的气候极为反常。局部气温极高(如重庆和武汉),带来严重的火灾问题(如武昌南市发生的淳熙四年大火),可是第二年的气温极低,福州的荔枝全部冻死,这是历史上仅有的发生过的两次寒潮之一。那么1177年的气候特征,到底是冷相气候峰值年份呢?还是暖相气候峰值年份?
从当事人的观察说起
淳熙四年(1177年),南宋诗人范成大,“成大於淳熙丁酉,自四川制置使召还。取水程赴临安,因随日记所阅历,作为此书。”即其还乡游记《吴船录》,记载了对重庆的印象,“乃在一大磐石上,盛夏无水土气,毒热如炉炭燔灼”,这是第一次给重庆戴上“火炉”的说法。这说明当时的气候是极其炎热的,问题在于,为什么当时很热?透过范成大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大气缺乏流动,形成蒸笼,湿气难以散发(即当今形成雾霾的气候特征,现在是冷相气候),因此从他的观察,我判断当时是冷相气候。
宋淳熙四年(1177年)武昌古城南门外著名的商业区南市(今鲇鱼套一带)发生了一场大火,“暴风通夕,燔民舍千余家”。当时刚到任的鄂州知府赵善俊(宋太宗七世孙)经过现场调查,采取了一系列治火措施,值得后世研究。据记载[1]:“适南市火,善俊亟往视事,弛竹木税,发粟振民,开古沟,创火巷,以绝后患”。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火的四大对策:建材(便于灾民自救重建家园),粮食(解决救灾的现实问题),供水(提供消防水源,火灾难以控制,往往是水源供应不足,所以每一次火灾都是对水源供给的一场检验),隔离(这是典型的被动防火措施,有别于主动防火措施,如组织消防队伍,提供巡检报警等靠人力来补偿硬件的不足。)。其中对后世一直产生的影响,就是开辟的“火巷”,至今犹存。中国古代通常开辟“防火巷”的时间段,是暖相气候。因为暖相气候多大风,火场蔓延快,所以在缺乏有效灭火手段的古代,只能靠防火墙和防火巷来对付火灾,所以如果光从武昌南市大火来判断,当时是暖相气候高峰年。
淳熙五年(1178年),浙江衢州人袁采,到福建任乐清县令,同年,《袁氏世范》出版,这是关于礼仪的重要读物,其中有很多关于防火的细节。比如“烘焙物色过夜,多致遗火。人家房户多有覆盖宿火,而以衣笼罩其上,皆能致火,须常戒约。蚕家屋宇低隘,于炙簇之际,不可不防火。”【火源管理。覆盖宿火,就是古代的火禁,法语Couvre Feu,英语Curfew,都是对火源加以控制的措施。英国伦敦牛津地区的禁火,最早在872年产生,正好是300年前,5个完整气候周期之前。】“ 农家储积粪壤多为茅屋,或投死灰于其间,须防内有余烬未灭,能致火烛。茅屋须常防火,大风须常防火,积油物、积石灰须常防火,此类甚多,切须询究。 ” 【燃料管理】 “火之所起多从厨灶,盖厨屋多时不扫,则埃墨易得引火。或灶中有留火,灶前有积薪接连,亦引火之端也,夜间最当巡视。” 【燃料火源管理,厨房是古代民居主要的防火重点单位,需要形成好习惯。】 “居宅不可无邻家,虑有火烛无人救应。宅之四周,虽无溪流,当为池井,虑有火烛无水救应。又须平时抚恤邻里,有恩义。有士大夫,平时多以官势残虐邻里,一日为仇人刃其家,火其屋宅。邻里更相戒曰:若救火,火熄之后,非为无功,彼更讼我以为盗,取他家财物,则狱讼未知了期,若不救火,不过杖一百而已。邻里甘受杖而坐视其大厦为灰烬,生生之具无遗,此其平时暴虐之效也。 “ 【救火准备】”劫盗虽小人之雄,亦自有识见。如富家平时不刻剥又能乐施,又能种种方便,当兵火扰攘之际,犹得保全,至不忍焚毁其屋。凡盗所快意于焚掠污辱者,多是积恶之人,富家各宜自省。”【人和安排】从袁采提供的防火经验来看,当时是冷相气候,因为宵禁,火源管理、燃料管理、救火安排,这些都是冷相气候的应对措施。冷相防点火,暖相防蔓延。所以从袁采的对策来看,当时是冷相气候。也就是说,袁采到达乐清的日子,刚好是全球变冷的高峰时段。乐清本来是非常温暖潮湿的,在寒潮期间,气候干燥,取暖需求大大增加,因此失火的概率也增加了。这时候,民居的火源管理显得异常重要。
竺可桢发现,福州是荔枝生长的北限,历史上曾经发生两次全部冻死的事件,分别发生在1110和1178年,间隔刚好是一个气候周期。所以1177年应当位于冷相气候高峰年附近,是典型的冷相气候。
从上述的观察结果,四条史料证据中有3条指向冷相气候,1条指向暖相气候,到底是冷还是暖?
反常气候的原因
从其他的气候周期来看,1156年胡舜举在福建南平办消防,1201年临安发生的大火,都是指向暖相气候,所以位于其间的1177年,应当是冷相气候。1229年,宁波人袁甫在徽州总结防火经验,提出改进建材作为防火手段,显然也是防点火,因此是冷相气候,所以前一个周期的1177年也应当是冷相气候。
前推一个气候周期(60年),政和年间(1111年—1118年),史徽出任浙江青田县令时,当地居民以茅草覆盖屋顶,当火灾发生时便很快燃烧,致使许多人家倾家荡产,一无所有。见此情形,史徽亲自教授当地百姓制作陶瓦的技术,很快青田一带的民居就都更换了青瓦屋顶,火灾带来的损失明显减少。史徽的做法,是典型的冷相气候应对措施。 1110年有寒潮,导致福州的荔枝完全灭绝,1111年,太湖结冰。1118,开封的宫殿发生大火,烧房5000间,产生了著名的火调专家程琳。所以,前一个周期是冷相气候。
那么当时的冷相气候是如何造成的?历史书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证据,“孝宗时(1162年—1189年),日中有黑子。”[2]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2年,活跃时会对地球的磁场產生影響,主要是使地球南北极和赤道的大气环流作经向流动,从而造成恶劣天气。这说明鄂州(武昌)那场火灾,很可能与太阳黑子的活跃期有关,并不是说太阳造成失火,而是由于太阳黑子的活动剧烈,太阳放热量增加,导致地球气流不稳定,间接导致一场本来可以控制的火灾,因为气流原因而失控,这是重大火灾背后难以控制的气候贡献。
人定胜天?一厢情愿。重大火灾,气候贡献,冷防点火,暖防蔓延,古往今来,难逃此劫。
[1]《宋史列传第六宗室四》
[2]《宋史列传第六宗室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5: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