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大师似苗如何栽? 精选

已有 7788 次阅读 2009-11-11 05:15 |个人分类:消防以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红梅下酒论英雄, 胡说八道侃大师

大师似苗如何栽?

 

随着钱学森的去世,科学界又在讨论大师如何如何,检讨大师的教育环节。笔者好研究历史,包括古代的消防技术史和近代的消防研究学术史。仅从本领域的比较著名的大师,谈一谈大师是如何养成的。

 

古代消防科学的萌芽,最早之发端在于尼禄大火(公元64年)之后,重建罗马,需要规定防火距离和保留灭火通道。不过当时没有理论,因此,并不算消防工程,仅仅是消防科学的萌芽罢了。1145年英国伦敦就颁布了第一步城市治火规范,也是只有经验规定,没有理论支持。当时大约是我国的北宋时间,当北宋东京经常性地突发城市大火时(天气冷意味空气干,风干物燥蔓延快,所以火灾严重,由此可见,环球同此凉热),伦敦也一样。于是城市建筑管理成为重要的被动防火手段。1870年前后,新英格兰地区的纺织工厂突然发生经常性的自燃现象,当时成立不久的麻省理工排出了两个实习生到场调查,发现当时的润滑油的参数不过关,闪点过低,这是石油炼制过程粗陋造成的。于是建议,调整运行参数,自燃造成的火灾问题自动消失了。由于正确使用了消防理论,该事件被认为是消防工程的发端,关键在于相关的理论。

 

现在的燃烧学术界,通常认为燃烧理论是从冯卡门开始的,主要是现在的理论权威FA Williams推崇备至。既然本领域的Guru如此推崇自己的老师,冯卡门的地位是毫不动摇的。不过,俄国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有西蒙诺夫,帝俄时期的化学家,第一次使用热平衡来计算燃烧过程。西蒙诺夫慧眼识人,把法兰克-卡门涅茨基从技术员的地位提拔出来,成为燃烧理论的大师。当时法兰克-卡门涅茨基与泽尔多维奇都在从事核工程研究,前者提出着火的传热方程,后者提出一种泽尔多维奇变化方法用于燃烧理论计算(他的诺贝尔奖与燃烧工作无关)。战后,泽尔多维奇变换方法发表,立即被埃蒙斯注意到了。埃蒙斯是哈佛毕业,在冯卡门的加州理工从事博士后研究,那张著名的全家福照片中站在后排中央,地位比林家翘(加州理工直系队伍)低,和郭永怀差不多。他的燃烧工作,受到麻省理工霍特尔教授的赏识,被推荐回哈佛大学当教授。1956年,埃蒙斯教授在英国帝国理工斯波尔丁教授处学术休假(Sabbatical), 他把斯波尔丁的传质方法与泽尔多维奇变换方法相结合,作出了流动燃烧问题的耦合解,是消防理论的重大突破,被后人称为消防研究之父。他的学生德瑞斯又把他的方法推进一步,作出了火焰蔓延问题的理论解(大约是1976年)。1983,秘鲁人费尔南德斯培罗与日本人Hirano,又把流动灭火问题并入火焰传播方程,基本给出了完全的理论解释。所以,曾经有一回,点火理论大师巴布绕司考斯当着笔者的面说“点火理论已经相当完备了,现在的点火研究不过是给那些少男少女们一顶博士帽罢了”。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学术训练,是很难理解大师的感慨的。

 

在消防学术领域发展过程中,有几位突出贡献的中国人,但他们的学术兴趣很快转移了,因此不能成为消防领域的大师。如易家顺博士论文的羽流实验(1956年)成果非常突出,他后来的学术贡献在分层流动,而不再是羽流了。施天漠的博士研究(1978年)是燃烧产物分布,但他对当时新兴的数值计算(有限元法)很感兴趣,没有对火灾进行持续的努力。普渡大学XC Zhou的燃烧羽流的激光测量研究成果非常突出,53篇高质量的论文,绝对是大师的苗头。不幸的是,他毕业是1999年,IT产业如日中天。于是他改行作图像处理去了,消防领域少了一个可以成为大师的人物,美国工业界多了一位程序员。费尔南德斯培罗的一位中国学生X Zhou,研究天花板火灾蔓延问题,就是深圳舞王大火的火灾问题,成果也很突出,深为当时他的同学托来若所佩服敬仰。如今这位托来若同学执掌英国火灾最高研究机构(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帅印,我们到哪里去寻找这位可与大师比肩的X Zhou博士呢?

 

在学术领域,你必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才可以冒尖一点。对此,大师也是前拉后推,相送很久的。例如,没有冯卡门的推荐,麻省理工绝对不收对动手实践和工程都很感冒的钱学森博士。同样的情况适用于郭永怀到康奈尔。印度人阮瓦拉,在大牛威廉姆斯和托来若的推荐下到WPI教书。没有学生巴布绕司考斯的名气和吹捧,威廉姆森自称消防研究第一人一定会被人笑话。在学术界,老师的地位与学生的地位是相当紧密的,锦上添花多,落井下石少。

 

对于潜在的大师来说,个人的选择也有很大的要素。例如,贝勒博士对消防情有独钟,当时(1976年)马里兰大学只有消防本科,没有硕士,就到英国苏格兰爱丁堡大学读硕士(当时可能是世界唯一的消防硕士专业),然后转回哈佛读博士,结果他的三所学校的每一位老师布瑞安,拉斯巴斯和埃蒙斯,都是消防学术界的宿儒,名镇一方的人物,特别是大师埃蒙斯的关门弟子,学术修养着实客观。所以,他的地位也是隐然的大师,敢于和消防研究学会的前任主席叫板(他当时是当任主席)。大师们注重自己的师承传统,他认为后者没有提及导师的工作,有辱师门,因此批评。没有如此经历的托来若博士,也是对阅历深入下功夫的,他在3年内拿到伯克利的硕士博士之后,立即到法国从事博士后两年,培养自己的人脉。在马里兰大学4.5年拿到Tenure,立马转身到英国接替庄司戴尔(退休),保持了该校较高的学术水平。他能够在美国东西部,欧洲英法国都待上几年,绝对是野心勃勃的人物。

综上所述,一位大师的养成过程除了个人的基础素质以外,还有下列要素:

1.                        跟从大师。跟从大师的好处是,视野开阔,知识系统全面,不会钻牛角尖。不过大师的眼光相当刁,没有熟人的推荐不收。

2.                        从事新兴的科研领域。在夕阳领域的哼哧结果,是无人喝彩。

3.                        跨国寻找大师,积极培养人脉。科学没有国界。

4.                        不能随意转行。本行虽然收入不行,好歹也算一流人物,转行以后,无论收入如何,都是自甘二流的。这是笔者的一家之言。

5.                        与大师呼应,避免学术上的冲突,争取学术上的共赢局面。大师也需要小兵的衬托,所以需求总是存在的,关键是一拍即合,彼此相当,味道相投。

 

有道是,小荷才露尖尖,大师培养连连,个人努力满满,学术成果多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2992-270117.html

上一篇:为了教训的纪念2
下一篇:说说大师的境界
收藏 IP: .*| 热度|

7 武夷山 杨远帆 储琪 吕喆 贾泳杰 丁明虎 djiang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4: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